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表为严复早期经历简表
时间 |
主要活动 |
1867年 |
入福州船政学堂学习驾驶 |
1871年 |
在“建成”“扬威”舰实习 |
1877年 |
被选派前往英国学习轮船驾驶 |
1879年 |
任福州船政学堂教习 |
1880年 |
任北洋水师学堂教习 |
1890年 |
任北洋水师学堂总办 |
材料二: 第由是而观之,则及今而图自强,非标本并治焉,固不可也。不为其标,则无以救目前之溃败;不为其本,则虽治其标,而不久亦将自废。标者何?收大权,练军实……至于其本,则亦于民智、民力、民德三者加之意而已。果使民智日开、民力日奋、民德日和,则上虽不治其标,而标将自立。
——严复《原强》(1895年)
材料三: “中体西用”后来久被指为包庇封建,其实,那个时候的中国,天下滔滔,多的是泥古而顽梗的士人,在封建主义充斥的天地里,欲破启锢闭,引入若干资本主义文化,除了“中体西用”还不可能提出另一种更好的宗旨。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它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事件 |
观点 |
戊戌变法 |
康有为的托古改制思想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不仅没有减轻变法的压力,反而加速了变法的失败 |
辛亥革命 |
如果不是武昌起义爆发,新政将按计划进行,中国最终将成为一个君主立宪的资本主义国家 |
新文化运动 |
新文化运动是“情绪主义”的产物,导致了各种思想混乱 |
请回答:
(1)据材料一,说明严复早期经历的时代背景。
(2)据材料二,指出严复在对“自强”问题的认识上,严复与洋务派相比有何进步之处。
(3)概括材料三中陈旭麓是如何评价“中体西用”的,指出这一评价遵循的原则是什么?按照这一原则,任选材料三表中的二种观点进行评价。
某校学习小组以“20世纪初中国的新式学校”为课题开展研究性学习,在研究过程中使用了以下材料,得出了相关结论。
材料
甲:摘自《中华民国文化史》,据清末学部与民国初年教育部统计资料,全国新式学校发展状况绘制下表:
年份 |
学校数(所) |
学生数(人) |
光绪三十三年(1907) |
37888 |
1024988 |
光绪三十四年(1908) |
47795 |
1300739 |
宣统元年(1909) |
59177 |
1639641 |
民国元年(1912) |
87272 |
2933387 |
民国二年(1913) |
108448 |
3643206 |
民国三年(1914) |
122286 |
4075338 |
民国四年(1915) |
129739 |
4292251 |
乙:文凭的变迁折射出了中国社会生活的历史变迁。下面收集的两张毕业证照(旧纸片上的中国生活图景:百年证照)都是宣统三年(1911年),左面的是“山东省登州府黄县中区公立两等小学堂”的,右面的是“吉林法政学堂”的,其中吉林法政学堂毕业证上信息中,包括了毕业生的身世上溯到了曾祖一辈,也包括了毕业考试学科:人伦道德、刑法、历史、地理、日文、西洋文等。最终成绩是毕业考试、平时测试以及考勤等各方面的综合结果。
丙:20世纪初中国的两年学制: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清政府在张之洞等人的主持下,颁行了《奏定学堂章程》(癸卯学制),是中国第一个正式实施的现代学制,规定了立学宗旨:“至于立学宗旨,勿论何等学堂,均以忠孝为本,以中国经史之学为基,俾学生心术壹归于纯正,而后以西学瀹其智识,练其艺能,务期他日成材,各适实用,以仰副国家造就通才、慎防流弊之意。”
1911年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壬子癸丑学制》,公布了“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主义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的民国教育方针。
结论:
①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教育新旧交替、中西合璧,保守和进步共存。
②教育发展是社会发展进步中各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也是在不断否定中进步。
(1)材料甲、乙各属于哪类史料?研究该课题时,如何合理使用?
(2)据材料乙,联系相关史实概括指出学习小组得出结论①的依据。
(3)据材料丙并结合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发展,对结论②加以阐述。
人文精神是中西文化中核心思想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希腊古典人文主义是在对人性的探究与思索中逐渐形成的,其内在的本质是对人的灵魂的塑造和对理性精神的培养,倡导一种在善之普遍性原则指导下的生活。古典人文主义思想不仅深刻影响了西方文化传统,它对精神迷失、“无家可归”的现代人尤其具有启示意义。
——黄伊梅《希腊古典人文主义的内涵与特质》
材料二 中国古代人文主义者认为,在人与人之间应该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互相关心,互相爱护。……认为一个没有秩序的社会是危险的,会给社会成员带来灾难,提出了一系列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礼法模式。……提出要使“义”成为第一追求,认为它是人的根本价值所在。……人在社会中离不开交往,而人们之间的交往需要一个基本的准则,这就是诚信。
材料三 中国近代人文思想史在西方现代化文化传入的基础上,经过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碰撞与互动,在同化与顺应两种机制的作用下产生的。但这种人文思想更多地反映了中国新生资产阶级力图改造社会的良好愿望……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在对中西文化矛盾冲突的比较鉴别中,逐渐发展处具有西方文化特色的人文思想人文精神。卢梭的天赋人权说赫胥黎的进化论对中国最早向西方学习的知识分子来说,具有很强的震撼力。
——文池《思想的灵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古希腊人文精神和中国古代人文精神的核心。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希腊哲学家和中国古代人文主义者在思想上有何相同之处及其形成的社会根源。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人文思想形成的历史条件及其特点。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善观水者,必观其澜。明末清初以来,中国社会发生深刻变化。一些有识之士,勇立潮头,审时度势,引领时代。下列代表人物的言论所体现的思想作为时代精神,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代表人物 |
生活年代 |
言论 |
顾炎武 |
1613-1682 |
文之不可绝于天地者,曰明道也,纪政事也,察民隐也,乐道人之善也,若此者,有益于天下,有益于将来。 ——《日知录》 |
魏源 |
1794-1857 |
广东互市二百年,始则奇技淫巧受之,继则邪教毒烟受之,独于行军利器则不一师其长技,是但肯受害不肯受害也。 ——《海国图志》 |
陈独秀 |
1879-1942 |
本志主旨,固不丰批评时政,青年修养,亦不丰讨论政治,然有关国命存亡之大政,安忍默不一言。 ——《新青年》3卷5号《答顾克刚》 |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三位代表人物言论分别反映的社会问题及主张。
(2)据材料,联系明清以来历史发展的趋势,简析有识之士引领时代的原因。
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思想文化有不同的历史渊源和不同的发展线索。在千百年的历史进程中,不同特色的思想文化互相碰撞,彼此交融,共同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希腊人文主义体现出一种“重人”的思想,这一时期的思想家们将哲学追求集中在认识人自己这一命题上,要认识自己,人必须有知识才能达到真善美,强调对单一个体进行的理性思考,认为可以通过知识的教化而与自然区别开来。
材料二: 历史学家无从否定理学家增强了以后中国儒生的正直观念和坚决的态度……在这前提之下,他们的主静与主敬,和西方文艺复兴时的人物观感不同。后者自由思想之展开,与当日趋向商业化的运动同时。与之相较,宋朝的哲学家和他们无数的僚友全穿着中国官员之袍服,他们是官僚的教师。
——摘自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材料三: 戊戌新党之思想为反对民族,轻视民权之思想。……彼等思想中之“开明专制”不啻欲为异族君主立万世之基业。故戊戌维新较同治维新(洋务运动)进步者,在觉悟徒恃西技不足以图强,而提出借鉴西教,易法更制之主张。其仍蹈同治维新之故辄者,则迷信清廷之足与有为,欲籍保皇以救国。
——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
材料四: 夫西洋之民主主义乃以人民为主体,林肯所谓“由民而非为民”者是也。所谓民视民听,民贵君轻,所谓民为邦本,旨以君主之社稷——即君主祖遗之家产——为本位。此等仁民爱民为民之民本主义……皆自根本上取消国民之人格,而与以人民为主体,由民主义之民主政治,绝非一物。
——陈独秀《再质问〈东方杂志〉记者》(1919年2月)
材料五: 这些新知识分子都是转型时期的产物——他们都深深植根于中国古典文化,然而同时也深谙西方文明。自由主义、社会主义、实用主义、科学和民主给他们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他们充当了中国文学和知识分子人格转换的发酵剂。他们有关对“国粹”进行批判性重估与引介西方思想和意识形态的呼吁,燃起了一场思想革命。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希腊人文主义体现出“重人”思想的主要表现。
(2)据材料一、二概括宋朝理学和西方文艺复兴的不同,并简要分析造成这种不同的阶级和经济原因。
(3)据材料三,概括戊戌维新的进步主张。材料三认为戊戌思想存在局限,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孙中山是如何从理论上解决这些局限的?
(4)据材料四,概括陈独秀对“民主”看法。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看法在当时出现的思想因素。
(5)综合材料三、四、五,评价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思想实践。
阅读材料:
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思想解放运动,大家对新文化运动有着各种不同的诠释。其中“文艺复兴”说甚是流行,蔡元培认为“因而观察我国的文化运动,也可用欧洲的文艺复兴作为一种参证”;但对“文艺复兴”说追根求源,并将新文化运动和文艺复兴运动在产生、发展、价值取向、作用和影响等方面进行比较,有人得出这样的结论:新文化运动不是中国的“文艺复兴”。
请根据上述材料并根据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新文化运动与欧洲文艺复兴的看法。(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清末预备立宪大事年表
1905年 |
日俄战争俄国战败,清政府朝野上下普遍认为立宪战胜专制。同年,清政府派端方等五大臣出洋考察政治。 |
1906年 |
清政府宣布“预备仿行立宪”,设立考察政治馆,进行立宪的准备工作,规定各省筹备设立谘议局,中央筹备设立资政院。 |
1907年 |
将考察政治馆改建为宪政编查馆,作为预备立宪的办事机构。 |
1908年 |
颁布《钦定宪法大纲》,《大纲》仿德日宪法,共23条,其中君上大权14条,规定君权至高无上;臣民的权利和义务9条,规定臣民享有财产、言论、集会、结社等各项自由。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宪法性质的文献。 |
1909年 |
各省选举产生谘议局作为地方议政机构,议员由地方上层人士组成。谘议 局每年开会一次,会期40天,有权讨论本省事务并咨询督抚,以及选举本省 参加资政院的议员。 |
1910年 |
资政院第一次常年会开会,各地代表198人,会期长达100天。议题包括速 开国会案,速设内阁案、著作权律案、报律案、剪辫易服案等20多件。议员 们讨论颇为热烈,争论也颇为激烈,会场时有鼓掌声和嘘声。 |
1911年 |
建立责任内阁,13名内阁成员中满族9人,其中皇族7人,故又称“皇族内 阁”。武昌起义爆发后,颁布《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 |
请结合上表及相关史实,谈谈你对清末预备立宪的认识。(要求:围绕清末预备立宪运动展开,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英重大改革
——摘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比较中英两国改革的内容或结果,指出其中一处不同,并分析出现不同的原因。(所指出的不同之处明确清楚;原因可从一个或多个角度进行分析,观点明确,合理充分。)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
1895年之前,绝少有人提出宪法问题,在中国最早提出宪法问题的是郑观应,1895年,他将“开国会,定宪法”作为救国的主要方略提出。伴随着维新变法的开展,康有为上光绪帝第五书中明确提出“自兹国事付国会议行,”“采择万国律例,定宪法公私之分”。君主立宪的思想于此初步形成,但因戊戌政变而暂时中止。
20世纪初,宪政思想的传播一改戊戌政变后的低迷状态,骤然风行鼓荡,尤其是1905年立宪的日本击败专制的俄国后,补单士绅及报刊大力鼓吹,清廷大员魏光焘、岑春煊、端方、孙宝琦等页顺时而动,纷纷上奏立宪。8位总督中有5位奏请立宪,军机大臣则获满汉军机中地位最显要的奕劻、瞿鸿机的赞同。宪政成为当时最流行的思潮之一。
——摘编自郭卫东《倾覆与再建:明中叶至辛亥革命的政治文明》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20世纪初宪政思想再度盛行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宪政运动有何特点。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在学界,钱穆是一个传奇,他中学都没毕业,从18岁开始在乡间执教小学与中学18年,其间勤学苦读,著有《论语要略》《孟子要略》《先秦诸子系年》等文史著作,解决了当时聚讼纷纭的一些学案,令史学家顾颉刚大为欣赏,推荐他至北京燕京大学任教。自1930年起,钱穆先后任教于燕京、北大、清华、北师大、西南联大等校,培育英才无数。当时学界将之与胡适并称“北胡南钱”。钱穆是完全靠自修苦读而在学术界确立地位的一个学者。其治学颇受清儒章学诚“六经皆史”思想的影响。对中国历史尤其是对中国历代思想家及其思想源流的研究和考辨,均自成一家之言。他在儒学方面的研究成果也非常突出,如认为司马迁的《史记·孔子世家》真伪混杂,次序颠倒,后世传说亦不可轻信,遂详细考辨孔子的生平事迹,以及孔子的政治活动和著述等,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南国都市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钱穆的学术造诣如此之高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钱穆能成为一代史学大师留给后人的启示。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张澜先生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民主人士,为中国民主革命的胜利做出了杰出的贡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今之计,政府所执之政策,应急倾注于社会方面,力为民众谋裕其生计,毋使不均。并须速求教育之普及,使民众关于生计得有相当之智识,自由发展。而先知先觉诸人,而将公平正确之国家社会主义著为书报,发为演说,介绍于我国民,使咸晓然于社会主义之真,非同于强盗土匪之掠夺。盖必先求避去无意识之社会革命,使社会秩序不至于破坏。
——1919年4月28日张澜《答梁乔山先生书》
材料二 1949年4月,张澜出席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他说:“这个新的政治制度,将不同于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现有制度。我们的新制度,当然放弃了旧民主主义中的总统制、内阁制那一套陈腐的旧东西,同时我们亦不同于苏联及东欧各国的政权治权合一的制度。根据我们的民主集中制,中国人民把政权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而人民又确确实实有了一个集中行使立法权和行政权的最高权力机关。”
(1)根据材料一概括张澜的思想主张。
(2)材料二中张澜先生的思想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史料、史论、史观是史学研究的基本要素。其中史料是史学研究的历史基础,是形成史论和史观的重要载体;史观是史学研究的统领;史论则是在正确史观基础上对史料的整合。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史料
在历史中,儒学一直在发展与创新。唐代韩愈以周公、孔子的继承者自居,排斥佛、道,鄙薄汉代以来的儒学,认为周公、孔子之道在孟子之后已经断绝。他在《原道》中说:“吾所谓道也,非向(先前)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 得其传焉。”他的这一主张被宋代儒者接受并发扬。当代学者认为韩愈开了宋代“新儒学”的先河。
——摘编自卞孝萱等《韩愈评传》
19世纪末,康有为撰写《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二书,认为汉代以来儒者奉为经典的《周礼》《左传》等书,是汉代学者为王莽篡汉而伪造的,影响恶劣,导致“中国 之民,遂二千年被(遭受)暴主夷狄之酷政”。他主张回归孔子所编定的《诗经》《礼记》等原典,理解真正的儒学精神。在他看来,孔子是一位伟大的改革家,《春秋》便是孔子为“改制”而创作的。他甚至用西学来解释《春秋》,认为《春秋公羊传》中的“三世”说为:“始于据乱(世),立君主;中于升平(世),为立宪,君民共主,终至太平(世),为民主”。
——摘编自张海鹏等编《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史论
李鸿章完全是在曾国藩的卵翼下成长起来的,他不仅是曾国藩反动事业的继承者,而且他是在反动统治集团的地位及其卖国行为,都超过了他师父,成为19世纪最后三十年中最大的一个卖国贼。
——胡滨《卖国贼李鸿章》1954年版
19世纪美国总统克利夫兰:李鸿章不仅是中国在当时所孕育的最伟大的人物,而且综合各方面的才能来说,他是全世界在上一个世纪中(注:指19世纪)中最为独特的人物……以从政三十年的政治家来说,他为这个地球上最古老、人口最繁盛的国家提供了公认的优良设施。以一位外交官来说,他的成就使他成为外交史上名列前茅的人。
——张明林《换一只眼睛看历史:外国人评点李鸿章》
材料三 史观
就对中国近代的的影响来说,洋务运动本质上是一场中国式的“工业革命”。之所以这样说……归根结底,当时的中国并非一个近代国家,政府不是一个近代化的国家政府,用旧有思维定式去带领整个国家走向近代化,注定是一场悲剧。
——李小庆《中国式“工业革命”的根底》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韩愈、康有为关于儒学知识的共通之处。
(2)概括材料二中胡滨和克利夫兰对李鸿章的不同评价。你认为应该运用什么样的方法正确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
(3)材料三中“旧有思维定式”指什么?请你运用阶级斗争史观、近代化史观、文明史观和整体史观中选择两种史观评价这一思想。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年英、法、俄、美、德诸大国角立争雄,创为万国公法,以信义相先,尤重邦交之谊。致情尽礼,质有其文,视春秋战国殆远胜之。其构兵中国,犹辗转据理争辩,持重而后发。此岂中国高谈阔论,虚骄以自张大时哉?轻重缓急,无足深论。而西洋立国,自有本末,诚得其道,则相辅以致富强,由此而保国千年可也。不得其道,其祸亦反是。
——据郭嵩焘《使西纪程》(1877年)
材料二
总署钞寄《使西纪程》后,李鸿章得以先睹为快,并大加称赞道:“总署钞寄行海日记一本,循览再四,议论事实,多未经人道及者,如置身红海、欧洲间,一拓眼界也”。但很可惜,能如李鸿章一样欣赏的人少之又少。《使西纪程》出版后,激起了轩然大波,指责谩骂之声遍及京城内外。尤其是在京师,朝野舆论哗然,义愤填膺,甚至到了无不切齿、口诛笔伐的地步。
——杨锡贵《郭嵩焘<使西纪程>毁版述评》
(1)根据材料一,概括郭嵩焘对欧美诸国的认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使西纪程》在国内引起不同反响的原因。
一定时期的教育与该时期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密切相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曹松叶先生《宋元明清书院概况》统计,宋代书院共有203个,以地域分布计算,长江流域占74.76%,珠江流域占21.53%,黄河流域占3.52%。……宋代一些著名学者,如朱熹、陆九渊等都热衷于书院讲学,影响巨大。
——任继愈主编《中国文化小百科·中国古代学校》
材料二 近代中国某学校的课程表(1876年)
时间 |
课程内容 |
备注 |
首年 |
认字写字;浅解辞句;讲解浅书 |
1、由洋文而及诸学共须八年。馆中肆习洋文四种,即英、法、俄、德四国文字也。 2、至于汉文儒学,原当始终不已,故于课程并未另列。向来初学者,每日专以半日用功于汉文。 |
二年 |
讲解浅书;练习文法;翻译条子 |
|
三年 |
讲各国地图;读各国史略;翻译选编 |
|
四年 |
数理启蒙;代数学;翻译公文. |
|
五年 |
讲求格物;几何原本;平三角、弧三角;练习译书 |
|
六年 |
讲求机器;微分积分;航海测算;练习译书 |
|
七年 |
…… |
|
八年 |
…… |
——《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
材料三 1881和1882年,法国总理兼教育部长费里提出两项教育法案。第一项法案……规定母亲学校(幼儿园)和公立小学一律免收学费。第三项法案……规定对6—13岁的所有儿童实施强迫的、义务的初等教育,……对不送孩子入学的父母处以罚款、监禁等处分。
——刘新科《国外教育发展史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概括宋代书院教育在地域分布上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学校最有可能是近代中国哪一政治派别创办的并说明理由。请举出该政治派别所创立的学校一例。
(3)依据材料兰和所学知识,请列举出促成法国两项教育法案出台的政治、经济和思想领域的重要事件。
近代中国思想文化的演化,面临着如何处理中国传统思想和近代西方思想文化之关系的抉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孟子便主张民权”;“三民主义首渊源于孟子……孟子实为我等民主主义之鼻祖”。“组织联邦共和政体……将取欧美之民主以为模范,同时仍取数千年前旧有文化而融贯之”。
“中国历代的考试制度……合乎平民政治”;“从前设御史台谏的官,原来是一种很好的制度”;“采用外国的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加入中国的考试权和监察权,连成一个很好的完璧”
——摘自《孙中山全集》
(1)孙中山曾自述其“所持主义,有因袭吾国固有之思想者,有规抚欧洲之学说事迹者,有吾所独见而创获者”。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孙中山民权主义思想中分别属于“因袭”、“规抚”和“创获”的内容。
材料二 就对待思想文化的传统性和现代性的关系问题,在孙中山之前,19世纪下半叶有人认为二者可以并行不悖,形成了新学为用、旧学为体的解决模式;在孙中山之后,又有人突出并夸大现代性与传统性的差异和对立,出现以破旧立新的方式来解决二者关系的模式。前者偏于保守,而后者又偏于激进。
——据王钧林《孙中山的民权主义与儒家的民本主义》
(2)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指出材料二中的两种“模式”的主要主张。
材料三 宇宙的进化,全仗新旧二种思潮,互相挽进,互相推演,仿佛像两个轮子运着一辆车一样;又像一个鸟仗着两翼……我确信这两种思潮,都是人群进化所必要的,缺一不可,我确信这两种思潮,都应该知道,须和它反对的一方面并存同进,不可妄想灭尽反对的势力,以求独自横行的道理……我又确信这两种思潮,一面要有容人的雅量,一面更要有自信独守的坚操。
——李大钊《新旧思潮之激战》
(3)概括材料三的基本观点,并据此对材料二中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国人处理思想文化传统性与现代性关系的几种方式做简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