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清代《履园丛话·产业》中“凡置产业,自当以田地为主,市廛次之,典与铺又次之”的思想,实质上反映了当时(     )

A.封建国家重视农业 B.商人地位低下
C.海外贸易不发达 D.重农轻商的思想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古代中国社会“凡民曰四,一曰士,二曰农,三曰工,四曰商”。明清之际,江南等地出现了“士商相混”的现象。这说明(     )

A.礼教束缚解除,传统观念转变
B.启蒙思想产生,平等观念深入人心
C.商品经济发展,等级观念淡化
D.商人地位提高,传统社会结构解体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范蠡提出:广粜(卖出)石二十则伤农,九十则病末。农伤则草木不辟,末病则货不出。故粜高不过八十,下不过三十,农末俱利矣。平粜各物,治国之道也。”这里所说的“治国之道”是指(    )

A.重农抑商 B.农商并重
C.政府调控物价 D.自由放任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综观整个中国历史,春秋战国是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转型期。下列有关该时期发展特点的正确叙述是(  )
①农用动力发生改变    ②自耕农经济出现  ③土地所有制发生变化   ④官府垄断商业的局面被打破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盐铁论》载:“农,天下之大业也;铁器,民之大用也。……县官鼓铸铁器,大抵多为大器,……不给民用。民用钝弊,割草不痛,是以农夫作尉,得获者少,百姓苦之矣。”由此可见“铸铁官营”的弊端在

A.管理僵化,造成官吏腐败
B.产品低劣,影响农业生产
C.价格昂贵,加重农民负担
D.原料匿乏,市场供应不足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汉武帝时实行“盐铁官营”,设置专门机构垄断食盐经营。清政府采取“引岸制”的食盐运销体制,赋予一些商人食盐营销的垄断权,国家只对盐商进行管理和征税。这一变化表明(    )

A.政府放弃盐业专卖制度 B.民营商业遭到政府打击
C.抑商政策执行有所松动 D.富商大贾势力受到抑制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黄遵宪有诗“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鳄。借端累无辜,此事实大错。”“大错”产生的最深远的影响是 (   )

A.限制外商来华阻碍中外贸易
B.自我封闭扼杀了社会进步的可能性
C.禁止国人海外经商限制了商品市场
D.隔绝大陆与台湾的正常往来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材料中能够体现出中国古代专制政府抑商政策的是

A.(汉)“开关梁,弛山泽之禁,是以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
B.(唐)“客行田野间,比屋皆闭户。借问屋中人,尽去作商贾”
C.(宋)“商籍农而立,农赖商而行,求以相辅,而非求以相病,则良法美意”
D.(清)“士之子恒为士,商之子恒为商”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根据张履祥《补农书》中所载资料,明朝末期江南地区农村家庭的投资结构如下图所示: 

这反映出此时江南的农业

A.经营更趋市场化 B.减少犁耕依赖
C.生产日趋专业化 D.注重精耕细作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明太祖宝训》指出,“我国家赋税制度已有定制,樽节拥堵,自有余饶。减省徭役,使农不废耕,女不废织,厚本抑末,使游惰皆尽力田亩,则为者疾而食者寡,自然家给人足,积蓄富盛。尔户部政当究心,毋为聚敛,以伤国体”。明朝政府推行的这一政策(   )

A.推动了全国统一税制的形成和长期稳定
B.适应了当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C.有利于培植明朝政权的经济基础
D.推动了家庭手工业的发展和农村市场的兴旺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世纪初,清政府曾颁发谕旨:“通商惠工,为古今经国之要政。自积习相沿,视工商为末务,国计民生,日益贫弱,未始不因乎此。亟应变通尽利,加意讲求。”由此可推出(   )

A.中国古代一直推行重商政策
B.洋务运动实现了中国的富强
C.清政府将实行振兴工商业的政策
D.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没有发展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明朝曾有官员指出:“寇与商同是人,市通则寇转为商,市禁则商转为寇,始之禁禁商,后之禁禁寇。禁之愈严而寇愈盛……”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寇与商都是日本人 B.海禁加剧了寇患
C.海禁的积极作用明显 D.应当加强海禁政策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我国古代,“社稷”是国家的代称,其中,“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主管五谷之神。关于国家的这种理解,反映了我国古代(   )

A.非常重视祭祀
B.以农业为立国之本
C.农业与土地的关系
D.小农经济的突出特点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北史·苏绰传》:“诸州郡县,每至岁首,必戒敕部民,无问少长,但能操持农器者,皆令就田,垦发以时,勿失其所……若有游手怠惰,早归晚出,好逸恶劳,不勤事业者,则正长牒名郡县,守令随事加罚,罪一劝百。”材料反映的主要信息是(     )

A.当时实行州郡县三级地方行政体制
B.地方官员负有督促和组织农业生产的任务
C.国家制定了一些与农业有关的法律政策
D.重农政策严重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韩非子认为:商人乃“邦之蠹也”(蠹,蛀虫)。下列各项与韩非子所持观点一致的是(    )

A.“末富居多,本富居少”
B.“商籍农而立,农赖商而行”
C.“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
D.“多蓄织妇,岁计所积,与市为贾”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自由放任经济政策的失败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