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魏晋时期势力极盛的门阀士族在文化上崇尚玄学。他们有的主张自然是本,名教(儒学)是末;有的更是猛烈地批判名教礼法。出现这一社会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社会思想格局的重大变化
B.受早期民主思想的影响
C.社会精神信仰的全面缺失
D.集权政治的控制力减弱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批判》一书中说:“这是一个帝国制度不断成熟、完善的过程,它表现在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秦创郡县制,汉因之;隋创科举制,唐因之;宋创文官制(文臣将兵制),明因之;明创阁臣制,清因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隋朝开始形成的科举制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
②三省六部制标志着我国古代封建国家官僚制度的成熟
③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标志着内阁的出现
④清康熙时期设立的军机处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①②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国史大纲》一书中作者认为“中国政治之长进,即在政府渐渐脱离王室而独立化,王室代表贵族特权之世袭,政府代表平民合理之进退,而宰相为政府领袖,君权、相权,互为节制。”与作者观点相符的历史时期是(    )
①春秋、战国        ②隋、唐       ③宋、元           ④明、清

A.①②③ B.②③ C.②③④ D.②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王安石在《河北民》诗中写道,边境百姓“家家养子学耕织,输与官家事夷狄”,感慨他们生不逢时,“汝生不及贞观中,斗粟数钱无兵戎”。这些诗句表现了作者(    )
①对冗兵冗官的不满    ②对田园生活的赞美   ③对唐代治世的向往   ④对北宋孱弱的无奈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学家黄仁宇在论及西汉的统治政策时写道:“新朝代遇到的第一个大问题是帝国跨地过广,不能全部由中央集体管制,于是采取了一种‘斑马式’的省级组织。”为解决这种“‘斑马式’的省级组织”带来的社会问题所采取的措施是(    )
①设立中朝        ②设置节度使      ③设立通判    ④实行推恩令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④ D.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北宋中期以前,在谏官、御史任上成名者众多,如包拯、赵抃、唐介等,敢于向皇帝仗义执言、对大臣大胆弹劾,对防止朝政走向腐败,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到了北宋中晚期,“谏官不论得失,御史不劾奸邪”。这说明的本质问题是(    )
A古代监察谏议制度施行效果取决于皇帝
B.古代监察谏议体制对权力监督和反腐起到了一定作用
C古代谏官、御史的个人素质对监察谏议制度影响极大
D.古代监察谏议制度是维护专制统治的工具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为南宋宝佑四年科举考试录取人员的材料,共录取进士601人。其中官僚出身184人,平民出身(祖上连续三代没有当官)417人。该材料可以看出(    )

①扩大了官吏人才来源
②世家子弟可以依靠门第录取
③孝和廉为录取主要标准
④官员文化素质得到一定保证

A.①②④ B.②③ C.①② D.①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学者认为,从西周到春秋的社会是一个“世袭社会”,而从秦汉至晚清两千多年的社会发展趋势看,最终是走向了一个“选举社会”,但在“选举社会”形成过程中又夹持一个“世袭社会”的回潮。这一“回潮”的历史时期(    )

A.秦汉 B.隋唐 C.魏晋南北朝 D.明清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文献史料均与古代的选官制度有关,按照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① 举贤良文学之士前后百数
②龙生龙,凤生凤
③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朝看遍长安花
④“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②①④③ D.①④②③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嘉定二年(1210年),南宋著名诗人陆游临终前写下了那首千古绝唱:“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当时负责筹划“王师北定”事务的是(    )
A.尚书省          B.参知政事       C.枢密院      D 三衙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学者研究了古代中国政治从“三公九卿”发展到“三省六部”的历史,认为古代中国政治有了一定的“现代属性”。其主要依据是(     )

A.部门有所精减、名称得到更改
B.三省体制下,大臣议政可以集思广益
C.皇室事务逐渐从政府部门剥离
D.六部直接隶属于皇帝,提高行政效率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按唐代有关兵役法规定,男子二十一岁成丁,开始服兵役,六十岁免兵役。有一次简点使右仆射封德彝等人要把当年征兵范围扩大到十八岁,虽然唐太宗已同意,诏敕也已草成,但受到魏征的坚决抵制。“敕三、四出”魏征还是拒不署敕,严辞反驳唐太宗说:“竭泽而渔,非不得鱼,明年无鱼。”最终此提议没有通过。由此可以看出(    )

A.唐朝时相权高于皇权
B.当时魏征供职于门下省
C.唐朝时已经出现君主立宪制
D.中书省草拟的诏敕超越其部门权限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学者认为,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与该转型描述相符的是(    )

A.“兼并天下,建皇帝之号,立百官之职,收天下之权,尽归于中央”
B.“诏知府公事并须长吏、通判签议连书,方许行下”
C.“设行中书省……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
D.“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置殿阁大学士”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有叛人而无叛吏,人怨于下而吏畏于上……有叛国而无叛郡……失不在于州而在于兵,有叛将而无叛州……。”这一现象对应的朝代分别是(    )

A.西周、秦朝、三国 B.汉朝、唐朝、明朝
C.秦朝、汉朝、唐朝 D.战国、汉朝、宋朝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史实”、“史论”、“史识”是构成史学的“三要素”,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史识即是以科学的史观作指导,来分析大量可靠的史实,然后得出的科学结论。下列对唐朝三省六部制度的叙述属于“史识”的是(   )

A.“三省”指的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B.三省六部制的基本运作程序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
C.三省六部制排除了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并且提高了行政效率
D.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此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