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说:“当正面攀登受到阻碍、不能前进到山顶时,就要有勇气走一段困难、危险的下山路。去寻找能够登上山顶的新路线。”文中“走一段困难、危险的下山路”在列宁领导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具体是指
A.强制劳动,实行“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 |
B.中小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经营的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的资本家经营 |
C.实行排斥市场的指令性计划经济 |
D.允许集体农庄庄员拥有一定数量的自留地和饲养一定数量的牲畜 |
阅读下列曲线图,对此解读不正确的是( )。
A.1913~1921年粮食产量下降是因为一战的影响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挫伤了人们的积极性 |
B.1921~1925年粮食产量迅速增长是因为实施了新经济政策 |
C.出现上述变化是因为高度集中的斯大林体制的影响 |
D.此曲线图说明了经济政策制定的正确与否影响经济的发展 |
“在西方,它作为社会革命的最后阶段,长期使人恐惧或被人赞美。在殖民地或前殖民地,它启示了一个新的开端。”这里的“开端”指
A.以社会主义模式向现代化迈进 |
B.通过政府对经济的大规模干预 |
C.以暴力革命方式实现民族独立 |
D.以改良的方式走资本主义道路 |
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后,农民隐瞒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的情况较为普遍,这说明( )
A.苏维埃政权得不到农民的拥护 |
B.工农联盟已经出现严重危机 |
C.这种政策严重损害了农民利益 |
D.小生产者的自私性暴露无遗 |
政府的经济政策往往影响到国家经济的走势。1917年十月革命后,俄国共产政权的经济政策迭生变化:1918年起,列宁实施激进的共产主义,到1921年改行“新经济政策”;1928年后,斯大林则推动一系列的“五年计划”。从上述政策的结果评估,1917年到1928年,苏联的经济成长走势示意图最可能是( )
就当时布尔什维克党内部的分歧,莫洛托夫说道:“无论是我,还是始终同列宁在一起的那些人中的任何一位,都没有立刻清楚地理解他的话。……当他们所说的社会主义革命是将来的事情时,列宁回答说:‘不,现在就应当准备社会主义革命。’”。当时“分歧”主要是围绕( )
A.“四月提纲”中的主张 |
B.《和平法令》中的规定 |
C.建立苏维埃政权的决定 |
D.《土地法令》中的规定 |
列宁曾说:“我们承认自己对农民是负了债的。我们用纸币从他们那里换来粮食,我们向他们借的,我们应当偿还这笔债务,恢复了我们的工业以后,我们一定要偿还。”这段材料反思的是
A.余粮收集制 | B.粮食税 |
C.农业集体化 | D.人民公社化运动 |
列宁说:“当正面攀登受到阻碍不能前进到山顶时,就要有勇气走一段困难、危险的下山路,去寻找能够登上山顶的新路线。”“走一段困难、危险的下山路”的具体做法是( )。
A.强制劳动,规定“不劳动者不得食” |
B.实行排斥市场的指令性计划经济 |
C.允许外国资本家经营一些国家暂时无力开发的矿产、森林、油田 |
D.允许集体农庄庄员拥有一定数量的自留地和饲养一定数量的牲畜 |
下列有关苏俄(苏联)农业发展的数据可说明( )。
年份 项目 |
1913年 |
1921年 |
1923年 |
1925年 |
粮食作物耕种面积(万公顷) |
9 446 |
6 620 |
7 860 |
8 730 |
粮食作物产量(亿普特) |
379 |
213 |
355 |
424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取得重大成就
B.新经济政策实施的正确和重大成就
C.农业集体化取得重大成就
D.指令性计划对经济造成巨大损害
近年披露的《蒋介石日记》记录了他访苏时的所见:“一、儿童教育周密;二、工人皆施军队教育;三、小工厂租给私人。”据此推断,蒋介石访苏的时间和目的最有可能是:
A.1918年,代表国民党参加十月革命胜利一周年庆典 |
B.1919年,五四运动后赴苏俄学习救国思想 |
C.1923年,受孙中山委派寻求苏联对中国革命的帮助 |
D.1940年,寻求苏联对中国抗战的援助 |
有学者认为俄国的某项政策“使全国变成一个大军营,把全国的生产和消费统统集中到国家手里,取消商品买卖,取缔市场,党内外均实行战斗命令制,引发农民的严重不满和坚决反抗”。为应对问题,后来政府实施了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B.新经济政策 |
C.斯大林体制 | D.农业集体化 |
1920年瞿秋白到苏俄考察,其后在《俄乡纪程》中有这样一段描述:“……俄罗斯现在是‘共产主义实验室’……在‘苏维埃的玻璃管里’颠之倒之实验两下,就即刻可以显出‘社会主义的化合物’”。下列关于这一做法的表述,符合史实的是( )
①“化合物”是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②它是适应当时苏俄国情而实施的政策
③它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和按劳分配
④后来出现的经济问题与此政策有关系
A.①③④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 |
列宁在评价某一政策时说:“当时所处的战争条件下,这种政策基本上是正确的。……除了余粮收集制之外,当时我们是没有别的办法来实现粮食政策的。”列宁评价的这一政策 ( )
A.是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唯一正确途径 |
B.是符合经济发展规律和得到苏俄人民热烈拥护的 |
C.在特定环境下为苏维埃政权巩固发挥了重要作用 |
D.使苏俄的国民经济和工业生产迅速恢复 |
列宁说:“到1921年春天已经很清楚了:我们用‘强攻’办法即用最简单、迅速、直接的办法来实行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告失败。1921年春天的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的阵地上去,从‘强攻’转为‘围攻’。” 这里的“退到国家资本主义”重点是指( )
A.进一步发展国营经济 | B.国营经济与民营经济同步发展 |
C.恢复和发展私营经济 | D.国家政权积极干预国民经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