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开幕词中毛泽东说:“我们这次会议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材料中的“里程碑”表现在
A.共产党核心地位的确定 | B.新的国家领导人的选举 |
C.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制定 | D.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
某中学历史课题组探究“社会主义运动”课题过程中,列出下列标题,其中正确的是
①宪章运动:无产阶级独立地提出普选权要求
②巴黎公社: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③八一九事件:苏联国家政权性质发生根本改变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辟世界无产阶级革命新时代
⑤第一国际的建立大会通过了每年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的决议
A.1个 | B.2个 | C.3个 | D.4个 |
“解放”一词在不同时期含义不同,如1949年新中国诞生,解放了全国人民;1979年以来的改革开放则是中国人民另一种意义上的解放。前一种解放侧重于
A.民主政治的建设 | B.人民思想的解放 |
C.发展生产力 | D.建立新的经济基础 |
阅读下列材料:
史料一 1980年8月下旬,著名的意大利记者奥莉娅娜·法拉奇询问邓小平:中国今后如何避免类似“文化大革命”那样的悲剧?
邓小平回答:“只有认真建立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从制度上解决问题。”
史料二 农村妇女秋菊历经艰辛的告状后,终于打赢了状告村长的官司,儿子也顺利出生,到2012年,秋菊家又当选为本村第一位女村长。
(1)从材料一中获取信息:(2分*3点)
(2)从材料二中获取信息:(3分*2点)
2008年10月23日到28日召开的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企业国有资产法和修订后的消防法,使我国法律体系进一步完善。关于我国民主法制的历程表述不正确的是
A.1954年宪法是新中国第一部新民主主义的宪法 |
B.“文革”期间民主法制遭到严重破坏 |
C.1982年宪法是中国在历史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
D.1999年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进宪法 |
下列图片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两次历史性的巨变,对两次巨变共同点的认识正确的是
A.成为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新起点 |
B.改写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 |
C.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
D.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政体 |
民主政治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不断进行建设民主政治的探索,虽历经曲折,但最终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化进程中一个新的里程碑,尽管它没有实现中国社会的近代化,但这次革命进行的民主制度试验,为后来中国革命和建役积累了经验和教训……
(1)在辛亥革命期间,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进行的民主制度试验”有哪些?
材料二 孙中山晚年颇为深刻地认识到,建立共和,“民权何由而发达?则从团结人心,纠合群力始” ……年轻的受过西方教育的中国人试图在中国建立一些与他们从国外尤其是从美国观察到的制度完全一样的制度。他们所建立的制度自然对中国人民毫无意义,很快就在中国的政治现实面前土崩瓦解。
——陈其泰《近代史上有关重大是非的两个问题的评价》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孙中山“民主制度的试验”为什么在“中国的政治现实面前土崩瓦解”?
材料三 辛亥革命开创的民主政治迄今为止仍是中国人民努力追求的目标…… “目前中国正在进行当代最伟大的社会实践……中国定将实现一种特殊的民主,这种民主将考虑到这个大国的社会、文化和经济特点。这种亚洲‘社会主义民主’所涉及的是史无前例地继续思考‘孔子的公共伦理’,不是抽象的复制西方资产阶级民主。”
(3材料三说的“特殊民主”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是如何体现的?
(4)你从中国人民对民主政治的探索历程得到什么启示?
下幅漫画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抗日战争的胜利 |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
C.新中国的成立 |
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
历史图表、图片蕴含了丰富的信息。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代中期农业税与工商杂税变化趋势图
材料二
(1)从材料一图中可以得到哪些信息?请依据所学知识概括当时经济发展特征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图一、图二、图三反映的主要政治特征。并归纳中国政治发展的趋势。
中国人过年有写对联的习惯,一副好对联往往能够反映一个时代的风貌,下列对联反映时间先后排列是
①“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②“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③“柳暗花明万木春坚持科学发展观喜桑田好雨,鹏程丽日三十载促进市场繁荣庆经贸惠风” ④ “自主权打通富裕路,责任制架起幸福桥”
A.①②④③ | B.①②③④ | C.③④①② | D.②①④③ |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1:相关国家的中央权力机构分布图:
材料2:我认为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媾通,才能真正发生相当的作用,……辛亥前后,人人言变法,人人言革命,太重视了制度,好像只要建立制度,一切人事自会随制度而转变,因此只想把外国现成制度,模仿抄袭,甚至不惜摧残人事来迁就制度.……那是何等的愚蠢.其实中国历史上以往一切制度传统,只要已经沿袭到一百两百年的,也何尝不与当时人事相配合,又何尝是专出于一二人之私心,全可用专制黑暗四字来抹杀?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序言
(1)据材料1,分别指出四幅图片所体现的不同时代的政治体制.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图三所示政体与图二所示政体相比,有何创新之处?
(3)据材料2,归纳钱穆先生的主要观点,并结合明清及中国近代前期的相关史实说明其观点的合理性.
(4)图四与图三所示政体有何本质区别?从中外政治体制的变化中,我们能得到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哪些认识?
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新中国在建国模式上的创新选择是
A.独立建国 | B.协商建国 | C.选举建国 | D.立宪建国 |
中国内地公映的影片《建国大业》,以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的筹备为主线,讲述了从
抗日战争结束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的历史过程。下列事件不可能出现在影片中的是
A.重庆谈判 | B.七届二中全会 |
C.北平解放 |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 |
古往今来,不同的政治体制体现了政治文明的多样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君臣地位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趋势对国家决策机制产生的影响。
材料二 1933年5月17日,工业复兴法案提交国会。众议院仅作了个别补充,便在一个星期后以325票对76票通过了该议案,虽然个别议员对法案的卡特尔化(注:垄断性企业联合)倾向不满意,而更多的一些议员则不喜欢法案赋予总统和行政当局的独裁式的发放许可证的权力。……6月13日,在罗斯福总统的敦促下,参议院终于以46票比39票的接近票数通过,法案立即被送交总统签署。
……1935年5月27日,最高法院在审理“谢克特兄弟家禽公司诉合众国”案中,以全体一致的判决,裁定《国家工业复兴法》违宪,从而宣判了该法的死刑。
——胡国成《塑造美国现代经济制度之路》
(2)材料二体现了美国政治生活的什么原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与中国古代政体的根本不同。
材料三 1953年1月毛泽东亲自挂帅,领导中共中央宪法起草小组进行宪法草案初稿的起草工作。1954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一致通过宪法草案并正式公布,交付全国人民讨论并征求意见。在随后的两个多月里,全国各界共有一亿五千多万人参加了宪法的讨论,又提出许多修改和补充意见。1954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以1197票赞成,全票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历届会议资料整理》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具备哪些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