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下列图片中的生产方式生产出来的产品,主要目的是满足市场需要的是(    )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史料与史论对应正确的是(    )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学者为了证明中国的丝织技术最晚应该出现在新石器时代,找到的最有利证据应是(    )

A.在1958年考古发现的,距今5300年(大汶口文化时期)的丝绸织品
B.《通鉴纲目外记》载,嫘祖“始教民育蚕,治丝茧以供衣服”
C.《诗经·国风·召南》载,“蚕妇发髻高高耸,日夜养蚕无闲空”
D.传说黄帝打败了蚩尤,“蚕神”亲自将她吐的丝奉献出来以示敬意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东汉)班固《汉书》卷五九《张安世传》:“(张)安世尊为公侯,食邑万户,然身衣弋绨(黑色),夫人自纺绩,家童七百人,皆有手技作事,内治产业,累织纤微,是以能殖其货,富于大将军(霍)光。”该材料反映出西汉(    )

A.私人纺织作坊颇具规模
B.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
C.官营纺织作坊非常发达
D.政府鼓励民间手工业的发展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古代中国取得了农耕文明的辉煌。随着时代的进步,固守本源,造成中国经济落后。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生产技术和社会组织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而使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及相关的文化价值体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即为文明转型。两千多年前,中国经过春秋战国五百年的混乱,完成了第一次文明转型。即“铁质农具+小农经济+君主官僚体制+儒道法意识形态”的中国传统文明终于成型。
材料二    有学者提出,大体而言,从春秋战国时期到隋唐时期几乎是纯粹的自然经济;自宋元时期,一种新型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在自然经济的“死水”中泛起了“微澜”;到了明清时期,在我国江南地区又出现了一种与自然经济完全相悖的新经济的萌芽。
材料三    被誉为“现代市场经济理论之父”的英国学者亚当·斯密,最早提出了中国的“停滞性”问题:“中国一向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就是说土地最肥沃,耕作最精细,人民最多而且最勤劳的国家。然而,许久以来,它似乎就处于停滞状态了。”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中国文明终于成型”体现在哪些方面?(6分)
(2)材料二中,宋元时期的“新型经济”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其泛起“微澜”的表现。(4分)
(3)据材料三,试以明清时期的史实论证亚当·斯密关于中国经济“停滞性”这一观点的合理性。(6分)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85年,一艘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沉船被发现,船上载有景德镇生产的青花瓷。该船沉没的时间最早应为(    )

A.北宋中期 B.元末明初 C.明末清初 D.鸦片战争时期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假如你为一部以唐玄宗时期为历史背景的古装电影担任历史顾问,你认为以下情节中符合历史事实的一项是

A.富商凭借棉布生意一次赚了上万两白银
B.市场上大宗交易都使用交子
C.富商的屋内摆放着一件精美的青花瓷
D.长安城里有很多的外国人商人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一词在出土文物中最早见于西周初年青铜器“何尊”的铭文:“余其宅兹中国,自之薛(又)民”,意思是建都于天下的中心,从这里统治人民。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A.铭文表明西周开始出现国家
B.青铜器‘何尊’是由官府督造的
C.铭文说明西周时盛行郡县制
D.“中国”一词在西周和现在意思一致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老师在某课课件结尾处添加了一组图片:青铜宝剑、铁犁、汉代素纱蝉衣、唐宋瓷碗和明清的彩瓷瓶,历史老师最可能要表达的主题是(   )

A.中国的民间风俗 B.元代的海外贸易
C.中国古代手工业的代表成就 D.中国瓷器的辉煌历史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乾隆时的《陶冶图说》中记载:“景德镇袤延仅十余里,山环水绕,僻处一隅,以陶来四方商贩,民窑二三百区,工匠人夫不下数十万,藉此食者甚众。”这表明

A.清代开始景德镇具有瓷都的地位 B.景德镇多民营制瓷手工业
C.手工业发展提高了富商地位 D.清代手工业经济重心南移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据史料记载,16、17世纪时,西属拉美国家墨西哥和秘鲁的白银生产量约占世界的85%,其中近半数流入了中国,这主要是因为(     )

A.中国手工业高度繁荣
B.东西方的经济交流空前发达
C.中国的政治制度先进
D.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据史载:唐朝前期,宋州(河南商丘)、亳州(安徽毫县)生产的绢帛质量最高。江南东道(江苏南部和浙江一带)的丝织物品类繁多,很多列为贡品,在产量上已仅次于河南、河北道而跃居于全国的第三位。该记载(   )

A.反映了唐朝主要政治中心在豫皖地区
B.准确地统计了南北方丝织业的发展状况
C.折射出古代河南、安徽之地是桑蚕中心
D.反映了唐朝行政区划和丝织业发展特点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酒在中国家喻户晓,按颜色命名可分为红酒、白酒等;按酿造时间命名可分为老酒、春酒、年酒、时酒、新酒、雪酒、伏酒、腊酒、清明酒等;按原料命名的可分为高梁酒、麦酒、雄黄酒和番薯酒等。这反映出

A.酿酒业是古代中国重要的手工业
B.酿酒业在中国历史发展中源远流长
C.中国历史上有灿烂辉煌的酒文化
D.中国酿酒业在世界上居于领先水平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明代中期以后,私营手工业在很多行业中超过占主导地位的官营手工业。这主要是因为(    )

A.私营作坊技术水平高 B.官府资金投入不够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雇佣劳动关系的出现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大英博物馆藏有一只汉代漆杯,其底部刻有六位不同工种工匠和七位监督人员的名字。这反映了汉代官营手工业(    )

A.工匠优秀,原料上等 B.技术高超,不计成本
C.规模生产,面向市场 D.分工细密,管理严格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电视的起源与发展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