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演变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始皇设职授官,从一面看是官僚政治的开始,从另一面看,却是政治权力等级世袭的中止。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见图

材料三 明太祖说:“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相,设 五府、六部……事 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明史纪事本末》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秦始皇是如何在中央和地方“设职授官”的,并指出“政治权力等级世袭”是指什麽政治制度?
(2)请填写材料二中A、B、C的名称,该图表反映了唐朝的什麽制度?与秦朝相比,唐朝相权有何特点?(10分)
(3)结合材料三,分析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的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说明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基本趋势。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文献通考卷二十四•国用考二》说:“今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务 ,不相知。财已匮而枢密院益兵不已,民已困而三司取财不已。中书视民之困,而不知使枢密减兵。三司宽财以救民困,制国用之职不在中书也。”这说明宋代制度的弊端是(    )

A.宰相专权 B.强干弱枝
C.地方困弱 D.过度分权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宋太祖採取多种措施大力加强中央集权,其核心是围绕(    )

A.削弱中央大将和丞相的权力 B.解除地方割据的经济基础
C.解决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分配 D.削弱地方军队的实力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宋代有个叫钱昆的少卿,世代都是余杭人。余杭人喜欢吃蟹。钱昆曾经要求外放到地方上去当州官,别人问他想到哪个州去?钱昆回答说:“只要有螃蟹而没有通判的地方就可以了。”这讽刺了宋代(    )

A.君主专制的过度膨胀 B.中央集权的高度强化
C.重文轻武的政治原则 D.选官制度的僵化死板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选官制度与国家同步出现于人类历史舞台,是一个国家或政权选拔官吏的实体和程序规章,又可以称作仕进制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三代以上出于学。战国至秦出于客。汉以后,出于郡县吏。魏、晋以来,出于九品中正。隋、唐至今,出于科举。
——苏东坡《论养士》
材料二    汉朝的选官制度有察举和征辟两种,汉朝实行的察举制度有各种名目,有的叫孝廉(能尽孝道,做事正直),有的叫茂才异等(才学出众),有的叫贤良方正(品性贤良,行为端正),有的叫孝悌力田(孝父母、爱兄弟、勤恳种田)。
——蔡尚思《中国科举史话》
材料三    唐取士制度大体沿袭隋制。士的来源主要是从学校来的生徒和从州县来的乡贡┄┄学生和乡贡都受吏部考试,其中进士科尤为重要。进士科主要考诗赋┄┄思想较为自由,文士多愿应进士科,表现自己的才能,因此唐朝进士科特盛,名人多从进士科出。
——范文澜《中国通史》
材料四    科举是“中国文明的最好方面”,“它的突出特征令人钦佩,这一制度在成千年中缓慢演进;但它需要移植一些西方的理念以使之适应变化了的现代生存环境。当今在英国、法国和美国正在取得进展的文官考试制度,是从中国的经验中借鉴而来的。”
——(美国传教士)丁韪良《中国环行记》(1896年出版)
(1)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战国至秦选官“出于客”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从汉代到唐代选官方法、选官标准上的变化。相对于魏晋时期“九品中正”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弊端,这种变化的主要进步意义何在?
(3)材料四所说的“当今在英国、法国和美国正在取得进展的文官考试制度”,主要会从中国的科举制中借鉴怎样的经验?结合中国明清时期科举制的特征,说明作者为什么提出“它需要移植一些西方的理念以使之适应变化了的现代生存环境”?(12分)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现代化是人类文明演进的趋势,也是人们认识历史的重要视角。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所谓古代中国的“现代化”,就是指造就中华帝国的那套“理性设计”,主要包括郡县制、法典化控制以及文官制度等……若从宗周时代的“礼仪政治”形态往后看,则春秋战国以至于帝国时代,郡县制、官僚制和法律控制手段无疑体现了政治形态的一种“现代化”趋势。
——张树平《“理性政治知识”与中国古代政治的“现代化”》
材料二 通常认为,宋朝标志着旧的中世纪统治(其顶峰是唐朝时期)的结束和所谓“现代”发展的开始。……那种认为中国历史和中国社会体系“没有变动”的观点是绝对错误的。如果我们仔细考察宋朝时所发生的这些变动,可能会惊讶地发现,它们不但显示出典型的“现代”特征,而且预示着七八百年后改变欧洲面貌的种种变迁。
——罗兹·墨菲《东亚史》
材料三 戊戌启蒙运动以西方资本主义的天赋人权学说和自由、平等、民主的资产阶级原则来批判中国传统小农社会流行的君权观念、行为模式和伦理精神,显示了近代中国人批判理性精神的觉醒与成长;而其对传统宗法等级观念的冲击和对自我独立的意义、价值的推重,又体现了近代人文主义精神。
——陈旭麓《中国近代史十五讲》
(1)结合所学知识,以郡县制为例概述从宗周时代到秦汉时期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并据此指出材料一中“现代化”的内涵。
(2)从经济、社会、科技等角度概括宋朝带有“现代”特征的“变动”。
(3)根据材料三概括戊戌启蒙运动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戊戌启蒙运动对中国现代化的贡献。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   ——《史记·李斯列传》
材料二     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
——《朱子语类》
材料三     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明太祖实录》
(1)材料一中“始皇”创建了哪些重要的政治制度?
(2)据材料二指出唐初一道旨意主要包含了哪些人的意见?三省六部制有何特点?对当时起到什么作用?
(3)材料三中明太祖的看法和主要做法是什么?
(4)概括以上三则材料所反映的政治制度的演进趋势。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余秋雨在《十万进士》中认为,科举制度选拔的“十万进士”,“其中包括着一大批极为出色的、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这说明科举制度(    )

A.导致了“重文轻武”的现象 B.是行之有效的选官用人制度
C.已经成为束缚人们思想的工具 D.有利于维护官僚队伍的廉洁高效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隋唐时期在中央设中书省,元朝是在中央也设立了中书省,他们之间的不同在于(    )

A.前者下设六部管理全国政务,后者专管佛教和藏族地区事务
B.前者仅为中央决策机构,后者还是管理部分地区的行政机构
C.前者标志着封建政治制度的成熟,后者标志着专制制度达到顶峰
D.前者为削弱相权,加强皇权而设,后者则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而设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西汉建国后,总结秦朝灭亡教训时认为:“秦据势胜之地,骋狙诈之兵……姗笑三代,荡灭古法,窃自号为皇帝,而子弟为匹夫,内亡(无)骨肉本根之辅。外亡(无)尺土藩翼之卫。”基于这一认识,西汉政府实行的措施是(    )

A.分封同姓王 B.实行刺史制度 C.实行察举制 D.建立中朝制度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古今中外,有识之士都在不断地追求政治进步,寻求更好的政治制度,不同的历史因素造就了各具特色的政治制度。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黄仁宇《中国人历史》
材料二 英国通过“光荣革命”克服了专制王权,议会成为最高权威。在君主立宪制的政治框架内,英国又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权力转移,从而完成了政治民主化历程。
材料三 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纵然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铸造,方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否则无生命的政治,无配合的制度,决然无法长成。换言之,制度必须与人事相配合。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序》
材料四 回溯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中国人民为争取民主进行了百折不挠的斗争和艰难探索,但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真正获得了当家作主的权利。……自20世纪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中国的民主制度不断健全,民主形式日益丰富,人民充分行使自己当家作主的权利。
——《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秦汉和唐朝政治制度“大变动”分别指什么?请用明清时期各一个典型史实证明材料一中“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观点。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述“光荣革命”后至19世纪中期,英国是怎样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转移、推动政治民主化进程的。
(3)根据材料三,概括钱穆先生的观点。在20世纪初期和50年代中国曾从国外移来制度,但最终都没有成功,请用史实说明。为此中国领袖又分别提出了什么新的理论?
(4)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共产党为实现民主政治进行了怎样的斗争和探索?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丘处机(1148~1227年),登州(今属山东)人,19岁时投入道教全真派。全真派是当时新出现的一个道教派别,主张兼修儒、释。丘处机潜心研习,成为一方道教领袖。其时黄河南北陷于战乱,全真派徒众剧增,成为蒙古、金、宋竞相争取的对象。
1220年,应成吉思汗之召,丘处机偕弟子西行,历时四年,行程万余里,到达成吉思汗驻跸的雪山(在今中亚地区)。成吉思汗常与他交谈,丘处机“每言欲一天下者,必在乎不嗜杀人。及问为治之方,则对以敬天爱民为本”。成吉思汗深为认同,“命左右书之,且以训诸子”。史载:某日暴雷异常,成吉思汗询问是何预兆,丘处机借此回答说:“人罪莫大于不孝,不孝则不顺乎天,故天威震动以警之。似闻境内不孝者多,陛下宜明天威,以导有众。”成吉思汗采纳了他的建议。
丘处机的弟子李志常撰写了《长春真人西游记》一书,记录了丘处机西行谒见成吉思汗的经历与见闻,流传至今。
--------据《元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丘处机的意见被成吉思汗接受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丘处机西行的意义。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把课本中的文字知识用图表、材料等多种方式呈现,是一项重要的历史学习技能。阅读下列三幅图片并回答问题。

(1)图一至图三所示中央机构分别确立于哪个朝代?从图一至图二,“相”的权力有什么变化?至图三所处朝代,“相”的命运又如何?
(2)从图一至图三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什么趋势?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三国演义》第十七回有这样一段话:“却说袁术在淮南,地广粮多,……大会群下议曰:‘……吾家四世三公,百姓所归;吾效应天顺人,正位九五。尔众人以为何如?’”对这段文字的理解不符合史实的是(  )

A.当时世家豪族地主依仗自身的势力把持着从中央到地方的政权
B.察举制的推行是袁氏大家族出现“四世三公”的重要条件
C.当时地方势力割据称雄,中央集权制度被严重削弱
D.袁术、袁绍的迅速败亡说明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被打破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古代常常通过分割和削弱相权来加强皇权。下列表述准确的是 (   )

A.西汉通过削弱诸侯王势力分化相权 B.北魏实行三长制分割丞相的行政权
C.宋代设立三司使来分割丞相的财权 D.清设军机处消除了皇权与相权矛盾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