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10月15日,据《西京日报》报道:“长春正如浪花冲击之孤岛,坚守屹立。自5月24日残共与蒙古、朝鲜,联合武力在长春周围加强围攻,机场失守,飞机不能降落,市内米价遂告上升。”这则材料可以用来研究的战役是
A.孟良崮战役 | B.淮海战役 |
C.平津战役 | D.辽沈战役 |
对下表中数据变化的重要原因分析,最确切的一组是:
1936—1947年中国进口贸易价值中各国所占比重表(各时期各国总计=100)
年份 |
香港 |
日本及台湾 |
美国 |
英国 |
德国 |
法国 |
苏联 |
其他 |
1936 |
1.9 |
16.6 |
19.6 |
11.7 |
15.9 |
1.9 |
0.1 |
32.3 |
1947 |
1.8 |
1.7 |
50.1 |
6.9 |
/ |
1.2 |
0.3 |
38.0 |
(说明:1936年台湾出入口贸易包括于日本以内,1947年,日本对华贸易不包括台湾)
A.两极对峙局面的形成;西欧的衰落
B.德、日的投降;中美新的不平等条约签订
C.西欧的衰落;苏联的崛起
D.德、日的投降;国共内战的爆发
国民党正规军进入上海前,首先到上海的是属于军统系统的忠义救国军。接下去就是“鸡鹰满天飞,饿虎就地滚”,前者是指由重庆乘飞机前来的接收大员,后者是指原来潜伏上海而此时公开出面趁火打劫的“地下工作人员”。上海市民痛心疾首地问道:“难道这就是天亮了吗?”材料所述这一现象发生的背景是()
A.国民革命时期北伐部队进入上海 |
B.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 |
C.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进驻上海 |
D.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逼近上海 |
如果要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革命传统教育,你可以选择的实地考察路线是
A.江西井冈山——贵州遵义——陕西延安 |
B.广州虎门——南京中山陵——北京圆明园 |
C.南京天王府遗址——北京故宫——沈阳伪皇宫 |
D.上海“淞沪会战纪念馆”——枣庄“台儿庄战役纪念馆”——威海“甲午海战纪念馆” |
如果要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革命传统教育,你可以选择的实地考察路线是
A.江西井冈山——贵州遵义——陕西延安 |
B.广州虎门——南京中山陵——北京圆明园 |
C.南京天王府遗址——北京故宫——沈阳伪皇宫 |
D.上海“淞沪会战纪念馆”——枣庄“台儿庄战役纪念馆”——威海“甲午海战纪念馆” |
某同学在一篇名为《我的爷爷》的作文中写到:“①我的爷爷出生于1920年,18岁参加了工农红军闹革命;②之后跟随部队参加了百团大战等战役;③解放战争时期,又随刘邓大军渡过黄河,来到大别山脚下并扎根下来,率领当地农民进行土改运动;④新中国成立后的过渡时期,我爷爷担任人民公社书记,带领社员开荒修渠……”这段文字的四处叙述中,与史实相比
A.①②正确,③④错误 | B.②③正确,①④错误 |
C.②③④正确,①错误 | D.①②③正确,④错误 |
这次战事(役)结束后,南线国民党军主力全部被歼,南京、上海及武汉已面临严重威胁。纽约《先驱论坛报》感叹:“中国打完了最大规模的一场战争,南京国民政府遭到的悲剧,显示出一个时代的结束”。材料反映的是
A.辽沈战役 | B.徐州会战 |
C.淮海战役 | D.渡江战役 |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就实现人民民主政治的形式进行了不懈探索。对下表说法正确的是
时期 |
制度名称 |
国民革命时期 |
农民协会和罢工工人代表大会制度 |
土地革命时期 |
苏维埃代表会议制度 |
抗日战争时期 |
参议会制度和三三制 |
解放战争时期 |
各界(各级)人民代表会议 |
新中国成立后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A.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制度都缺乏广泛代表性
B.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制度探索都具有独创性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建国以前就已经开始萌芽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性质
CCTV大型政论片(复兴之路》,追溯了中华民族的强国之梦和不懈探索的伟大历程。你认为六集的主题先后顺序应是
A.峥嵘岁月千年局变中国新生伟大转折继往开来世纪跨越 |
B.峥嵘岁月伟大转折千年局变中国新生继往开来世纪跨越 |
C.千年局变峥嵘岁月中国新生伟大转折世纪跨越继往开来 |
D.千年局变峥嵊岁月伟大转折中国新生世纪跨越继往开来 |
美国学者费正清曾说:“1949年以来的中国革命,从其牵涉到的人数或从其变革的广度和速度来说,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对世界外部地区来说,这也是现代一次最少为外人所知的事件。”在他看来,这一事件表明
①人民革命政权替代了反动的封建政权
②中国革命的胜利极大地增强了世界和平力量
③中国革命的伟大意义当时没有被西方世界认识
④新中国的建立是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社会大变革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 | D.③④ |
表一摘引了一部人物传记的目录,根据所学判断,表中空白处应该是()
表一
目录 |
|
二十 |
指导敌后抗战和《论持久战》 |
二十三 |
新民主主义的理论 |
三十 |
|
三十二 |
全面内战爆发以后 |
四十 |
筹建新中国 |
A. |
五四大潮的洗礼 |
B. |
长征 |
C. |
上井冈山 |
D. |
重庆谈判 |
下图是一部反映解放战争时期某场战役中,胶东解放区的一支民工小车队踊跃运粮运弹药支前的影片剧照。战役胜利后,在毛主席“将革命进行到底”号召指引下,这支民工小车队参加了水手连,配合着解放军攻克了南京。据此判断这场战役是
A.辽沈战役 | B.淮海战役 | C.平津战役 | D.挺进大别山 |
新中国成立后,国内学者对1946-1949年国共之间的战争定性为“人民解放战争”或“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不过,近些年来也有学者开始以“内战”一词来概括这场战争。对这一变化的认识正确前是()
A.前者强调了战争的性质,后者强调了战争的结果 |
B.前者受革命史观的影响,后者受社会史观的影响 |
C.前者是对历史的价值评价,后者是对历史的客观评价 |
D.前者只强调了战争的一方,后者则强调了战争的双方 |
陈旭麓先生认为,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解放战争分别推翻了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国民党政府,构成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三次高潮。关于这“三次高潮”的说法,正确的是
A.领导阶级和革命前途根本一致 | B.革命结果与指导思想根本一致 |
C.革命性质和革命任务基本一致 | D.革命对象和革命领导基本一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