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发表就职演说的时候,我提到一个需要谈判的时代,而不是对抗的时代。我们在世界上许多地区正在进行谈判而不是正在对抗,在这些地区,对抗可能导致爆炸性的局面……现在,当我们环顾我们所处的世界时,我们发现美国已经不再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或者完全支配的地位了。”(1971年7月6日《尼克松在堪萨斯城的讲话》)尼克松认为需要谈判而不是对抗的原因应包括
①美苏争霸,美国处于劣势 ②欧日崛起,冲击美国地位
③改变策略,建立单极世界 ④中国振兴,第三世界崛起
A.①②④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 |
1985年6月,邓小平在军委扩大会议上指出:“根据对世界大势的这些分析,以及我们对周围环境的分析,我们改变了原来认为战争的危险很急迫的看法。”小平同志作出以上“世界大势”的判断,其主要目的是( )
A.更好地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
B.集中精力抓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
C.迎合世界多极化趋势发展的需要 |
D.缓和与苏联持续紧张的外交关系 |
“几十年前还统治全球的欧洲大陆的前途这时似乎是暗淡的、危险的。但20世纪50年代后,东欧和西欧各国却惊人地东山再起。这一复兴同中国日益增长的实力和自信一起导致了一种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美苏短暂的首要地位让位于一种新的多元化社会。这实质上意味着全球地方主义的恢复——至少从政治上来看是如此。”上述材料意在说明
A.“冷战”时期已呈现政治多极化趋势 |
B.美苏两极格局已被多极格局所取代 |
C.世界格局即将呈现“一超多强”局面 |
D.多极化格局的形成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
日本是亚洲第一个举办现代奥运会(1964年第18届)和世博会(1970年)的国家,这主要是因为
A.日本经济的崛起和综合实力的增强 | B.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
C.日本成为政治大国 | D.日本的国际地位、威望的迅速提高 |
“几十年前还统治全球的欧洲大陆的前途这时似乎是暗淡的、危险的。但20世纪50年代后,东欧和西欧各国却惊人地东山再起。这一复兴同中国日益增长的实力和自信一起导致了一种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美苏短暂的首要地位让位于一种新的多元化社会。这实质上意味着全球地方主义的恢复——至少从政治上来看是如此。”上述材料意在说明
A.“冷战”时期已呈现政治多极化趋势 |
B.美苏两极格局已被多极格局所取代 |
C.世界格局即将呈现“一超多强”局面 |
D.多极化格局的形成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
路透社评论某国际组织说,它“作为一种独立于美苏两国领导的军事条约组织的道德力量,强调最初在万隆会议上获得赞成的和平共处原则”。这一国际组织是
A.联合国 | B.不结盟运动 | C.世界贸易组织 | D.欧洲联盟 |
1964年,主要由亚非拉国家组成的七十七国集团成立。在1975~2006年联合国决议中,围绕着裁军和国际安全议题,七十七国集团成员的意见基本一致。这种状况( )
A. |
确立了世界多极化的格局 |
B. |
维护了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利益 |
C. |
遏制了战后全世界范围内的军备竞赛 |
D. |
改变了发达国家主导国际政治的局面 |
大国关系的变化往往影响着世界局势的发展,如何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值得反思。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42年元旦,美英苏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举行会议,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宣言强调战胜共同敌人的重要性,签字国保证用自己的全部军事和经济资源与德意日法西斯国家作战,与盟国合作,不单独同敌人缔结停战协定或和约。
——金重远《20世纪的世界》
材料二 当前趋势的继续:苏联在经济上衰退,在政治上僵化如故,但在军事上保持强大;它小心翼翼地保卫其正在衰落的东欧帝国;它与美国的关系没有重大变化,并与美国在三条中心战略战线继续进行竞争。 ——(美)布热津斯基《未来十年美苏关系展望》
材料三 材料三 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不得不承认西欧的伙伴地位,表示“决心用一种新的彬彬有礼的态度来很好地倾听北约伙伴的意见”,并把1973年定为“欧洲年”,以示对西欧的重视。1974年,出任欧共体执行主席的联邦德国外长谢尔欧共体执行主席说:“在‘九国’商谈有关政治行动、组织结构和自己前途的每一个谈判桌上,我们不能保证都有美国的座位。”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美国对苏联的政策并分析其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美苏关系的基本状况。
(3)据材料二、三,分析“美国已经不再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或者完全占支配地位”的原因。为此,这一时期美国亚洲外交政策作了怎样的调整?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应如何处理国与国间的关系?
在欧洲联合过程中戴高乐发挥了重要历史作用,戴高乐的“欧洲观”是建立“祖国的欧洲”;欧洲人的欧洲,今天欧盟基本是符合戴高乐的设想,戴高乐设想的欧洲是:
A.邦联式的欧洲 | B.联邦式的欧洲 |
C.美国领导下的欧洲 | D.中央集权式的欧洲 |
1961年9月,南斯拉夫总统铁托说:“当我们走上独立的道路而不同两个对立阵营的国家集团结盟的时候,当我们反对分裂世界的政策和拒绝这个政策所带来的一切时,我们选择了一条艰苦的道路。”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不结盟运动一开始就把反对霸权主义作为首要任务 |
B.不结盟运动动摇了美苏两极格局 |
C.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体现了世界多极化的趋势 |
D.独立而艰苦的道路是指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
1976年,美、英、法等西方国家组成七国集团,协调经济政策以解决世界经济难题,俄罗斯加入后成为八国集团。1999年,八国集团国家和中国、巴西、印度等组成二十国集团,寻求合作以促进国际金融稳定和经济持续增长。从这一历程可看出( )
A. |
世界格局的变化冲击旧的世界经济秩序 |
B. |
经济全球化深入到贸易金融领域 |
C. |
越来越多的亚非拉国家进入世界体系 |
D. |
区域经济集团从封闭走向开放 |
赵金可在《反恐十年》中谈到:“美国在21世纪的‘领跑’位置必定会受到来自各方面的挑战。这里不仅有来自传统的民族国家与之进行综合国力的较量,而且有来自非国家行为体对它进行的挑战。”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美国丧失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地位 |
B.美国的霸权行径被全世界所唾弃 |
C.世界格局多极化对美国霸权冲击 |
D.美国人民反对美国霸权主义政策 |
熊猫与传说中的龙一样,具有典型的“中国元素”,随着时代的发展,熊猫外交和熊猫的国际形象也在发生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1年,中华民国政府向美国赠送两只大熊猫,对其救济中国难民表示感谢,此举开创了近现代“熊猫外交”的政治性赠送模式。
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赠送大熊猫统计表(1957—1982年)
时间 |
受赠国家 |
数量 |
1957—1959年 |
苏联 |
2只 |
1965—1980年 |
朝鲜 |
5只 |
1972年 |
美国 |
2只 |
1972—1982年 |
日本 |
4只 |
1973年 |
法国 |
2只 |
1974年 |
英国、联邦德国 |
各2只 |
1975年 |
墨西哥 |
2只 |
1978年 |
西班牙 |
2只 |
——《新世纪周刊》,2005.5
材料三:2007年,英国的《经济学人》封面刊出的是好莱坞电影《金刚》中金刚爬上帝国大厦的场景,那只大猩猩被换成了熊猫。它以征服世界的严肃姿态出现,投射出欧美精英团体对中国崛起的复杂心理。
(1)根据材料一,概述民国政府推行“熊猫外交”的国内背景和目的。
(2)根据材料二,指出“熊猫外交”的特点,并概要分析原因?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从经济角度分析“中国崛起”的原因,并指出其对世界带来的影响。
“三个世界”是对冷战时期国际力量的一个较为普遍的看法。关于“三个世界”的划分,曾出现了以下两种观点:
|
第一世界 |
第二世界 |
第三世界 |
第一种 |
资本主义阵营 |
社会主义阵营 |
亚非拉民族独立国家 |
第二种 |
美国和苏联 |
日本、欧洲、加拿大等 |
亚非拉发展中国家 |
对上述两种观点的分析,正确的是
① 第一种观点深受不结盟运动的影响
②第二种观点突破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标准
③ 两种观点都体现了联合反霸权主义的思想
④两种观点都体现了对两极格局形成后国际关系的反思
A.①③④ B.②③④ C. ②③ D.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