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2月温家宝总理在剑桥大学演讲时说“我深爱的祖国,古老而又年轻,历经磨难而又自强不息。”下列关于近代中国“历经磨难”与“自强不息”的对应组,不正确的是
A.鸦片战争——林则徐抗英 | B.《马关条约》——反割台斗争 |
C.八国联军侵华——义和团运动 | D.《辛丑条约》——洋务运动 |
小明同学收集到一张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与农民交谈的图片。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交谈双方涉及的主要话题应该是:
A.提高农业产量途径 | B.扩大农业种植面积 |
C.减耕减产,提高农产品价格 | D.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
1929年发生在美国的经济危机很快波及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主要是因为
A.美国掌握了世界经济霸权 |
B.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决定的 |
C.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具有世界性 |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世界经济联系加强 |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对外开放的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我国的对外开放开始于
A.经济特区的创办 | B.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 |
C.沿海开放城市的设立 | D.内地的开放 |
1984年3月,来自福建全省各地国有骨干企业的55位厂长经理联合发表了一封呼吁信——《给我们松绑》,要求扩大企业自主权,试行厂长(经理)负责制,在全国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这说明当时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A.增强企业活力 | B.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
C.发展非公经济 |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曾经对农村生产关系进行了数次调整。“文革”以后,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方面的突破性举措是
A.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 B.直接选举农村基层干部 |
C.在全国统一废除农业税 | 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的标志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 B.土地改革运动的基本结束 |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 D.“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
下图是一本连环画的封面,该书讲述了孙家庄农民孙志刚的故事,图中的“社”指的是:
A.农业生产的合作组织 | B.公私合营的生产组织 |
C.人民公社的生产组织 | D.包产到组的生产组织 |
20世纪推动经济全球化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发展的因素有
①新航路的开辟 ②科学技术的发展
③新型交通工具和通信方式的出现 ④两极格局的结束
A.①②③ | B.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近代以来,印度经历了曲折的历史发展进程。下列各项中,与史实不符的是
A.19世纪中期印度民族大起义的主要力量是印度土兵 |
B.孟买工人总罢工是20世纪初印度人民反英斗争的高潮 |
C.独立后印度政府推行国营和私营经济共同发展的政策 |
D.独立后的印度已建立起以重化工为主导的工业体系 |
1936年8月法国政府针对西班牙内战发表的声明
A.使西班牙政府陷于更加孤立的境地 |
B.阻止了佛朗哥叛军与国外法西斯势力的勾结 |
C.改善了自身的战略环境 |
D.有利于防止欧洲走向新的世界大战 |
梁启超在《欧游心影录》中写道:“虽然侥幸没有小产了去,却成了先天很虚弱的一个孩子,连他的产婆(威尔逊)也弄得焦头烂额,把许多人对于他前途的热望,倒灰冷了一半。就此看来……这件东西,还未到真正瓜熟蒂落的时候。”梁所说的产生于巴黎和会后的“这个东西”是指
A.国际联盟 | B.对德和约 |
C.《四国条约》 | D.美国霸权 |
在三年内战结束后,列宁说:“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拄着拐杖走路了。”这里的“拐杖”是指
A.没收地主土地 | B.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C.推行新经济政策 | D.签订《布列斯特和约》 |
读右图,该图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于
A.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时期 |
B.法兰西第一帝国时期 |
C.法兰西第二帝国时期 |
D.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时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