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在清末民初时期,中国沿海沿江城市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移民潮”。中国人口出现了由农村向城市、由内地向沿海沿江经济发达地区迁徙的趋势。沿海与沿江城市呈现人口上升趋势,而内地传统城市则呈现人口下降的趋势。这主要反映了

A.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的加剧
B.人们对城市生活的向往
C.中国经济的外向型特征逐步体现
D.自然经济日趋解体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制度的拉动和滞后效应对小农经济结构影响示意图”。据此判断,晚清时期对经济结构的演进客观上产生拉动效应的国家制度或政策是(    )

A.商业专卖 B.闭关锁国
C.开埠通商 D.实业救国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伊懋可的“高水平陷阱”理论认为:由于中国人口众多,就必须全力发展农业技术,以至于欧洲工业革命时,中国农耕技术远远领先欧洲。农业技术的改进所带来的收益完全被新一轮的人口增长所吞噬,而人口的增长又进一步带动农业技术的改进。如此往复。较高的农业水平维持了巨大的人口。明末和清朝的中国遭遇到了资源约束的瓶颈,无法取得进一步的发展,由此看出,该理论试图分析(    )

A.中国小农经济的产生及其地位
B.中国农业技术领先欧洲的原因
C.中国近代工业产生迟于西方的原因
D.中国人口不断增长的原因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以下不属于清王朝实行抑商和禁海政策的理由的是

A.“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B.“开矿必当聚众,聚众必当妨乱”
C.“处处皆关,则关关有税”
D.防范“外夷”和沿海人民的反抗斗争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北宋首创“钞盐法”,商人用现钱向政府部门“榷货务”购置通行证,然后凭证至产盐地支盐,运至规定地区销售。这表明北宋时期(   )

A.政府直接从事食盐产销 B.民营商业遭到政府打击
C.抑商政策执行有所松动 D.政府放弃盐业专卖制度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司马迁在其《史记·货殖列传》中说:“夫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绣文不如倚市门,此言末业,贫者之资也。”材料反映了(   )

A.汉代统治者重农抑商 B.汉代贫苦百姓通过经商致富
C.司马迁的重商思想 D.汉初工商业发展影响农业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明太祖即告谕户部大臣,理财之术在于“使农不废耕,女不废织,厚本抑末”。清雍正帝也强调,“农为天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因此要在“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之为贵。”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材料二   (一)限制通商口岸。……(二)限制外商的居住活动。……(三)限制出口货物的种类和数量。……                 ————《中外历史知识述要》
请回答:
(1) 材料一表明,明清时期实行什么政策?这一政策开始实行于何时?其目的如何?
(2) 材料二是清朝哪一政策的基本内容?简析清朝实行这一政策的根本原因。
(3)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两个政策对中国社会产生的相同影响。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史记·货殖列传》载:“《周书》曰:‘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财匮少则山泽不辟矣。此四者,民所衣食之原也。”从材料中可看出,司马迁认为(    )

A.西周时期实行“工商食官”制度
B.秦汉行重农抑商政策
C.耕种、开采、加工、交换,本末有别,轻视商业
D.农工商皆本,经济民生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清人在《论南洋事宜书》中写道:“南洋末禁之先,闽广家给户足,鲜有在家饥寒窃劫为非之患。既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自蹇。居者苦艺能之无用,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材料意在说明海禁政策(    )

A.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B.不利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
C.不利于工商业的发展
D.不利于民生和社会稳定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清朝雍正帝曾说:“……朕观四民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损食于农,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未也。┅┅逐末之人多,不但有害于农,而并有害于工矣。”
材料二 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前后,中国开始有一部分官僚、地主和商人在通商口岸创办了一些近代商办企业,但在中国甲午战争前,商办企业始终没有得到清政府正式承认而处于“不合法”的地位,直到1898年清政府才颁布《振兴工艺给奖章程》,表示要“提挈工商”。
材料三《中国1957~1960年工业、农业总产值》,中国1960年三大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

请回答:
(1)材料一中雍正帝主张实行怎样的经济政策?这一政策产生的经济根源是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近代商办企业产生的原因有哪些?甲午战争后,这些商办企业为什么会得到清政府承认?
(3)根据材料三概括20世纪五十年代后期中国经济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其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8世纪,乾隆帝在给英国国王的“敕谕”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这说明:
①乾隆帝坚持闭关锁国政策 
②中国经济具有自给自足的特点
③英国经济比中国经济落后
④清朝统治者压制资本主义萌芽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认为古代政府的抑商政策,“名为抑商,实为抑民间之商而重政府之‘商’”。下列最能够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

A.秦国禁止弃农经商 B.西汉盐铁官营政策
C.唐朝限制商人科举 D.明清御用官窑瓷器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封建统治者认为“农为天下之本,而工贾皆其末也”,也认为“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皆莫如被服”。下列政策和措施与上述言论所反映的指导思想的相冲突的是(     )

A.商人出不得乘车马,入不得住豪宅
B.商人及其子嗣不得入仕为官
C.盐铁官营
D.工商立国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市的内部,按照出售商品的种类划分为不同的同业组织,称为“行”,仅东市“市内货财二百二十行”;很多外国人在西市做生意,西市被称为“金市”;市各占两坊且“向街门户,悉令闭塞”。依据所学知识判断,这种城市商业现象可能出现于(  )

A.隋朝洛阳城 B.唐朝长安城
C.北宋东京城 D.清朝广州城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桑弘羊说:“当此之时,四方征暴乱,车甲之费,克获之赏,以亿万计,皆赡大司农。此皆……盐铁之福也。”这段话表明,汉武帝实行盐铁官营的直接目的是(   )

A.增加财政收入 B.抑制富商大贾势力
C.管理经济运行 D.巩固中央集权统治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自由放任经济政策的失败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