某作曲家声称:“我所创造的音乐,是来自人们内心深处的呐喊,是来自人们灵魂底脚的律动。”他要使“听者不仅能感受到心灵的创伤,还能逐渐去弥合那种创伤。”下列作品中,与此艺术风格相一致的是( )
A.《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 | B.《老人与海》 |
C.《悲怆进行曲》 | D.《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
(安徽省濉溪县2009届高三第四次月考25题)一个生活在20世纪20年代初、家境较殷实的英国人可能①坐飞机去德国欣赏贝多芬创作的交响乐 ②乘轮船去法国观看印象派画展 ③去电影院观看卓别林主演的默片电影 ④通过电视观看奥运会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②④ | D.②③④ |
某电影院放映了一部1925年拍摄的影片,这部电影的特点可能有
①无声音 ②只有黑白两色 ③听到优美的电影插曲 ④宽银幕
A.①②③④ | B.①② | C.③④ | D.①②④ |
“电影首先是一种产业,其次才是艺术”,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
A.电影具有高度的技术含量 | B.电影受社会风气和大众时尚的影响 |
C.电影具有强大的冲击力和感染力 | D.电影具有浓厚的商业性质 |
20世纪30年代,美国每周有成千上万的人去电影院,轻歌曼舞的幻想型影片备受欢迎,当红童星秀兰·邓波儿通常在电影中扮演孤儿去感化富人。这一现象
A.表明了新政已使全国重现繁荣的景象 |
B.反映了民众逃避现实来求慰藉的心态 |
C.体现了民众身陷危机淡定应对的精神 |
D.说明了现代主义艺术得到社会的认可 |
头戴一顶大礼帽,脚蹬一双尖头鞋,鼻子下留着一撮小胡子,紧绷的上衣与肥大的裤子别扭地穿在身上,手里握着一个手杖,鸭子般的出现在银幕上,这是世界电影史上的经典造型。当时的世界电影应属于
A.彩色电影 | B.有声电影 | C.多元化艺术电影 | D.默片电影 |
美国许多青少年无休止地看电视,日益“发福”,成为“沙发土豆”,说明
A.电视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 |
B.电视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 |
C.美国的电视事业发达 |
D.电视引领着文明的发展趋势 |
这是科学技术经过长时间的发展达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从事这一领域的艺术家,逐步丰富了这一领域的形态、语言、手段和技巧,使之成为20世纪最具影响的一种大众化艺术。 这一艺术形式最可能是
( )
A.电影 | B.电视 | C.电脑 | D.互联网 |
一部小说描述了这样一个片断:“电视台记者乘坐火车前往英国采访达尔文(1809—1882年),达尔文详细介绍了他撰写《物种起源》的经过,回答了记者的提问,采访结束后,记者把采访过程拍摄下来,并制成了电影”。此片断说明( )
A.达尔文是通过实地考察方式进行科学研究的第一人 |
B.小说反映的是第一手材料 |
C.该小说的描述属历史的真实再现 |
D.小说作者不了解历史 |
某中学的一门选修课的介绍有如下内容:“卢米埃尔兄弟”、“默片时代”、“《爵士歌手》”、“好莱坞”。这门选修课的名称最有可能是
A.《改变世界的计算机》 | B.《音乐的变奏》 |
C.《电影艺术的诞生与发展》 | D.《电视与当代生活》 |
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网址是http//www.m1905.com,网址设置“1905”的寓意是
A.这一年电影诞生不久就传到了中国 |
B.这一年中国电影事业起步 |
C.这一年中国结束了电影无声的历史 |
D.这一年中国影片第一次获得国际荣誉 |
贝多芬于1804年创作完成《英雄交响曲》时,他在总谱的扉页上写有“献给拿破仑.波拿巴”的字样。后来他听到拿破仑称帝的消息后,贝多芬把这一页撕掉了,并在同年10月出版时改写成这样一个标题:“为纪念一位伟大的人物而写的英雄交响曲”。贝多芬的这一举动表明了他的( )
A.民主主义情怀 | B.现实主义创作态度 |
C.民族主义情怀 | D.个人英雄主义观念 |
1960年,美国总统选举,候选人辩论通过电视向全国转播。民主党候选人肯尼迪年轻有为,整洁干练,给电视观众留下了比对手更好的印象,而收音机听众却感觉其对手尼克松表现更佳。为此我们可以认为( )
A.影视对国家的政治走向起决定作用 |
B.现代媒体比传统媒体更具有竞争力 |
C.电视、广播的政治功能越显突出 |
D.现代科学技术让竞选变得更加激烈 |
2008年8月9日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宣布,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节目在美国电视观众中深受欢迎,收视率达到21.5%,仅次于亚特兰大奥运会开幕式的27%,超过了其他任何在美国以外举行的奥运会开幕式。世界上首次播送电视节目的国家和城市是( )
A.法国巴黎 B.英国伦敦 C.美国纽约 D.德国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