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唐甄说:“吴丝衣天下,聚于双林,吴、越、闽、番至于海岛皆来市焉”。嘉庆《嘉兴府志》卷4记,平湖县的乍浦镇,“番舶凑集,居民成市”。两则材料反映了(    )

A.政府对民间贸易约束比较少
B.国内市镇已同国外市场建立联系
C.国内长途贩运贸易比较兴盛
D.我国手工业生产的专业化趋势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面是我国古代某地区居民的职业结构表,它反映了一种新的生产关系产生。据推断这里的某时期某地可能是(    )

职业
自耕农地主
佃农
工场工人
商人工场主
占人口比
24%
36%
30%
10%

A.汉代江南地区               B.唐代关中地区
C.宋代太湖地区               D.明代苏杭地区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学者王家范曾评论说:“它对市场经济的破坏作用是双重的,即把皇室官僚乃至政府工程所需产品排斥于市场之外,依靠直接劳役实行自给,同时也使民等日用商品带有浓厚的政治财政色彩,成为一种假性商品经济。”这里的“它”指的是

A.官营手工业 B.民营手工业
C.家庭手工业 D.田庄手工业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明代《织工对》记载:“余僦居钱塘之相安里,有饶于财者,率聚工以织。……进而问之,……工对曰:‘吾业虽贱,日佣为钱二百缗,吾衣食于主人,而以日之所人,养吾父母妻子,虽食无甘美,而亦不甚饥寒。’”材料主要说明(    )

A.雇佣关系出现 B.家庭手工业发展
C.自然经济解体 D.重农抑商政策破产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据记载,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作坊多配有专门“技工学校”,工匠要根据不同的工种接受期限不同的技术训练和学习。秦代《均工律》中就规定“工师善教工,故工一岁而成,新工二岁而成”。由此可知,古代官营手工业

A.注重新技术的研究与传承 B.强化了对技术市场的垄断
C.注重保证官营产品的质量 D.具有严密的产品制作工序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明朝中后期,在江南地区出现了众多农民有目的的“迁业(改变原先从事的职业)”现象。据记载,在江、浙等地,大批劳动力由种田流入植棉、栽桑,纺纱织布,“尽逐绫绸之利”。农民“迁业”现象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农村经济结构发生改变
B.国家重农抑商政策调整
C.封建自然经济日益解体
D.手工业逐步成为主导产业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盐铁论·水旱第三十六》记载,“卒徒工匠,以县官日作公事,财用饶,器用备。家人合会,褊于日而勤于用,铁力不销炼,坚柔不和。故有司请总盐、铁,一其用,平其贾,以便百姓公私。”该记载主要强调

A.官营盐铁业的主导地位凸显
B.盐铁业中已出现社会分工
C.封建政府重视盐铁业发展
D.官营盐铁业有助于国计民生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中素纱禅衣反映了哪个朝代的纺织成就(    )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宋朝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是现存于国家博物馆的西周大盂鼎,造型雄伟凝重,威仪万端,内壁有铭文二百九十一字。其作为史料最重要的价值在于

A.青铜冶炼技术 B.青铜造型艺术
C.铭文书法艺术 D.铭文具体内容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唐六典》记:“工巧业作之子弟,一入工匠后,不得别入诸色”;《新唐书》载:“组之工,教以四年;车路、乐器之工,三年;平漫刀稍(长矛)之工,二年……教作者传家技。”这表明唐代工匠是

A.在私营作坊工作 B.职业世袭
C.频繁地更换工种 D.临时工人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北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记载:“赡(人名)初造墨,遇异人传和胶法。……赡死,婿董仲渊因其法而加胶,墨尤坚致,恨其即死,流传不多也。”这表明当时民间手工业(     )

A.开始超越了官营手工业
B.手工技术传承具有封闭性
C.在官府压制下艰难发展
D.产品与市场联系日益密切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是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记载的花楼机,结构复杂而精密,专门织造精细的丝织品。但当时的手工业并没有向机器生产转变的迹象。对此,最合理的解释是(     )

A.明清工匠缺乏技术的积累
B.官府对手工业生产的规模有严格限制
C.手工生产能确保产品质量
D.生产革新缺乏足够的市场需求推动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盐铁论》载:“农,天下之大业也;铁器,民之大用也。……县官鼓铸铁器,大抵多为大器,……不给民用。民用钝弊,割草不痛,是以农夫作尉,得获者少,百姓苦之矣。”由此可见“铸铁官营”的弊端在(  )

A.管理僵化,造成官吏腐败
B.产品低劣,影响农业生产
C.价格昂贵,加重农民负担
D.原料匿乏,市场供应不足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观察下图,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丝织业中心多沿丝绸之路分布
B.四川地区一直以来是丝织业重心所在
C.唐宋时期民营丝织业水平超过官营
D.元明时期丝织业重心转向东部地区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明朝 “初,盛泽纺绸,乃是农家副业,无所谓工场。(明朝中期)农家织绸,卖于绸庄,为该地农家经济之主要收入,农田收获,反漠视之”。这说明明朝

A.资本主义萌芽深入农村
B.家庭手工业是小农经济的必要补充
C.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放松
D.城市经济功能增强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电视的起源与发展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