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如图,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军机处内景
请回答:
⑴图一反映了哪个朝代的什么政治制度?图二体现的政治制度具有怎样的特点?
⑵与图二相比,图三反映明初中央行政部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反映出统治集团内部哪一对矛盾的激化?
⑶图四中的机构是由哪个皇帝设立?该机构的设立有什么影响?
⑷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人类发展历程中,以古代中国和古代希腊为代表的东西方文明曾经彼此交融,相映生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时三省分工明确:中书省掌决策,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门下省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事无不总”,负责执行政令。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
材料二 “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予内阁而于军机处。”
材料三 “公民大会最重要的程序就是就某些议案展开辩论。雅典人认为,烦琐的辩论虽然延长了决策时间,却可避免鲁莽行事带来的灾难”。
有人认为,材料一说明了唐朝时期的中国已经实行了“三权分立”的 民主政治体制,你同意这一观点吗?说明你的理由。
据材料二、三,说明古代中国和雅典军国大亊的决策方式及其造成结果的差异。
上述三则材料说明了古代中国和雅典政治制度有何根本差异?简要分析出现差异的主要原因.
综合上述问题,你从能得出怎样的历史启示?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廷政治方针的变化和知识群体的参政,才导致了贤良对策与孝廉察举的出现,由此,“进贤”、“贡士”成了汉代察举的典型形态,“科目”取士之法也因之获得了制度化的形式。
——引自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   
材料二 科举制度中,如唐宪宗时规定“迹涉流狂,兼亏礼教……不得中选”,宋代规定“不许有不孝不悌、隐匿工商异类、僧道归俗之徒”。文化考试要经过层层选拔、淘汰、极为严格。历代对考生健康也有要求,如唐代考中后,要由吏部组织再“试身”,即考察外貌和健康状况;宋代规定“其有残疾、笃疾并不得予解”,元代规定“患废疾”者不得应试。
——引自《中国文化史纲》
材料三  三百年来,科举之设,草泽望之起家,簪绂(注,指古代官员服饰,亦用以喻显贵、仕宦)望之继世。孤寒失之,其族馁矣;世禄失之,其族绝矣。
——引自(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九《好及第恶登科》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代“贤良对策与孝廉察举”出现的原因,并指出其影响。
(2)依据材料二,指出科举制度选拔人才的主要特点。
(3)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概括科举制度的主要历史影响。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武王克商,先有天下,其兄弟之国十有五人,姬姓之国四十人。
——《左传· 昭公二十八年》
材料二  (楚庄王十六年,公元前598年)伐陈,杀夏征舒。征舒碱其君,故杀之也。已破陈,即县之。 (秦惠文王十三年,公元前312年)攻楚汉中,取地六百里, 置汉中郡。
——《史记》
材料三 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郡邑,废侯卫而为守宰(宰:地方官),据天下之雄国,都 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适于掌握之内,此其为得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四 中统、至元间……嫌于外重,改为某处行中书省。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 国重事,无不统之。
——《元史·百官志》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周分封诸侯的主要对象及其特点。(4分)
(2)根据材料二,提炼出相关的历史信息。(3分)
(3)材料三、四分别反映了我国古代的哪些政治制度?这些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何共同影响?(6分)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我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演变的特点。(4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汉制,皇帝为丞相起(立);晋、六朝及唐,君臣皆坐;唯宋(群臣)乃立,元乃跪,后世从之。                        
——康有为《拟免跪拜诏》
材料二:艺祖(宋太祖)继位之日,宰执范质等犹坐,艺祖曰:“吾目昏,可自持文书来看。”质等起,进呈罢,欲复位,已密令中使去其坐矣,遂为故事。    
——邵博《邵氏闻见后录》
材料三:如图

问题: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汉代至明清君臣相见礼节的演变历程。
(2)根据所有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汉、唐宋、明清三个时期君权相权的变化,并分析其本质。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宋元是封建文化高度繁荣的阶段,在科学技术方面有突出的发展,对世界文明的进步起了重要作用。理学的产生、宋词和元曲的繁荣、世俗文学的出现,使这一时期文学发展的特点。  
——《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选修)中国古代史》人教社2003年版118页
(1)印刷术、火药、指南针在宋元时期的发展情况如何?
(2)宋代儒学发展到新阶段。请简要说明宋代儒家思想发展的概况。
(3)宋词分哪两大流派,各举一位著名代表人物,
(4)元曲由哪些部分组成?列举其主要代表人物。
(5)宋代伴随着商业兴盛、城市发展、文化普及,民间文化日益繁荣,描绘市井生活的绘画作品出现,其中最著名的是谁的什麽画?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阅读下列图片: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根据对上述图片的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图一反映的朝代巩固统一的措施、特点和影响。
比较图一与图二,与图一的朝代相比,图二反映的朝代加强对地方管辖采取的措施有何不同?并分析该措施的特征。
图三反映的是什么政治措施?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它产生了什么影响?结果如何?
根据图四,说明该朝代对地方管辖的措施、特点。
由以上几幅地图可知,古代中国中央对地方管理发展有何趋势?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 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
材料二 (明太祖认为 ):“自秦始皇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材料三 废丞相后与丞相地位近似官职的基本职权情况表:

 
职位
          基  本  职  权
明中叶后
内阁首辅
拥有票拟权,但不是合法宰相,地位经常受到挑战
清朝雍正年间以后
军机大臣
        承旨拟写传达皇帝旨意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制度?在君权与相权关系的处理上,这一制度起了什么作用?
(2)根据材料二、明太祖废除了宰相制度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明太祖认为废除宰相起了什么作用?
(3)当时也有人称内阁官员和军机大臣为宰相,他们的职权等同宰相吗?请结合材料三加以说明。
(4)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古代相权与君权关系的发展趋势。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3分)
著名学者余英时指出:科举不是一个单纯的考试制度,它将社会结构紧密地联系了起来,形成一个多面互动的整体,一直发挥着无形的统合功能。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举不之及,夫固无如之何。既可(科举),……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
——吕思勉《中国制度史》
材料二 渐渐地,这些考试(指科举)开始集中于文学体裁和儒家正统观念,最后的结果是形成一种制度,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尊敬和羡慕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只要中国仍相对地孤立在东亚,它就会继续提供稳定性和连续性。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作为一种上千年的文化存在,科举显然有其客观的历史合理性,否则我们就无法解释其存在的持久性。……科举的创新之处就在不仅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而且将其制度化。……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
——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晋时期的选官制度,并通过与上述选官制度的比较,说明科举制的历史进步性。(7分)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科举制所具有的政治、思想以及整体的统合功能。(3分)
(3)据材料三,说明科举制对于现代人才选拔的历史借鉴价值。(3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太古至春秋,君所任者,与共开国之人及其子孙也。……大夫以上皆世族,不在选举也。
——清·俞正燮《癸巳类稿》
材料二 今台阁选举,涂塞耳目;九品访人,惟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
——《晋书·段灼传》
材料三 《傅畅自序》云:“时清定九品,以余为中正。余以祖考历代掌州乡之论,又兄宣年三十五立为州都,今余以年少复为此任,故至于上品。”  ——《太平御览》
材料四 乡会试考官、房考、监临、知贡举、监试、提调之子孙及亲族,例应回避。雍乾间,或另试,或题由钦命,另简大臣校阅。乾隆九年停其例,并受卷、弥封、誉录、对读等官子弟、戚族亦一体回避。
——《清史稿·选举志》
材料五 根据1855年前后英国议院辩论记录及相关资料,得出结论:“中国的科举制度在英国已广为人知;在当时英国期刊文献和议会辩论中,竞争考试的观念均与中国有关;议会内外都认为考试制度是中国创立的制度,而且没有人加以否认;没有任何其他国家先于中国采用竞争性的文官考试制度,而且没有任何西方的个人、国家或种族声称其拥有考试制度的发明权。”
——张沅长《中国与英国的文官改革》
材料六  1855年文官改革令在英国政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是以择优取士的崭新方式取代官职恩赐制的重要起点,因而也是不列颠现代文官制度建立的起点。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选官的主要依据是什么?西周为了维护政治稳定和权力的传接实行了什么制度?
(2)根据材料二、三分析,傅畅为何能“至于上品”?与材料一中的选官制度有何共同特点?
(3)综合材料一到材料四,分析材料四中选官制度有何变化?
(4)根据材料五、六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55年英国实行文官制度的原因。
(5)综合上述材料,从君主专制和东学西渐的角度分析古代中国选官制度的影响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阅读下列图片:

请回答:
(1)图一反映了皇帝制度下中国古代哪两大政治制度?图二反映的是什么政治制度?(6分)
(2)与图二相比,图三反映了明初的皇帝对中央行政部门作了什么改革?反映出统治阶级内部什么矛盾的激化?(4分)
(3)图四中的机构设立于哪一朝代?该机构的设立有何影响?(6分)
(4)综合上述材料,分析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3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偃说上曰:“古者诸侯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今以法割削之,则逆节萌起,前日晁错是也。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适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寸之地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于是上从其计。
——《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材料二 如图

请回答:
(1)据材料一,说明主父偃指出汉武帝时中央与地方间存在怎样的问题?这一问题在汉初是如何产生的?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主父偃解决问题的办法及其效果。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三省的职能并说明隋唐时实行该制度的核心意图。
(3)综合上述材料,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必须要解决哪两对矛盾?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下面几则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后,历代王朝都设置宰相作为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处理全国政务。《新唐书》记载:“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
材料二 明太祖认为:“自秦以下,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材料三 废丞相后与丞相地位近似官职的基本职权情况表:

 
职位
基本职权
明中叶后
内阁首辅
拥有票拟权,但不是合法宰相,地位经常受到挑战
清朝雍正年间以后
军机大臣
丞旨拟写传达皇帝旨意

材料四  黄宗羲说:“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
请回答:
(1)在君权与相权关系的处理上,汉武帝、唐朝、宋朝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措施?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分析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当时也有人称内阁首辅和军机大臣为宰相,这种称呼是否有实质意义?为什么?
(4)你怎么理解材料四中黄宗羲的观点?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新朝代首先遇到的第一个大问题是帝国跨地过广,不能全部由中央集体管制,于是采取了一种“斑马式”的省级组织。有些地区秦朝所设郡县原封不动地任其存在,其他地区则派遣新任命的王侯,世守为业。……这样的安排纯系一时权宜之计,从未预计长久保持。即使在创业人刘邦去世之前,已有不少侯国,因有心和无心的差错,被削被除。……这种加强中央统治的政策,至第五个皇帝刘彻在位期间达到极点。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材料二: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行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 
——朱熹《朱子语类》
材料三: 如图

材料四: 军机处的工作:①发折:奏事处将官员奏折下发军机处。②接折:军机章京将奏折送军机大臣阅。③见面:军机大臣将奏折送皇帝处请旨。④述旨:将皇帝旨意拟成谕旨再交皇帝御览。⑤过朱:皇帝朱笔改定奏折。⑥交发:将谕旨下发有关衙门实施。⑦开面:谕旨以年月日为序抄录备案。⑧交折:将原奏折交内奏事处。⑨月折:将奏折复本每月一编。⑩随手:将谕旨.奏折重点二季一编。⑩封柜:将月折.随手档收柜题封。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判断“‘斑马式’的省级组织”是指什么制度?这一制度产生什么问题,最终如何解决?
(2)材料二中北宋“尽夺藩镇之权”中“财也收了,赏罚行政一切收了”的具体措施指哪些?材料二作者对此看法如何?
(3)根据材料三中的示意图,指出图示一.图示三所反映的政治制度分别是我国历史上哪两个朝代开创的?图示二反映的是什么政治制度,具有什么特点?
(4)根据材料四概括说明军机处的主要工作。这说明了什么问题?(1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8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宰相是中国古代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宰”的意思是主宰,商朝时为管理家务和奴隶之官;周朝有执掌国政的太宰,也有掌贵族家务的家宰、掌管一邑的邑宰,实已为官的通称。相,本为相礼之人,字义有辅佐之意。“宰相”连称始于战国。……当时的所谓宰、相或宰相,地位均相当于丞相。……“宰相”一般只是一个习惯用语,而不是一个正式官名。
材料二 中国帝制时代的政治体制两千多年间似无实质性的重大变化,但在国家权力的运作方式上,却因社会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呈现出不同的运作机制。……唐代“在三省体制下,决策不再是单纯的皇帝个人行为,皇帝的最后决定权包含在政务运行的程式中”。
——刘后滨《唐代中书门下体制下的三省机构与职权》
材料三 元朝开始,宰相制度便进入衰亡期。元朝开始是一省多相制,后改为两省多相制,又以中书省取代尚书省。明朝从废丞相到实行内阁制,使中国传统社会的中央官制发生了最重要的变革。
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先秦时期的“宰相”与秦朝的丞相有何不同。
结合材料二,说明唐代“三省体制”运作方式在当时所产生的主要意义。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元朝以后宰相制度进入衰亡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综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