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从1952年开始酝酿,到1954年间基本形成了新的被称之为“和平统一战线政策”的对外政策。这项政策的主要内容就是以争取和平为目标,尽可能地联合一切希望保持和平的国家,在实践中首先表现为争取在中国周边地区形成安全缓冲地带。这一政策(     )

A.率先为印度和老挝所接受 B.超越了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分歧
C.打破了外交僵局 D.意在清除帝国主义在华残余势力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世纪五十年代一位政治家在一次会议后说:“会议的结果是对印度支那、东南亚和全世界和平与安全的重大贡献,这些结果令人信服她证实了国际上的一切分歧是可以通过和平协商得到解决的。”这次会议

A.中国明确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外交指导
B.体现了我国“一边倒”外交方针的重大转交
C.是新中国首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
D.周恩来在会上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周恩来指出:“新中国成立后就确立了处理中印两国关系的原则……只要根据这些原则,任何业已成熟的悬而未决的问题都可以拿出来谈。”下列有关“这些原则”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国际局势趋向缓和时期
B.中印就两国在西藏地方的关系问题谈判时首次提出
C.在日内瓦会议上,将“平等互惠”改为“平等互利”
D.这些原则逐渐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美国记者鲍大可评论周恩来在某次会议中的作用时说:“在这个辩论几乎陷入僵局的时刻脱颖而出,成为会议的明星,成为排难解纷、平息争端、带来和平的人物。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他改变了会议的方向。”周恩来参加的这次会议是(   )

A.1945年重庆谈判 B.1954年日内瓦会议
C.1955年万隆会议 D.1971年联合国大会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说道:“在国外,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的民族和各国人民,共同奋斗。这就是联合苏联,联合各人民民主国家,联合其他各国的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结成国际的统一战线。”按照这一要求,新中国成立后

A.奉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B.实行不结盟政策
C.确立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74年,毛泽东提出了著名的三个世界理论:苏、美两个超级大国属于第一世界,美国以外的西方国家属于第二世界,亚非拉广大发展中国家属于第三世界。这表明当时的中国         

A.开始重视亚非拉国家的作用 B.强调国际政治的主题是反对霸权主义
C.已经放弃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无意与第一、第二世界国家改善关系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5年4月10日,中国驻印尼大使谢锋发表讲话说,亚非各国领导人将于4月24日在万隆重演60年前亚非领袖的“历史性步行”。 这主要是为了纪念

A.“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B.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C.印度支那问题的和平解决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论语》语言简洁,含义深刻,其中诸多言论至今仍被视为至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即为其中广为流传的一句名言。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交史实中最能直接体现该思想主旨的是

A.奉行“一边倒”方针 B.支持不结盟运动
C.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发展多边外交关系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人的政治智慧是无与伦比和无限美妙的。周恩来教会人类怎么为人处世;邓小平教会人类怎么解决恩怨情仇。符合该材料主题的理论或政策分别是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一国两制”
B.求同存异、四项基本原则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D.求同存异、市场经济理论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我国建国之初的三大外交政策是当时中国的对外战略,奠定了整个50年代外交政策的基础。三大外交政策总的倾向是

A.努力与各国建立平等互利的关系 B.否定国民党统治时期的对外政策
C.赢得巩固政权和发展经济的时间 D.尽快融入日益全球化的国际体系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和原则是,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共同纲领》
材料二 亚非的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这是我们大家都承认的。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出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相互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存异,会议应该将这些共同愿望和要求肯定下来,这是我们中间的主要问题。
——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的讲话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出我国外交政策的出发点是什么?
(2)材料二中周恩来为什么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求同”的基础是什么?这一方针起了什么作用?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著名的加拿大学者罗纳德·基斯在谈到万隆会议时说:当时“甚至连美国国务院的情报机构也承认,共产主义中国在万隆会议上所留下的良好印象应该归功于周恩来娴熟的外交技巧。在万隆会议上,美国的外交又输掉了具有重大意义的一仗,败在了一个共产主义者的手下。”这表明(  )

A.万隆会议帮助一些亚非国家开始摆脱美国控制
B.万隆会议促使许多亚非国家开始正确认识中国
C.具有个人魅力的外交家征服了美国
D.社会主义运动趋势在世界明显增强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是(    )

A.万隆会议 B.日内瓦会议
C.巴黎和会 D.莫斯科会议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西方报纸说:“周恩来在这次会议上消除了国外人们头脑中一个好战的中国的形象。他的发言代表了亚洲人的声音……美国本想在会议上孤立中国,但经过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国代表团的出色工作和斗争,使它自己陷于孤立。会议开始时,中美双方的关系是十分紧张、尖锐对立的,经过这次会议.则架设了中、美官员双方接触的桥梁。”材料反映的事件应是

A.日内瓦会议 B.亚非会议
C.第26届联合国大会 D.尼克松访华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53年12月,中国政府同印度两国就西藏地方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周恩来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印度方面的赞同。它作为中印关系原则被写进双方签署的协定中。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表明 

A.中印度两国由此结成同盟关系 B.中国外交政策实现了明显转变
C.“一边倒”战略的重大胜利 D.大力推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