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给资本主义国家提供了一次机遇,其含义是指 (   )

A.各国乘机提高关税,阻止外国商品进入本国市场
B.更多地运用科学技术
C.迫使政府内部调整,形成新运行机制
D.法西斯上台,达到称霸世界的目的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罗斯福曾打比喻说:“1933年夏天,有位头戴丝绸帽子的老绅士在防波堤边上失足落水,不会游泳。一位朋友跑下防波堤,跳进水里,把他救上来,但丝绸帽子被浪冲走了。老绅士苏醒过来后,千恩万谢,夸奖他的朋友救了他的命。但是,三年后的今天,老绅士却因丢了帽子而斥责他的朋友。”这段话表明

A.新政一直遭到资产阶级强烈反对 B.美国30年代的大危机具有偶然性
C.新政挽救了资本主义制度 D.新政损害了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世纪30年代美国罗斯福政府推行新政,其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有       (   )

A.提高储蓄利率,吸纳民间资金 B.限制进口,实行进口替代工业政策
C.实行计划经济 D.扩大内需,刺激生产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新经济政策一执行,混乱和饥荒马上就开始平息下去了,城市恢复了生机,市场上的商店又开始有了产品供应了,物价也随之下降。那时党的口号是‘学会做生意’”。这里的“学会做生意”主要指
A、宏观调控与计划相结合     B、借助商品、市场的自由调节
B、恢复和发展私人企业     D、实行固定的粮食税制度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列宁说:“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无产阶级同农民的联盟,是先锋队无产阶级同广大农民
群众的结合”。下列最能体现这一“实质”内容的是( )

A.废除实物配给制 B.允许自由贸易
C.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 D.实行工资级别制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小说《静静的顿河》中的一位暴动士兵说:“青天白日里就进行疯狂的抢劫!把我们家的粮食全搞走啦,连小石磨都抬走啦,法令上是说这样为劳动人民吗?”。士兵的话主要针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                                      (   )

A.余粮征集制 B.企业国有政策 C.取消自由贸易 D.强制劳动制度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近代时期有人说,建铁路“是臣下之利,非君上之利;是外洋之利,非中国之利;是一二人之私利,非千万人之公利。”这说明        (   )

A.修建铁路受到顽固势力的反对 B.铁路的发展对近代中国有害无利
C.在当时的中国不适宜修建铁路 D.修建铁路只是便于外国人经济侵略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申报》记载20世纪初中国文明婚礼的新现象:梳一东洋头,披件西洋衣,穿双西式履……无傧相催请跪拜起立之繁。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①近代工业文明的发展  ②近代西方思想的传播 
③近代文化教育的发展  ④中国封建制度的结束                                                  (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④ D.②③④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陈老爷做丝生意发起来的时候,老通宝家养蚕也是年年都好,十年中间挣得了二十亩的稻田和十多亩的桑地,还有三开间两进的一座平屋……可是以后,两家都不行了;老通宝现在已经没有自己的田地,反欠出三百多块钱的债,陈老爷家也早已完结。”根据以上内容推断,两家“发起来”的十年可能是      (    )

A.1853~1863年 B.1885~1895年 C.1912~1922年 D.1937~1947年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小李查资料时发现一段文字“公司是私家经营,有外籍技师一人,中国职工约100人,……它迄今还没有分付股息。因为这个缘故,同时又由于原料昂贵与日本纸的竞争,业务难以改进。此厂已濒于停业。”该公司应该是(   )

A.洋务企业 B.外商企业 C.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D.官僚资本主义企业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出现了一批近代企业,如继昌隆缫丝厂、江南制造总局,请你分析一下这两个企业的主要区别

A.使用机器生产还是手工劳动 B.对外国资金是否有依赖性
C.工资高低是否由技术决定 D.产品是否与市场发生直接联系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7世纪和18世纪初,西方人了解了中国的历史、艺术、哲学和政治后,完全入迷了。”然而,“l8世纪以来,欧洲人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更感兴趣”。导致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

A.中国自然资源丰富 B.工业革命的需求
C.中西交流的加强 D.世界市场的形成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小波在阅读历史文献时发现,很多国家在古代常用文字中有关“马”的词汇特别多;而现代常用文字中关于“马”的词汇少了很多,但关于“机”的词汇却多了。造成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

A.生态恶化,物种消失 B.传统文化的丧失和灭亡
C.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的转变 D.文字改革的必然结果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梁启超在《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中说:“何以哥氏(哥伦布)、维氏(达·伽马)之绩,能使全世界划然一新纪元,而郑君(郑和)之烈,随郑君之没以俱逝?”下列哪句最能从根本上解决梁启超的困惑…………………               (    )

A.中国人缺乏持久探险、创新的精神
B.支撑东西方航海活动的经济形态存在着巨大差异
C.郑和船队缺乏强有力的、持久的政府支持
D.西方拥有更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更加强大的武装力量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苏联工业化与资本主义工业化不同之处在于:

A.优先重点发展重工业 B.轻重工业同步进行
C.工业化与农业集体化协调发展 D.由城市扩展到农村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中国近代史综合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