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拉是二月革命后工兵代表苏维埃的一名工人,他明确了当前形势下无产阶级革命的任务是要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这应该是他经历了下列哪个事件后得出的结论( )
A.二月革命 | B.列宁发表了《四月提纲》的演说 |
C.七月事件 | D.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
列宁晚年在总结十月革命经验时说:“毫无出路的处境十倍地增强了工农的力量,使我们能够用与欧洲其他一切国家不同的办法来创造发展文明的根本条件。”其中“不同的办法”是: ( )
A.创办《火星报》 | B.实行新经济政策k |
C.建立苏维埃政权 | D.优先发展重工业 |
图4反映了某次革命的场景,革命领导人向支持苏维埃政权的工农兵代表说:“同志们,我们布尔什维克党的同志们,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已经不复存在了!”下列各项中,属于这次胜利意义的有
①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②开辟了无产阶级革命新时代
③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④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解放斗争的发展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 |
C.②③ |
D.①④ |
列宁指出,俄国革命的国际环境、军事形势、无产阶级政党在苏维埃中获得多数。再加上农民起义和人民转而信任布尔什维克党,这一切把武装起义提到日程上来了。“把武装起义提到日程上来了”的“国际环境”
A.帝国主义国家忙于“一战” | B.国际工人运动风起云涌 |
C.资本主义国家爆发经济危机 | D.俄国军队前线出击失败 |
列宁的《四月提纲》为十月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主要是因为它
A.提出了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的理论 | B.明确以和平方式夺取政权 |
C.指明民主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的发展方向 | D.确定举行武装起义的方针 |
伊曼纽尔·沃勒斯坦在论述俄国革命时指出:“俄国大革命是不是必要呢?我不知道。但是它却发生了,因为这个国家崩溃了,那就是它为什么发生的原因。它发生了,不是因为列宁计划了,而是因为列宁抓住了提供给他的布尔什维克的机会,来做他想做的事情。”作者在这里
A.高度评价十月革命中的投机主义 | B.强调十月革命的爆发具有社会基础 |
C.否认俄国大革命的社会主义性质 | D.否定列宁在十月革命中的历史作用 |
有学者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在20世纪20年代之前的发展特点简要地归纳为“由空想到科学,由理论到实践,由理想到现实”。下列符合该时期“由理想到现实”特点的事实是
A.共产党宣言 | B.巴黎公社的成立 | C.十月革命的胜利 | D.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
俄国革命家托洛茨基指出:“十月革命借助战争完成了一次历史性转换: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仿效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对此理解最恰当的是
①第一次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②冲破了世界帝国主义的阵线
③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 ④鼓舞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A.①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从文明史观看,20世纪初期丰富了世界文明发展形态的重大国际事件是
A.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 | B.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
C.美国罗斯福新政 | D.中国清王朝被推翻 |
俄国二月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有人却说它超出了一般资产阶级革命的范畴,是因为( )
A.推翻了君主专制 |
B.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
C.布尔什维克党在苏维埃中占据了多数席位 |
D.形成了两个政权并立的局面 |
俄国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社会主义革命。有学者认为:“十月革命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名义、口号和理论体系进行的,与西方现代文明总危机和第一次世界大战有直接的牵涉,但其渊源、性质、风格和命运却深深地植根于俄国历史土壤之中。”该观点认为十月革命
A.是俄国社会内外矛盾的必然产物 |
B.是对西方现代化模式的冲击 |
C.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关系不大 |
D.仅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 |
1917年11月8日,中国驻俄记者刘镜人致电北京政府外交部:“广义派联合兵、工反抗政府,经新组之革命委员会下令,凡政府命令未经该会核准,不得施行。昨已起事,夺国库,占车站……”电文中的“广义派”、“政府”分别指( )
A.俄国共产党沙皇政府 |
B.俄国共产党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
C.布尔什维克党、沙皇政府 |
D.布尔什维克党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
普里马科夫认为,1917年俄国政局的一次变动“在政权上取代了专制,俄国第一次成为共和国”。他论述的是
A.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 | B.社会主义已由理想变为现实 |
C.无产阶级第一个政权的建立 | D.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进步性 |
列宁在《论粮食税》中说:“当孟什维克,社会革命完成考茨基之流说我们实行这种‘战时共产主义’是一种过错时,他们实际上起了资产阶级走狗的作用。应当说我们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是一种功劳。”列宁所说的战时共产主义的“功劳“指( )
①实现了向共产主义过渡 ②保障军事战争胜利
③为粉碎同盟国进攻创造的必要条件 ④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②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