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阅读《1918—1937年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发展状况表》(齐世荣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现代部分第一分册,商务印书馆1980年),这表明苏联通过农业集体化运动

项目
1918年
1929年
1930年
1934年
1937年
集体农庄数(单位:千个)
1.6
57.0
85.9
233.3
243
参加集体农庄的户数(单位:百万户)
0.02
1.0
6.0
15.7
18.5
集体化的比重:占农户总数的百分比
0.1
3.9
23.6
71.4
93.0
占总播种面积的百分比
不计
14.9
33.6
87.4
99.1

 
①加强了对农业的管理;            ②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③摆脱了粮食供应困难;            ④基本消灭了生产资料私有制。
A.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①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资本主义经济活跃起来,党内有人认为这是“倒退到资本主义”,是对十月革命的背叛,列宁指出:“如果我们不能实行退却……那我们就有灭亡的危险。我们退一步,是为了进两步。”以上材料表明

A.列宁认为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是权宜之计
B.列宁这样做是要使俄国倒退到资本主义
C.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是为了恢复资本主义
D.新经济政策延缓了向社会主义过渡进程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有着“市场失灵”的缺陷,国家干预经济有着“政策失灵”的不足。能体现上述观点的分别是

A.罗斯福新政和新经济政策 B.大危机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 D.罗斯福新政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钱乘旦在《现代化与中国的世界近现代化史研究》中认为:“现代化”是一个中性概念……现代化的执行方式可以姓“资”,也可以姓“社”,甚至出现更复杂的属性。下列各项能体现“现代化复杂属性”的有
①苏俄新经济政策    ②苏联“斯大林模式”    ③美国罗斯福新政    ④中国的改革开放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之所以失败可以用“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来概括。这说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A.严重损害了人民的利益
B.严重脱离了苏俄的国情
C.有利于推翻沙皇的专制统治
D.很好的保护了人民的利益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列宁指出:“在经济战线上,由于我们企图过渡到共产主义,到1921年春天我们就遭到了严重的失败。”此“严重的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A.苏维埃政权农业税过重 B.苏俄政策严重脱离现实
C.分配领域的实物配给制 D.苏俄敌对势力十分强大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列宁曾说:“当时所处的战争条件下,这种政策基本上是正确的。”“在战争时期,特别是当国内战争切断了我们与……产粮区的联系……不实行余粮收集制,我们就不能维持下去”。列宁所说的“这种政策”是指(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农业集体化政策 D.重商主义政策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22年俄共中央认为;“集体农庄作为农村中最坚固的苏维埃细胞,在走上总的合作制轨道时可以发挥出积极的显著的作用。”这表明俄共中央希望(     )

A.全面推行农业集体化政策 B.确保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C.加强农业在经济中的基础地位 D.最大限度推行新经济政策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是1913~1937年苏联(俄)工业产值增长示意图。对其解读不正确的是(      )

A.1913~1920年工业产值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战争的破坏
B.1920~1925年工业产值的增长得益于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C.1925~1932年工业产值的增长在于这一时期的企业拥有了更多的自主权
D.1932~1937年工业产值高速增长源于斯大林体制的逐步确立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美国史学家R·帕尔默在《世界现代史》中描述道,“在……的指导下,国家仍控制着经济的‘最高指挥权’,保持基本生产企业的国有制,与此同时,也允许大量的为谋取个人利益的私人贸易存在。”材料中……所省略的文字应该是(     )

A.公私合营 B.新经济政策
C.罗斯福新政 D.斯大林模式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版本高中历史课本的单元内容如下,此单元内容最适合的标题是(    )
第33课 现代化在英国的启动……166
第34课 现代化在欧洲的扩展……171
第35课 现代化在北美、东亚的扩展……177
第36课 20世纪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调整与改革……182
第37课 苏联现代化道路的探索……187
第38课 发展中的新兴大国……193

A.现代化的世界进程 B.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
C.世界的多极化趋势 D.现代化的不同模式
来源: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新经济政策受到了广大工人和农民的欢迎,工农业生产逐步恢复到战前的水平,苏维埃政权得到进一步巩固,但是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却告诉我们“新经济政策其实并不是被‘取缔’的,而是由于它不能够承担如此沉重的任务被‘压垮’了”。 请问“如此沉重的任务”指的是(     )

A.苏联正在进行利用市场的尝试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C.苏联正在进行工业化的尝试
D.国内外敌对势力的武装干涉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21年列宁在会见美国人哈默时,顺手从桌子上拿起一本《科学的美国人》杂志,一边翻着,一边说道:“瞧!这是你们人民作出的成绩。这就是进步的含义,高楼大厦,发明,发展机械来替代人的双手。”这一观点在苏联(俄)建设实践中表现为(    )

A.一切生活必需品必须由国家集中分配
B.国家资本主义在部分企业中实现经营
C.按照产品的质量和数量支付劳动报酬
D.剩余的粮食等农产品可以到市场交换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世纪20年代列宁在苏俄提出“新经济政策”,毛泽东开创“农村包围城市”道路;30年代罗斯福在美实施“新政”,90年代邓小平倡导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有这些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要互相借鉴
B.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制度没有优劣之分
C.这些历史巨人善于化腐朽为神奇
D.实事求是这一人类智慧的意义是世界性的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列宁主张“要迫使资产阶级专家在无产阶级的领导下来建设我们的大厦”。这一观点在苏俄(联)的建设实践中表现为(     )

A.实行余粮收集制 B.征收粮食税
C.实现国家工业化 D.向资本家租让部分厂矿企业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新经济政策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