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家宝总理在一次答记者问时,引用了“一心中国梦,万古下泉诗”“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这几句诗。该回答是针对
A.香港问题 | B.台湾问题 | C.中美关系问题 | D.钓鱼岛问题 |
电视系列片《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中说道:“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深圳中英街开始流传着一个谜语:1997年之后是什么?”历史发展揭示出的谜底是( )
A.经济特区 | B.特别行政区 |
C.“九二共识” | D.澳门回归 |
1979年1月29日,邓小平在访问美国时宣布:“我们不再使用‘解放台湾’这个提法了,只要台湾回归祖国,我们将尊重那里的现实和现行制度。”这一主张( )
A.发展了《告台湾同胞书》 | B.放弃了武力解决台湾问题的政策 |
C.明确了“九二共识”的立场 | D.标志“一国两制”方针正式形成 |
1959年3月,台湾当局“外交部”规定,今后凡对外提及大陆时,改称“红色中国”或“共产党中国”为“中共政权”;提到自己时,将“自由中国”改称“中华民国”。这些提法的改变反映出其( )
A.放弃了敌视大陆的原则立场 | B.坚持了“一个中国”的理念 |
C.发出了谋求两岸和解的信号 | D.响应了“一国两制”的方针 |
1979年1月1日,祖国大陆宣布:“台湾当局一贯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反对台湾独立。这就是我们共同的立场,合作的基础。”祖国大陆此观点
A.表明了盼望两岸实行“一国两制”政策 | B.发布后两岸即实现了通航和通商 |
C.为和平收复香港和澳门提供了方法 | D.从实际出发,有利于解决台湾问题 |
英国的《每日电讯报》曾对中英两国关于香港问题谈判时这样报道:邓小平对一位助手低声抱怨:“我简直没法跟这个女人谈,她根本不讲道理。”同样,在香港回归祖国10周年前夕,撒切尔夫人在接受英国媒体采访时表示,她对当年与中国就香港主权移交问题谈判陷入“不可能的境地”感到遗憾。他们“抱怨”和“遗憾”的共同问题是
A.英国企图用香港的主权换香港治权 | B.英国拒绝归还香港地区的主权 |
C.英国反对邓小平的“一国两制”构想 | D.英国反对香港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
2010年8月,台湾领导人马英九认为“(解决两岸关系)我觉得最好的办法,就是争取足够长的历史阶段,让双方进行深度的交流,双方真正找出求同存异、共创双赢之路。”马英九这一主张的实质应该是( )
A.在维持两岸现状的前提下,谋求两岸和平发展 |
B.积极开展两岸对话,谋求国家统一 |
C.拒绝两岸统一,坚持“台独”立场 |
D.反对台湾独立,促进国家统一 |
以下是2008年海峡两岸实现直接通邮、通航、通商以后,大陆主要省市、地区对台贸易增长率统计示意图(单位:%)。由此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民意基础、平等协商是两岸经贸发展的条件 |
B.地缘关系是影响两岸经贸发展的决定因素 |
C.经济合作机制的建立是两岸经贸发展的关键 |
D.民间团体协作交流对经贸发展具有主导作用 |
20世纪90年代,海峡两岸关系的历史性突破是达成“九二共识”,其强调解决台湾问题的基础和前提是
A.实现海峡两岸“三通” | B.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
C.台湾改变现有社会制度 | D.台湾肃清“台独”势力 |
温家宝总理在十届人大二次会议记者招待会上回答对台湾问题的立场和看法时,引用了台湾诗人丘逢 甲的诗句“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强调“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①丘逢甲这首诗创作于1896年
②两位领导人都表达了反对任何人以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政治立场
③这首诗表达了台湾人民对《辛丑条约》割让台湾的悲愤心情
④实现统一是台海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
A.①②④ | B.②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③④ |
1997年7月1日,中国正式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人民解放军进驻香港。2012年是香港回归15周年。完成这一历史使命的根本保证是
A.“一国两制”的提出 | B.中国综合国力的壮大 |
C.中国国际威望的提高 | D.“九二共识”的确定 |
2013年7月20日,中国国民党主席马英九复电习近平表示:“1992年,海峡两岸达成‘各自以口头声明方式表达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本党自五年前在台湾重返执政伊始,相关部门立即在此项‘九二共识’的基础上,恢复两岸中断近十年的和解与合作……希望贵我两党在现有基础上,继续扩大与深化两岸的交流合作……复兴中华民族,促进两岸永续的和平与繁荣。”马英九的电文表明( )
A.两党都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 B.“九二共识”前两岸已实现“三通” |
C.两岸都赞成“一国两制”的共识 | D.两岸的合作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
台湾一位歌手在《海峡两岸》中这样唱道:“相逢太美分离太痛,海峡两岸情深意浓。”回顾1949年以后的台湾关系,下列解读错误的是
A.“相逢”最早应该在20世纪80年代 |
B.“太美”表明两岸当局都接受“一国两制” |
C.“分离”的直接原因是国共两党的内战 |
D.“太痛”表明两岸人民渴望统一 |
“粤海销烟扬我威,但悲港岛易英徽。前仇旧恨今尽雪,只缘华夏已腾飞。”从内容上判断,激发诗人创作这首诗的历史事件是
A.《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 | B.成立澳门特别行政区 |
C.中英联合声明的签署 | D.正式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