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钦命直隶等处承宣布政使司伊为印发窑户执照事,案蒙前任总督部堂袁批,前司议详:宛平、房山二县已未开采煤窑,为数较多,且产煤山场但系西山一带。地方僻远,前设循环印薄,又经议停,则窑户之有无私开停闭及各窑有无藏奸等情,均难随时查考;应请照依提督衙门规定章程给照之例。每座印发司照一张。给与认采各商收执,自赴所认窑口,加工开采.一俟煤旺窑成,即照例详情给贴、输税。……如有窑夫聚集滋事,即赴县呈明究处;倘有窑户凌虐窑夫,短克工价等弊,许别窑户报县审明详究;若彼此容隐不报,别经发觉,即照知情不报例,加倍议罪。并即设立底簿,将每日雇募工人姓氏、年貌、籍贯。逐日填注,按季送县查核。造册过报查考。其报开窑座,如开采之后,有闭歇停止者,亦即随时禀报本县,查验确实,详明停闭。倘该商有藐玩不遵者,一经察出,定行照例详革究治不贷,须至照者。    
——邓拓“从万历到乾隆”《历史研究》1956年10期        
材料2: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房罢而机工散者又数千人。此皆自食其力之良民也。
——《明神宗实录》卷三六一
材料3: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每晨起,小户数百人,嗷嗷相聚玄庙口.听大户呼织,日取分金为饕餮计。大户一日之机不织则束手。小户一日不就人织则腹枵,两者相资为生久矣。
——蒋以化:《西台漫记》卷四
材料4:永乐二年,禁民下海。时福建濒海居民,私载海舡,交通外国。因以为寇,郡县以闻。遂下令禁民间海船。原有海船者,悉改为平头船.所在有司防其出入。 ——《永乐实录》卷二十七
材料5:顺治元年。清政府颁发“迁海令”.将北起山东南至广东的沿海居民内迁三十四华里,并且将所有沿海船只悉行烧毁,寸板不许下水。凡溪河装栅,货物不许越界,时刻了望,违者死无赦。
——《台湾外纪》卷十二
材料6:夷货非衣食所需,可谓中国不缺耶。绝之则内外隔而构之衅无由生矣,夷虽欲窥伺我也,何可得哉!                                              
——《海防纂要》卷七                           
请回答:
(1)材料1、2、3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你认为出现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4分)
(2)材料4、5、6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你认为出现这一历史现象的原因有哪些?(4分)
(3)这两个历史现象之间有何联系,对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产生什么影响?(6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明清时期,官府对手工业产品收取重税。万历(1573—1620年)中后期,矿监、税使四处搜刮。苏州大涝,桑蚕减产,丝织品的税收却有增无减,以致“穷民之以丝为生计者,岌岌乎无生路矣。”官局垄断了丝织业,以低价强迫民间机户限期为官局生产,甚至还强制压价收买,往往“十不还一,无异空取”。官府对民间工匠管制很严,康熙时规定,有些工匠需编甲,“五人连环互保,取结报册”,限制他们的人身自由。对丝绸出口,官府严加限制。清朝规定,江苏省的出海船只,“每年每船准绸缎三十卷,每卷重一百二十斤”,私自将丝绸贩卖出洋的,将被治罪,“船只货物入官”。
——引自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历史教材必修二
【材料二】 《苏州风俗考》记载的明代苏州纺织业情况是:“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机户),计日受值……若机户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
【材料三】 据雍正十二年《(苏州府)长洲县永禁机匠叫歇碑》载:“苏城机户类多雇人工织。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计工受值,原属相需,各无异议。惟有不法之徒,不谙工作,为主家所弃,遂怀妒忌之心,倡为帮行名色,挟众叫歇,勒加银,使机户停织,机匠废业。致机户何君衡等呈请勒石永禁。……(长洲县官府决定)嗣后如有不法棍徒,胆敢挟众叫歇,希图从中索诈者,许地邻机户人等,即时扭禀地方审明。应比照把持行市律究处,再枷号一月示儆。”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明、清政府限制民营手工业发展的措施。
(2)材料二反映出苏州纺织业的哪些社会现象?这些现象表明的本质是什么?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现象?这些现象的实质是什么?
(4)依据材料,简要指出影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概述汉、唐时期手工业分布的不同特征及其原因。从汉到唐的这种变化,体现出一种怎样的趋势?

来源:仙城中学高三历史试卷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文物是物化的历史,它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历史信息。观察下列关于唐代妇女的三彩陶俑照片,回答问题。

问题:从这些陶俑中可以汲取哪些历史信息?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 :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则物力必屈……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与本,使天下各食起力。末计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贾谊《论积贮疏》
材料二: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1)材料一、二是如何看待农业和商业的关系?各自的理由是什么?
(2)请从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两方面分别各举一例说明古代中国重农的表现
(3)尽管封建社会推行抑制工商业发展的政策,但手工业和商业还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请各列举古代冶炼业、丝织业、陶瓷业的一项成就。

来源:高考全真模拟试卷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文物是重要的历史历史资料。人们从先秦铜器不仅看到了那一时期的各种器皿、兵器和工具,而且了解到当时的冶炼技术、生产水平、文字、艺术和社会生活等各种情况。

材料一 毛公鼎是中国二千八百多年前的一件宗庙祭器。它的内壁铸有铭文,铭文 32行、498 字,是现存商周两代七千多件有铭文的铜器中,铭文最长的一件。全文可分五段:1、追述周代文武二王开国时政治清平的盛况,对比作鼎时时局不靖;2、宣王策命毛公治理邦家内外;3、给予毛公以宣示王命的专权;4、告诫鼓励毛公以善从政;5、赏赐毛公车、兵、命服。毛公为表示感谢和称颂周天子的美德,作鼎以为纪念。
材料二 据《国语》记叙,春秋未年,晋国贵族范氏、中行氏在国内战争中失败后逃往齐国,其子孙成为齐国农民,“将耕于齐,宗庙之牺,为畎亩之勤”。意思是说,把过去宗庙里作牺牲祭品的牛,用于田间耕作。孔夫子三千门徒中有一名姓冉、名耕、字伯牛的,还的一位姓司马、名耕、字子牛,又有名司马犁的,以耕和牛分别用于名和姓,说明当时以牛为耕已是常见的事了。
请回答:
(1)你能通过《毛公鼎》及其铭文获取哪些历史信息?
(2)结合材料二,说明春秋时期穿有鼻环的牛尊的发现有何意义?
(3)运用所学知识,仿照材料一,对右图《嵌错赏功宴乐铜壶》作以简要的介绍。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两百多年前,有位瑞典贵族酷爱中国彩瓷。他不惜重金,派人万里迢迢到中国定做。为了显示自己的高贵地位,他按照贵族等级标准设计成套图案,画成样稿,要求中国工匠必须严格按照样稿烧制。船在海上航行数月,图案样稿被海水打湿,渗出一圈淡淡的水痕。中国工匠拿到图案样稿,发现上面有水痕,但无法核实这是否出自作者的原意,只好照样子烧制。那位贵族收到成品后,开始很不高兴;经认真核对样稿,惊奇的发现瓷器上的水痕同样稿上的水痕一模一样,情不自禁的赞叹中国工匠的神奇技艺。这个消息不胫而走,前来观看的人络绎不绝。如今,这批瓷器已成为瑞典的国宝。
请思考:中国瓷器是何时开始走向世界的?对欧洲人的生活有何影响?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古代手工业有哪几种主要经营形态?它们各有什么特点?后来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古代的手工业历史悠久,素称发达。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织绸的国家,有“丝国”之誉。中国又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被称为“瓷器大国”。
请回答:
(1)简述这两种工艺品在对外交往中的地位。
(2)这两种影响巨大的工艺品为什么不能使中国的对外贸易有长足的发展?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自南宋末年至明清,民众服装、被褥原料和主食品发生了什么重要变化?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这种变化有何积极影响?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齐国)太公……乃劝以女工之业……织作冰纨绮秀……之物,号为冠带衣履天下。”                                                  ——《汉书·地理志》
材料二:“今棉之为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暖,盖老少贵贱无不赖之。其衣被天下后世,为功殆过于蚕桑也。”                                 ——(清)王应奎《柳南续笔》
材料三:“五亩之宅,树墙下以桑,匹妇蚕之,则老者足以衣帛矣。”
——《孟子·尽心上》
材料四:“明万历苏民无积聚,多以丝织为生。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有他故,则唤无主之匠代之,曰唤代。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
请完成:
(1)材料一中的“衣履天下”的纺织业原料是什么?材料二中纺织业原料是什么?请结合材料分析纺织业原料变化的原因。
(2)比较材料三和材料四在经营方式上的区别,并分析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官方以法令来保护手工业技术的世代传习。有时,为了技术的世代传习,官府还要干涉到某些手工业者家属的婚姻,使民间技术的传习成为顽固的传统。从元稹《织女词》:“东家头白双女儿,为解挑纹嫁不得。”可见一斑。一直到不久以前,各地还有所谓“祖传秘方”的存在。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第一卷
材料二: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一文中,热情洋溢地为春秋以来30多位著名的商人立传。他肯定追求富裕是人的本性,“富者,人之性情,所不学而俱欲者也。”赞扬商人的智慧和经营艺术,总结了经商的经验和原则,如“人弃我取,我取我与”等。他提出“善者因之,其次利导之,其次教悔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也之争”,强烈反对政府与民争利。
请回答:
(1)列举中国古代手工业的三种经营形态。
(2)中国古代为什么会出现手工业世代传习的特点?
(3)说说它对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4)根据所学说明司马迁时代,官府是怎样“与民争利”的?
(5)结合时代背景,说说《史记·货殖列传》的可贵之处。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元朝)国家初定中夏,制作有程,乃偁(纠集)天下之工,聚之京师,分类置局……匠以籍为定,世承其业,其子女……婚嫁皆由政府控制。——《元史》
材料二:明代名隶官籍的民匠中,班匠(定期到官府服役者)百二十三万,构占工匠总数的百分之八十,其余为坐匠。……1485年,工部奏准,轮班匠可以以银代役,后又规定一律以银代役。——《中国史纲要》
材料三:(入清以后)“原匠子孙逃故无遗”,止存户籍。1645年,顺治帝“免直省(直隶)京班匠,并除其匠籍”。……康熙以后,最后废除了匠籍。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请完成:
(1)据材料一,分析元朝手工业管理制度的特点。
(2)材料二、三与材料一相比,有何进步?
(3)据所学知识分析,这种进步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问题:
材料一 《天仙配》是中国的一个美丽神话故事,它寄托着下层劳动人民对自由纯真爱情的向往。其中脍炙人口的歌词唱道:
七仙女:树上的鸟儿成双对,董永:绿水青山带笑颜。
七仙女:从今不再受那奴役苦,董永:夫妻双双把家还。
七仙女:你耕田来我织布,董永:我挑水来你浇园。
七仙女:寒窑虽破能避风雨,董永:夫妻恩爱苦也甜。
材料二 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纟壬,多治麻丝葛绪捆布黪,此其分事也。
——《墨子》
材料三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于孙以偿责者。
——晁错《论贵粟疏》
(1)董永和七仙女的生活体现了中国古代的什么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2)从三则材料可以看出,这种生产方式有何特点?
(3)根据材料二归纳这种生产方式下生产者的处境。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概括分析中国古代手工业生产的基本特点。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电视的起源与发展综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