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加强了对疆域的有限管理,其中管辖琉球的机构是
A. | 江浙行省 | B. | 宣政院 |
C. | 中书省 | D. | 澎湖巡检司 |
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汉兴,天子之政行于郡,不行于国;制其守(郡守)宰,不制其侯王。”汉朝为解决这种现象采取的措施是( )
A.实行郡国并行制 | B.诸侯王将封地分给子弟 |
C.设立刺史巡行郡县 | D.分封同姓诸侯国 |
“(包拯)迁谏议大夫、权御史中丞。张方平为三司使,坐买豪民产,拯劾奏罢之……后拯以枢密直学士权三司使。后拜枢密副使。”包拯在御史中丞、三司使、枢密副使时分别负责
A.监督百官、管理财政、管理军政 | B.管理财政、监督百官、管理军政 |
C.管理财政、管理军政、监督百官 | D.监督百官、管理军政、管理财政 |
《汉书·武帝纪》中记载:“(元朔二年)春正月,诏曰:‘梁王、城阳王亲慈同生,愿以邑分弟,其许之。诸侯王请与子弟邑者,朕将亲览,使有列位焉’。”这一措施导致
A.土地兼并严重 | B.王国问题逐渐得到解决 |
C.七国之乱爆发 | D.宗法原则被彻底地放弃 |
有人总结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特点有“第一,士子应举,原则上允许‘投牒自进’;第二,‘一切以程文为去留’;三,士人定期赴试。”这一制度是
A.征辟制 |
B.九品中正制 |
C.科举制 |
D.察举制 |
在清代,“乡会试考官、房考、监临、知责举、监试、提调之子孙及亲族,例应回避。雍乾间,或另试,或题由钦命,另简大臣校阅。乾隆九年停其例,并受卷、弥封、誊录、对渎等官子弟、戚族亦一体回避。”这主要表明科举制
A.有利于培养社会读书风气 | B.具有一定的公平性 |
C.把选官权力集中在中央手中 | D.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 |
为说明清代科举制,有作家出示两份名单。清代状元:傅以渐、王式丹、毕沅、林召堂、王云锦、刘子壮、陈沅、刘福姚、刘春霖;落第秀才:李渔、洪升、顾炎武、金圣叹、黄宗羲、吴敬梓、蒲松龄、洪秀全、袁世凯。由此可见
A.数据对比更加具体形象、严谨科学 | B.清代状元都是碌碌无为之辈 |
C.两组数据基数不同,不具有可比性 | D.落地秀才都比状元更有才华 |
宋朝中枢机构中“对持文武二柄,号为二府”的两个机构是
A.中书门下和三司使 | B.中书门下和枢密院 |
C.参知政事和枢密院 | D.枢密院和三司使 |
如果要研究中国古代史上内阁制度的设置过程,以下哪些古籍不在查阅之列:
①《雍正朝实录》 ②《明史稿·成祖本纪》
③《汉书·艺文志》 ④《明实录》
A.①② | B.①③ |
C.③④ | D.②④ |
唐朝的三省制与美国三权分立体制有着根本的区别。因为
A.三个部门没有相互监督的职能 | B.三省不是独立行使职权的部门 |
C.三省之中没有管司法的部门 | D.三省的长官不是选举产生的 |
“垂相给、御史大夫劫、廷尉斯等皆曰: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上述制度的优势不包括
A.维护国家统一和政治稳定 | B.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形成 |
C.避免决策失误及吏治腐败 | D.有利于发展封建小农经济 |
《史记·申屠嘉传》记载:文帝时,申屠嘉为丞相,文帝宠臣邓通对其怠慢无礼,申屠嘉即以不敬丞相之罪,正式行文召邓通至丞相府欲杀之,文帝派使者营救,申屠嘉才将其释放。这能够说明当时
A.相权削弱 | B.丞相形同虚设 |
C.皇权至高无上 | D.丞相有自行诛罚之权 |
考诸历史,政府机构的演变是复杂的、漫长的历史过程。下列古代中国政府机构设置的时间先后排序中,正确的是
①县 ②州 ③路 ④省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④③ |
C.①③②④ | D.①④②③ |
观察下图,从根本上反映了
A.完善中央集权 | B.强化君主专制 |
C.提高行政效率 | D.弥合君相矛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