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这次战事(役)结束后,南线国民党军主力全部被歼,南京、上海及武汉已面临严重威胁。纽约《先驱论坛报》感叹:“中国打完了最大规模的一场战争,南京国民政府遭到的悲剧,显示出一个时代的结束”。材料反映的是

A.辽沈战役 B.徐州会战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国民党正规军进入上海前,首先到上海的是属于军统系统的忠义救国军。接下去就是“鸡鹰满天飞,饿虎就地滚”,前者是指由重庆乘飞机前来的接收大员,后者是指原来潜伏上海而此时公开出面趁火打劫的“地下工作人员”。上海市民痛心疾首地问道:“难道这就是天亮了吗?”材料所述这一现象发生的背景是(   )

A.国民革命时期北伐部队进入上海
B.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
C.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进驻上海
D.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逼近上海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近代《华西晚报》的一篇评论认为:“如果对中国命运应负重大责任的国民党确具有结束一党专政与在野党团结合作的诚意,毛泽东此行……将可成为中国近代史上划时代的大事件。”此事应是

A.西安事变 B.重庆谈判
C.1946年政协会议 D.北平和谈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国民依法享有人身、财产、言论、出版、集会、信仰等自由;参议院由各地选派的参议员组成,行使立法权;由临时大总统、副总统和国务员行使行政权;法院由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任命的法官组成,行使司法权。
材料二     著名作家老舍的《茶馆》中有这段对白:
王淑芬:(看李三的辫子碍事)三爷,咱的茶馆改了良,你的小辫子也该剪了吧!
李三:改良!改良!越改越凉,冰凉!
……
李三:哼!皇上没了,总算大改良吧?可是改来改去,袁世凯还要做皇上。袁世凯死后,天下大乱,今儿打个炮,明儿个关城,改良?哼!我还留我的小辫子,万一把皇上改过来呢?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与所学知识,分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的意义。
(2)结合材料二与所学知识,说明王淑芬与李三的对白所反映的当时中国的社会现实状况; 针对这样的社会现实状况,中国近代史上的资产阶级在思想方面还做了哪些努力?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以下词组可以用来概括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关节点,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A.五四起风雷遵义定决策卢沟燃烽火挺进大别山
B.遵义定决策五四起风雷挺进大别山卢沟燃烽火
C.五四起风雷卢沟燃烽火遵义定决策挺进大别山
D.挺进大别山卢沟燃烽火遵义定决策五四起风雷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中国革命的圣地与取得的重大成就搭配正确的一项是(   )

A.①—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B.②—中共找到了新的革命道路:工农武装割据
C.③—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妥善地解决了党内问题
D.④—提出“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的方针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是1940—1947年中国报刊上“民主”出现频率统计图。其中“民主”出现频率最高时的主要原因是(     )

A.抗战胜利后,全国人民渴望和平民主
B.重庆谈判确立了实现和平建国的方针
C.重庆政协会议通过有利于人民的决议
D.全面内战爆发后,和平民主呼声高涨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1942年7月15曰,中国外交部次长傅秉常在约见英国驻华大使馆官员安德鲁斯时,又明确提出中国收回香港的主张。在1942年底中英关于签订新约的谈判中,香港问题成为中英争执的焦点……
——《抗战胜利前后重庆国民政府关于香港问题的交涉》
材料二  1949年10月17日,解放军“四野”第15兵团(邓华兵团)在攻克广州城之后,挥师抵达香港北部边界。此时收复香港可谓易如反掌……但是,以作战勇猛著称的“四野”部队此时却出人意料地勒马于深圳河边,并宣布将维持和平,恢复贸易, 重开广州至九龙的铁路。英国当局敏感地注意到中国发出的“维持香港现状”的信号,决定投桃报李,当时的《华侨日报》遂以大标题刊登“毛泽东已保证香港地位安全,英国年内承认中共”的消息。于是,在日后美国对华的长期战略围困中,香港成为中国对外联络、贸易和情报往来的“国际通道”
——祝东力《从武器到文明——写在鸦片战争结束165周年和香港回归》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抗战期间国民政府对收复香港问题的态度及原因。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维持香港现状”的积极影响。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为解放战争时期某一重大行动。这一行动对中国革命的影响有

① 直接威胁了国民政府统治中心
② 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主力
③ 揭开了解放战争战略反攻序幕
④ 成为国民党统治消亡的转折点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研读图,此图反映的军事行动

A.战略决战胜局已定
B.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域
C.主要为消灭国民党主力部队
D.“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6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为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进行了不懈的努力。阅渎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般而言,历史事件随着时光流逝其意义日减,鸦片战争则不然。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提出了中国必须近代化的历史使命。中国的近代化一日未完成,鸦片战争的意义就一分不会减。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
(1)简析材料一中“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的含义。
材料二 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日本侵略者眼中看到的只有武器而看不到人。他们只从两国军事力量的对比出发,以为只要给中国有力的“一击”,只需要几个月就可以使中国屈服。可是,他们的算盘完全打错了,结果大大出乎他们意料,深深地陷入中国全民族抗战的泥淖中无法自拔。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2)依据材料二,指出日本侵略者对中国形势的错误估计。材料二提及“民族凝聚力”深刻影响了这场反侵略斗争,举例说明这种“凝聚力”在政治、军事上的主要表现。(4分)
材料三   1949年2月7日,毛泽东首次出现在美国《时代》周刊杂志封面上,图中毛泽东意气风发,踌躇满志。

(3)当时毛泽东为什么“意气风发,踌躇满志”?用史实说明此后中国如何实现图中的“民主统一”和20世纪中国历史上第二次巨变的?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美国学者德克·博迪在《北京日记》中述及“通货膨胀再次发生”,“大逃亡开始”,“南方战役”,“投诚”,“一个王朝的覆灭”等。这些现象最有可能集中出现于(  )

A.1911—1912年 B.1924—1925年
C.1936—1937年 D.1948—1949年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世纪40年代上海的英文刊物《密勒士评论报》曾写到:“(中国)内战战场的真正分界,是在这样两种不同的地区中间:一种是农民给自己种地,另一种是农民给地主种地”,这“不但决定国共两党的前途,而且将决定这个国家的命运”。此处强调的是(     )

A.土地私有的必要性 B.土地改革的重要性
C.内战胜利的可能性 D.国共合作的必要性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48年,毛泽东《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第一次全面、系统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总政策,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新中国诞生并不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完全结束,这是因为
①祖国大陆没有完全解放    ②抗美援朝尚未结束   ③土地改革尚未完成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尚未制定

A.①③ B.①②③④ C.②④ D.①③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晋冀鲁豫解放军在鲁西南强渡黄河后,国民党方面“对于解放军下一步究竟是东越运河、直接策应华东野战军打破国民党军的重点进攻,还是南进截断陇海路直趋徐州、粉碎蒋介石的作战计划,捉摸不定。”解放军的“下一步”军事行动及其真实意图是(    )

A.跃进大别山,开始战略反攻
B.夺取徐州,准备战略决战
C.破坏陇海路,支援淮海战役
D.强渡长江,迅速解放南京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西藏和平解放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