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下图是1949年4月毛泽东写的一首七律诗,诗中写道:“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距龙盘今胜昔,……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诗中描述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A.抗战胜利,日本在南京接受投降 |
B.南京解放,国民党反动统治覆灭 |
C.挺进中原,中共揭开反攻的序幕 |
D.战略决战,基本消灭国民党主力 |
革命统一战线建立前,中国共产党提出“中国现存的各党派,只有国民党比较是革命的民主派,比较是真的民主派”的主要依据是()
A.孙中山领导国民党坚持有反帝反封建斗争 |
B.国民党建立了根据地和军队 |
C.其领袖孙中山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 |
D.国民党代表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利益 |
人民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的统治在不到三年的时间就被推翻。其根本原因是
A.政治孤立,失去民心 |
B.军队厌战,士气低落 |
C.贪官横行,统治腐败 |
D.美援断绝,蒋桂分裂 |
下图是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诗词手迹邮票。诗词反映的历史事件的最大的意义在于
A.开始了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 |
B.标志着国民党反动派统治的覆灭 |
C.标志着国民党首都被解放 |
D.标志着人民解放战争基本结束 |
解放战争时期,由刘伯承、陈毅、邓小平指挥的,为解放长江以南各省奠定基础的战役是
A.辽沈战役 | B.渡江战役 |
C.平津战役 | D.淮海战役 |
三大战役歼灭和改编敌人的数量按由多到少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辽沈、淮海、平津战役 | B.淮海、平津、辽沈战役 |
C.平津、淮海、辽沈战役 | D.辽沈、平津、淮海战役 |
毛泽东说:“如果我们能够普遍地彻底地解决土地问题,我们就获得了足以战胜一切敌人的最基本条件。”这说明毛泽东认识到:
A.只要解决了土地问题,中国革命就可以稳操胜券 |
B.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必须实行“工农武装割据” |
C.中共要存在,要发展,必须要开辟更多、更大的根据地 |
D.农民是中国革命最忠实、最可靠的同盟军,必须要取得农民的支持 |
解放战争时期,流传着“前方打老蒋,后方挖蒋根”口号。“后方挖蒋根”是指
A.国统区的民主运动 | B.民主党派的反蒋斗争 |
C.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 D.中共在国统区的地下斗争 |
人民解放军把中原地区作为战略反攻的主攻方向,最直接的原因是
A.群众基础良好 |
B.国民党军队防守力量薄弱 |
C.有利于进行大规模的运动战 |
D.中原地区自古以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
《双十协定》的签订,中共取得的战略优势是
A.获得了自卫战争的准备时间 |
B.解放区获得了合法地位 |
C.赢得了民主党派的支持 |
D.取得了政治上的主动地位 |
日本投降后,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去重庆谈判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共产党力量强大 | B.发动内战的准备不足 |
C.广大人民反对内战 | D.美国主张和平解决 |
电视台曾经采访了山东莱东县农民唐和恩老人,在他使用过的一节竹棍上,刻着他在解放战争时期支援前线所经过的路线:莱东—平度—临淄—蒙阴—临沂—徐州—萧县—宿县等地。包括了山东、江苏和安徽三省的有关城镇和村庄的地名。从以上路线可知,老人家参加的是( )
A.平津战役 | B.辽沈战役 | C.渡江战役 | D.淮海战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