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一百年前……,日本帝国主义……强行攫取了台湾及澎湖列岛,使台湾人民在日本殖民统治下生活了半个世日本帝国主义……强行攫取了台湾及澎湖列岛,使台湾人民在日本殖民统治下生活了半个世纪之久。……五十年 前,中国人民同世界人民一道战胜了日本帝国主义,1945年10月25日,台湾与澎湖列岛重归中国版图,台湾同胞以此摆脱了殖民统治的枷锁。但是,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1949年以后,台湾又与祖国大陆处于分离状态。
材料二    邓小平同志高瞻远瞩,实事求是,提出一系列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解决台湾问题的重要论断和思想,确立了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指导方针。
材料三   但是,值得所有中国人警惕的是,近年来台湾岛内分离倾向有所发展,“台独”活动趋于猖獗。某些外国势力进一步插手台湾问题,干涉中国内政。这些活动不仅阻碍着中国和平统一的过程,而且成胁着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和发
——以上引自江泽民《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讲话
请回答:
(1)一百多年前,日本是通过什么侵华战争、条约攫取了台湾与澎湖列岛的?(4分)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邓小平提出的和平统一祖国的基本方针是什么?试说出这一方针成功运用的一个事例。(4分)
(3)根据材料三回答,影响台湾和平统一的主要障碍是什么?(2分)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香港凤凰卫视资深评论员曹景行在其新书《香港十年》中讲道:“不论从哪一个角度来看,这一天都代表着中国一整段历史的结束。……过了这一天,香港又站到了一个新起点上,中国也站到了新起点上。”
(1) 材料中的“这一天”具体是指哪一天(年、月、日)?标志着在中国国土上彻底结束了外国列强的占领的最终事件是什么?
材料二:温家宝总理在全国人大十届二次会议期间答记者问时,引用了清末爱国诗人邱逢甲的《春愁》:“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2) 请判断邱逢甲的《春愁》写于哪一年?“割台湾”是哪一不平等条约的规定?举出当时领导台湾军民反割台斗争的爱国领袖两位(除邱逢甲)。
材料三:以和平方式实现国家统一,最符合台湾海峡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国家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实现和平统一。国家和平统一后,台湾可以实行不同于大陆的制度,高度自治。
——《反分裂国家法》
(3)材料三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央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不同的历史时期,国共两党合则有利于民族的利益,分则有损民族的利益。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见下面示意图)

北伐战争胜利前夕中国政治形势示意图(1928年)
材料二   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日本侵略者眼中看到的只有武器而看不到人。他们只从两国军事力量的对比出发,以为只要给中国有力的“一击”,只需要几个月就可以使中国屈服。可是,他们的算盘完全打错了,结果大大出乎他们意料,深深地陷入中国全民族抗战的泥淖中无法自拔。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三   孙先生手创之中国国民党,历尽艰辛,无数先烈前仆后继,终于推翻帝制,建立民国。光辉业迹,已成定论。国共两度合作,均对国家民族作出巨大贡献。首次合作,孙先生领导,吾辈虽幼,亦知一二。再次合作,老先生主其事,吾辈身在其中,应知梗概。事虽经纬万端,但纵观全局,合则对国家有利,分则必伤民族元气。今日吾弟在台主政,三次合作,大责难谢。……评价历史,展望未来,应天下为公,以国家民族利益为最高准则,何发党私之论!
——1982年7月24日《廖承志致蒋经国先生信》(节选)
请回答: 
(1)指出材料一反映的当时中国所处的政治状况。为了深入地推进革命,国共两党发动了哪一重大军事斗争?结合所学知识,辩证地指出国民革命运动的结局。
(2)综合材料一、二,指出日本侵略者对中国形势的错误估计。材料二提及“民族凝聚力”深刻影响了这场反侵略斗争,举例说明这种“凝聚力”在政治、军事上的主要表现。
(3)书信往往带有浓厚的亲情、乡情,反映写信者的诚挚愿望。据材料三,指出作者的政治愿望。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有利于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积极因素。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从近代台湾经历了太多的风风雨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和议割台湾,全台震骇。…….臣等桑梓之地,义与存亡,愿与抚台誓死守御。……如倭首来收台湾,台民唯有开仗!……
——丘逢甲上书电报内容
材料二  那一年剧变下的台湾,年头是日本征兵,美军大轰炸,年尾是国军来临,开始大接收。
——《中国时报》2005年9月12日文章
材料三  三年以来,我党一再倡议贵我两党举行谈判,同捐前嫌,共竟祖国统一大业。……祖国和平统一,乃千秋功业,台湾终必回归祖国,早日解决对方有利。台湾同胞可安居乐业,两岸各族人民可解骨肉分离之痛……国共两度合作,均对国家民族作出贡献。……今日吾弟(注:指蒋介石的儿子蒋经国)在台主政,国共三次合作,大责难谢。
——1982年7月24日《廖承志致蒋经国先生信》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丘逢甲上书的背景。并说明丘逢甲是如何实践自己的诺言?
(2)简述材料二现象出现的背景。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三年来”,中国共产党为了促进祖国统一大业做了哪些事情? 归纳当时有利于海峡两岸关系了展的积极因素。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据《新京报》报道:在香港顺利回归祖国,设立特别行政区的过程中,两个年份是值得纪念的,一个是1984年,一个是1990年......,香港及澳门的回归对中国乃至世界的影响都是重大的。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两个年份”分别发生了什么值得纪念的事情?,简述香港及澳门的回归对中国及世界的影响。
材料二 温家宝总理在全国人大十届二次会议期间答记者问时,引用了清末爱国诗人邱逢甲的《春愁》:“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2) 请判断邱逢甲的《春愁》写于哪一年?“割台湾”是哪一不平等条约的规定?举出当时领导台湾军民反割台斗争的爱国领袖两位(除邱逢甲)。
材料三 以和平方式实现国家统一,最符合台湾海峡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国家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实现和平统一。国家和平统一后,台湾可以实行不同于大陆的制度,高度自治。
——《反分裂国家法》
(3)材料三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央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日本统治台湾的半个世纪里,台湾人民反对殖民统治,争取回归祖国的斗争一刻也没有停止过。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近代史上台湾是怎样沦为日本殖民地的?哪一重大事件结束了这一局面?
材料二  1958年8月23日傍晚,金门岛上正在举行宴会。忽然,海峡对岸数百门大炮万弹齐发,一时间岛上一片火海……从此以后,两岸炮战不断。数月后,大陆宣布:单日打炮,双日不打炮。再后来,双方只将炮弹打在无人的滩头上,成为象征意义上的“炮战”。到1961年12月改为只打宣传弹,直至1979年元旦,国防部长徐向前发表声明,命令福建前线部队完全停止对金门的炮击行动,两岸炮战正式结束。
(2)据材料二,归纳台湾海峡两岸关系的变化趋势。
材料三 要实现统一,就要有个适当的方式,所以我们建议举行两党平等会谈,实行第三次合作,而不是中央与地方的谈判。双方达成协议后,可以正式公布。但万万不可让外国插手,那只能意味着中国还未独立,后患无穷。
(3)邓小平同志为此提出的伟大构想是什么?
材料四  2008年11月3日11时58分,陈云林率领的海协会协商代表团抵达台湾,这是1949年后大陆授权团体最高负责人第一次访问台湾。到达台湾后他深情地说:“……为了这一天的到来,汪辜两位前辈孜孜以求,……终未成愿,如今两位老人已经乘鹤西去,但是他们在九泉之下,如果能够知道我们今天这种场景,一定会非常欣慰。”   
(4)材料中汪辜两位前辈生前为促进两岸统一做出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材料五  2008年12月15日,海峡两岸“大三通”全面启动,海运直航、空运直航、直接通邮,60年隔海相望不相通,终成记忆。“两岸直航代表的意义就是两岸不再对立,以和解取代冲突”。 “直航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提供新动力”。 大陆赠台大熊猫“团团”“圆圆”于2008年12月23日晚7时许抵达台北木栅动物园正式安家,这更给两岸关系增添了和平友好的气氛。
(5)材料表明,我国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不同的历史时期,国共两党合则有利于民族的利益,分则有损民族的利益。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见下侧示意图)

材料二 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日本侵略者眼中看到的只有武器而看不到人。他们只从两国军事力量的对比出发,以为只要给中国有力的“一击”,只需要几个月就可以使中国屈服。可是,他们的算盘完全打错了,结果大大出乎他们意料,深深地陷入中国全民族抗战的泥淖中无法自拔。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北伐战争前夕中国政治形势示意图(1926年)
材料三 孙先生手创之中国国民党,历尽艰辛,无数先烈前仆后继,终于推翻帝制,建立民国。光辉业迹,已成定论。国共两度合作,均对国家民族作出巨大贡献。首次合作,孙先生领导,吾辈虽幼,亦知一二。再次合作,老先生主其事,吾辈身在其中,应知梗概。事虽经纬万端,但纵观全局,合则对国家有利,分则必伤民族元气。今日吾弟在台主政,三次合作,大责难谢。……评价历史,展望未来,应天下为公,以国家民族利益为最高准则,何发党私之论!
——1982年7月24日《廖承志致蒋经国先生信》(节选)
请回答:
(1)指出材料一反映的当时中国所处的政治状况。为了深入地推进革命,国共两党发动了哪一重大军事斗争?结合所学知识,辩证地指出国民革命运动的结局。
(2)综合材料一、二,指出日本侵略者对中国形势的错误估计。材料二提及“民族凝聚力”深刻影响了这场反侵略斗争,举例说明这种“凝聚力”在政治、军事上的主要表现。
(3)书信往往带有浓厚的亲情、乡情,反映写信者的诚挚愿望。据材料三,指出作者的政治愿望。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有利于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积极因素。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新华网北京12月19日电 明天,澳门将以中国一个特别行政区的身份隆重庆祝她的10周岁生日。虽然澳门拥有比10年久远得多的历史,但是这一个特定的10年是如此让人惊叹。带着脱胎换骨的清新,澳门正以令人惊异的速度,大步穿越历史之门,自信地走向下一个10年。
材料二  10年前的今天,中英两国政府举行了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中国政府庄严宣告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香港回归祖国,实现了包括广大香港同胞在内的全国各族人民的百年夙愿,是彪炳中华民族史册的千秋功业。         
——2007年7月1日在庆祝香港回归祖国10周年大会上胡锦涛的讲话
材料三  1984年2月24日,邓小平同志会见美国乔治大学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代表团时指出:“世界上有许多争端,总要找个解决问题的出路。我多年来一直在想,找个什么办法,不用战争手段而用和平方式,来解决这种问题。我们提出的大陆与台湾统一的方式是合情合理的。统一后,台湾仍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但是是一个统一的中国。一个中国,两种制度。香港问题也是这样。”
请回答:
(1)材料二中“历史遗留下来的香港问题”是如何产生的?“10年前的今天”是怎样解决香港问题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香港、澳门问题能够成功解决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中胡锦涛为什么说“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是“彪炳中华民族史册的千秋功业”?
(3)根据材料三中邓小平同志所谈表现出的对台湾问题的基本态度,你认为我们今后应该怎样解决台湾问题?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美利坚合众国形成的过程和背景来看,美国的立国经验是独特的。首先,和西方大多数国家不一样,美利坚合众国的建立不是自上而下,而是自下而上完成的,国家体系的形成是先有州而后才有国家。其次,“州”的地位的演变,一直是这个国家形成过程中的关键,州先由殖民地上升为独立之“邦”,后又降格为从属于联邦的成员,不管其地位如何演变,但始终都保持着相当的独立性。再次,由于合众国直接脱胎于“联合殖民地”,因此这种联合的程度和方式作为一种标志,不仅划分了这个国家形成过程中的不同阶段,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这个国家组织和结构的形式,而与其他任何国家不同。
——何顺果《美国史通论》
材料二 中国的各省在历史上向来都是统一的,不是分裂的不是不能统属的。而且统一之时就是治,不统一之时就是乱。美国之所以富强,不是由于各邦之独立自治,还是由于各邦联合后的进化所成的一个统一国家。所以美国的富强,是各邦统一的结果,不是各邦分裂的结果。中国原来既是统一的,便不应该把各省再来分开。
——孙中山《中国的各省在历史上向来都是统一的》
材料三  这份起临时宪法(指1949年的《共同纲领》)作用的重要历史性文献明确规定:“在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委员会内,实行少数服从多数制度。各下级人民政府均由上级人民政府加委并服从上级人民政府。全国各级人民政府均服从中央政府。”由此而形成的新中国的国家结构形式,具有其它单一制国家那种中央集权的一般特征。
——蒲兴祖《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制度》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实行“联邦制”国家形式的原因。
(2)概括材料二中孙中山的主要观点及目的。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的新中国实行“单一制”的历史原因有哪些?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有哪些?

来源: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近年来,南海局势和钓鱼岛之争激发了国人的爱国热情,并引发学者们对历史和现实的思考。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秦始皇于公元前221年消灭六国,统一中国,建立起了多民族、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国家。汉武帝把这项事业继承下来,并推向前进。……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基业得以奠定。
——张传玺《中国古代多民族、大一统国家形成的三个阶段》
(1)用一句话概括秦始皇开创的“大一统”局面对中国历史产生的深远影响。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西汉时期如何推进中国“大一统”局面的发展。
材料二 “世祖即位,登用老成(儒士与汉制),大新制作。酌古今之宜,定内外之官。其英总政务者曰中书省,秉兵柄者曰枢密院,司黜陟者曰御史台。在内者,则有寺,有监,有卫,有府。在外者,则有行省……其牧民者,则曰路,曰府,曰州,曰县。于是一代之制始备,百年之间,子孙有所凭藉矣。”
——宋廉《元史百官制》
(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初在政治制度设置上是如何传承与创新的?元朝的制度创新对“大一统”的中国有何积极意义?
材料三 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完成统一祖国的大业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共同义务和神圣职责。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的遗留问题。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国家和平统一后,台湾可以实行不同于大陆的制度,高度自治。                                        
——2005年《反分裂国家法》
(3)中国政府颁布《反分裂国家法》的宗旨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解决台湾问题的战略性构想并分析提出这种战略构想的历史和现实基础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不久爆发了朝鲜战争,美国海军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致使台湾问题没能及时解决……后来发生了“文化大革命”,使对台工作受到严重干扰……30年来,我们党的三代领导人为追求祖国和平统一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在和平解决台湾问题方面先后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政策论述……2005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高票……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经过海峡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大陆“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 ……实现了历史性第一次“汪辜会谈”。因李登辉和陈水扁“台独”立场干扰破坏,“海协会”和“海基会”中断联系多年……两岸政党高层领导的频繁接触,充分证明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良好势头。
——纪念全国人大常委会《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
材料二 ……1950年6月27日,杜鲁门又发表声明,宣称:“共产党占领台湾将直接威胁美国在太平洋的安全。”他还公开否定了美国在《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中的立场,声称:“台湾未来地位的决定必须等待太平洋安全的恢复,对日合约的签订或经由联合国的考虑。”
材料三  2008年12月17日报道美国政府15日对台海两岸正式启动空运直航、海运直航以及直接通邮表示欢迎。另外,美国在台协会新闻组长暨发言人何志也在昨天就两岸实现“大三通”表示,美国欢迎两岸“大三通”的建立,因为这对于区域和平有帮助。何志说:“美国认为两岸互动的增强,包括台湾两岸‘大三通’的实施,对于区域的和平稳定与繁荣有相当程度的帮助。”
——《东方日报》
材料四  “我写的是一部抗争与泣血的回归史,‘两岸统一’不是人为的遐想,也不是标语式的政治口号,而是被生生割裂的海峡两岸发自生命本身的呐喊,是历史与现实的必然。”
——阎延文《台湾风云》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台湾问题的由来,分析阻碍台湾问题解决的因素,并概括海峡两岸为了解决台湾问题所作出的努力。
(2)阅读材料一、二、三,指出美国对台湾问题态度发生了怎样的转变?简要分析其原因。(3)材料四为什么说两岸统一“是历史与实现的必然”?
(4)依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祖国统一问题的认识。(2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84年10月,邓小平宣称,“解决香港、台湾问题可以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和平方式,一种是非和平方式。武力解决问题总是不好的。怎样才能用和平方式解决问题呢?这就必须充分照顾到香港和台湾的历史和实际情况。我们的社会制度是不会改变的,永远不会改变。但是不保证香港和台湾继续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就不能保持它们的稳定和繁荣,也不能和平解决问题”。
“允许某些区域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允许资本主义存在,这是作为社会主义的补充,有利于社会主义的生产力发展。或者说,解决香港问题的方式的意义还在于为中国伤脑筋的台湾问题提供了解决的途径。按照目前的建议,如果台湾统一按一国两制的构想实现统一,它不仅可以保留资本主义制度,而且可以保留军队。”
──【匈牙利】巴拉奇•代内什《邓小平》
材料二 第八条“台独”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造成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事实,或者发生将会导致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重大事变,或者和平统一的可能性完全丧失,国家得采取非和平方式及其他必要措施,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依据前款采取非和平方式及其他必要措施,由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决定和组织实施,并及时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
──2005年3月14日胡锦涛主席签署的《反分裂国家法》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香港问题与台湾问题在性质上有什么不同
(2)我国制定实施《反分裂国家法》的意义何在?改革开放以来,海峡两岸交流日益增多。请从80年代初、90年代初、21世纪初各举一例说明。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不同的历史时期,国共两党合则有利于民族的利益,分则有损民族的利益。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见下侧示意图)

材料二 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日本侵略者眼中看到的只有武器而看不到人。他们只从两国军事力量的对比出发,以为只要给中国有力的“一击”,只需要几个月就可以使中国屈服。可是,他们的算盘完全打错了,结果大大出乎他们意料,深深地陷入中国全民族抗战的泥淖中无法自拔。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三 孙先生手创之中国国民党,历尽艰辛,无数先烈前仆后继,终于推翻帝制,建立民国。光辉业绩,已成定论。国共两度合作,均对国家民族作出巨大贡献。首次合作,孙先生领导,吾辈虽幼,亦知一二。再次合作,老先生主其事,吾辈身在其中,应知梗概。事虽经纬万端,但纵观全局,合则对国家有利,分则必伤民族元气。今日吾弟在台主政,三次合作,大责难谢。……评价历史,展望未来,应天下为公,以国家民族利益为最高准则,何发党私之论!
——1982年7月24日《廖承志致蒋经国先生信》(节选)
请回答:
(1)指出材料一反映的当时中国所处的政治状况。为了深入地推进革命,国共两党发动了哪一重大军事斗争?结合所学知识,辩证地指出国民革命运动的结局。
(2)综合材料一、二,指出日本侵略者对中国形势的错误估计。材料二提及“民族凝聚力”深刻影响了这场反侵略斗争,举例说明这种“凝聚力”在政治、军事上的主要表现。
(3)书信往往带有浓厚的亲情、乡情,反映写信者的诚挚愿望。据材料三,指出作者的政治愿望。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有利于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积极因素。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华民族在近代历史中的荣与辱、兴与衰,无不同国共两党或亲密相处或怒目相向有关。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国民党败退台湾以后,以台湾为依托,把海南岛和金门、马祖作为两翼,依恃其海、空军的所谓优势,不仅要保住流亡的政权,更要准备“反攻大陆”。蒋介石提出国民党的政治目标是“反共抗战,复国建国”。他的如意算盘是“一年准备,二年反攻,三年扫荡,五年成功”。
——刘建武《国共关系七十年》
材料二 我们愿意同台湾当局协商和平解放台湾的具体步骤和条件,并希望台湾当局在他们认为适当的时机,派遣代表到北京或者其他适当的地点,同我们开始这种商谈。
——周恩来在一届人大三次会议上的报告
材料三 实现统一,就要有个适当方式,所以我们建议举行两党平等会谈,实行第三次合作,而不提中央与地方谈判。双方达成协议后,可以正式公布。但万万不可让外国插手,那样只能意味着中国还未独立,后患无穷。
——邓小平《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
请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在解决台湾和大陆关系问题上的办法有何不同?(
(2)材料三中邓小平提出的实现统一的“适当方式”是什么?后来又有何发展?
(3)据以上材料谈一谈对祖国统一问题的认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统一”在辞典中解释为(1)合成整体,与“分裂”相对;(2)归于一致,与“分歧”相对。在古今中外的历史上,有许多关于“统一”的话题,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在中国古代史中,主要的统一时期有哪些?
(2)不同阵营之间经常存在分歧与矛盾,但有时也归于一致。请用史实说明,二战期间及二战后,美苏归于一致及分歧矛盾的主要表现,并分析分歧矛盾产生的根本原因。
(3)同一阵营内部,也会有分歧矛盾。试用史实说明,二十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阵营内部存在的分歧矛盾。
(4)统一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简述新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为实现祖国统一采取的主要措施。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一国两制理论的创新意义综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