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上,面对列强侵略,爱国军民不屈不挠、顽强抗争。下列人物组合与方框中材料描述顺序完全吻合的是
A.林则徐、安德馨、邓世昌、彭德怀 |
B.徐骧、李宗仁、邓世昌、彭德怀 |
C.刘永福、谢晋元、邓世昌、聂荣臻 |
D.徐骧、李宗仁、林永升、彭德怀 |
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说:“在此以后,外国渗透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依附地位。”要研究这一状况产生的原因,应首选下列哪一不平等条约( )
A.《南京条约》 | B.《北京条约》 |
C.《马关条约》 | D.《辛丑条约》 |
近代一有识之士曾说:“一国所得,诸国安然而享之;一国所求,诸国群起而助之,是不啻驱西洋诸国,使之协以谋我。”上述言论针对的是
A.领事裁判权 | B.片面最惠国待遇 |
C.居住及租地权 | D.“门户开放”政策 |
法国政府曾向各国递交一份备忘录,为将要到来的议和定调子。其中写道:“由于各国使馆希望前往沿海或各国部队想要从沿海前往首都(北京),为了保持道路始终畅通起见,各国对某些地方进行军事占领。”拟定该条文的核心目的是 ( )
A.确保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 B.维护列强在该地区商贸利益 |
C.镇压该地区人民的反抗 | D.控制政治中枢实施间接统治 |
下图漫画的场景最早可能出现在( )
注:图片为一个渔夫在钓鱼,上面一把剪刀要剪掉鱼竿的钓线。剪刀上的字为“欧洲的干预”。鱼竿钓上来的鱼身上写着“辽东”。
A.鸦片战争后 | 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
C.甲午中日战争后 |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 |
美国“门户开放”政策被列强接受后,美国认为“它保护了现在的利益,保护未来的利益,使美国立于一个牢不可破的地位”。这主要是由于( )
A.形成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同盟,确立了美国盟主地位 |
B.中国市场对美国商品自由开放,美国凭借其经济力量扩展中国市场 |
C.防止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既得了利益又获得了中国政府的感激 |
D.是美国侵华政策进入新阶段的标志 |
在近代化的探索中,中国人先后经历了“英国、日本式道路—美国式道路—俄国式道路—中国式道路”。以下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
①英国、日本式道路由晚清政府主导②美国式道路导致了中国社会的巨变③俄国式道路出现在大革命失败以后④中国式道路是指国共合作完成革命
A.①② | B.①③ |
C.③④ | D.①④ |
鸦片战争后英国提出了“协定关税”,19世纪末日本提出“在华设厂”,其共同点是( )
A.为资本主义国家商品输出创造有利条件 |
B.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阶段性要求 |
C.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
D.为资本主义国家资本输出创造有利条件 |
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在其著作《大历史不会萎缩》中谈到:“在20世纪的大幕拉开的时候,当时的世界大国在东方进行了一次很不光彩的集体亮相。”“这一次集体亮相”带来的影响是( )
A.八国联军侵占了东方古国的都城 |
B.第二次工业革命基本完成 |
C.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D.资本主义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
某学者曾说,晚清的悲剧就在于没有大灾难,统治者就不会主动变革,非要在一场大灾难以后才不得不变革。下列促使清政府进行首次政治改革的是( )
A.鸦片战争失败 | B.太平天国运动的冲击 |
C.甲午战争后的危局 | D.《辛丑条约》签订 |
近代西方观察家曾将当时的一场战事称为“李鸿章一人与日本一国的战争”。其依据是
A.清政府已无力反抗外来侵略 |
B.清政府反对李鸿章交战日本的主张 |
C.中国民众民族意识未充分觉醒 |
D.实力悬殊导致中国甲午战败 |
下图是1900年法国发行的绘有“联军合力让中国巨人四分五裂”的漫画明信片。在其反映的历史事件之后( )
A.清政府被迫割让大片领土 | B.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
C.中国首次允许外国在华设厂 | D.列强攫取了在华北的驻兵权 |
近代一有识之士曾说:“一国所得,诸国安然而享之;一国所求,诸国群起而助之,是不啻驱西洋诸国,使之协以谋我。”上述言论针对的是( )
A.领事裁判权 | B.片面最惠国待遇 |
C.居住及租地权 | D.“门户开放”政策 |
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攫取的侵略权益,其正确的排列顺序是( )
①协定关税 ②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③片面最惠国待遇 ④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A.①④③② | B.①②④③ |
C.①④②③ | D.①③②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