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对于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表述正确的是( )
A.国共合作 |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全民族抗战 |
C.美国和苏联的帮助 |
D.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
日军军机电报第一号:“(1931年9月18日)晚上10点钟,暴戾的中国军队在北大营西侧,破坏南满铁路袭击守备队,双方正冲突中……冲突完全是由一些偶然因素引起的。”这段电文( )
A.真实地记录了当时的历史事实 | B.对研究日本侵华战争有一定价值 |
C.是研究卢沟桥事变的珍贵素材 | D.是别有用心的人伪造的史料 |
毛泽东诗词热情讴歌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奋斗历程。下列诗词按它们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②百万工农齐踊跃,席卷江西直捣湘和鄂。
③民族阵线,救国良方。四万万众,坚决抵抗。
④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A.②③①④ | B.②④③① |
C.④①③② | D.④②③① |
南京大屠杀主凶松井石根的前秘书、日本拓植大学讲师田中正明,曾于1984年出版《南京大屠杀的虚构》一书,此书受到了日本右翼分子的极端推崇。下列能够反驳南京大屠杀“虚构说”的证据有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①②③ |
某同学在撰写研究性学习论文的过程中,在图书馆查阅了以下资料:①《西安事变》 ②《八路军和新四军》③《国共合作宣言》。据此判断,该研究论文的题目应该是
A.国民大革命 | B.革命统一战线的形成 |
C.日军全面侵华 |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
《民国采访战》原名《我的中国岁月(1926---1941)》,讲述的是美国《纽约时报》驻华首席记者阿班对在华十五年适逢中华民国历经多变的回忆。下列事件,你认为阿班在华十五年的新闻报道有可能覆盖的是( )
①中共一大召开 ②北伐军收复汉口英租界 ③九一八事变爆发 ④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③ | D.①④ |
1937年7月10日的《蒋介石日记》中写道:“三、倭寇今又反攻卢沟桥,是其不达目的不止也。四、惟我已积极进兵北上备战,或可戢其野心。……此为存亡关头,万不能失守也。动员六师北运增援。如我不有积极准备,示以决心,则不能和平解决也。”下列关于这段材料说法正确的是( )
A.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蒋介石当时的心态 |
B.国民党奉行积极的全面抗战路线 |
C.只有武力一途能解决卢沟桥事变 |
D.日记不能作为历史学研究的证据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面是1960年我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抗日战争”内容的目录摘编。
第二十章 全国抗日战争的开始
第二十一章 两条战线、两个战场
1.抗日战争中的两条路线
2.国民党军队的大溃退
3.平型关大捷
4.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迅速发展
第二十二章 毛主席《论持久战》的发表和中国共产党的六届六中全会
第二十三章 国民党反共高潮的被击退和《新民主主义论》的发表
第二十四章 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
第二十五章 解放区的巩固和发展
第二十六章 国民党的黑暗统治和民主运动的开展
第二十七章 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1.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2.解放区军民大反攻和日寇的无条件投降
3.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目录提出一条修改建议,并说明修改理由。(所提修改建议及理由需观点正确,符合历史事实。)
1937年年底,《时代周刊》将1937年的年度人物选定为蒋介石,而不是连任的美国总统罗斯福或新登基的英国国王乔治六世。理由则是,“中国近代发生的事情,不仅仅构成一个警告,更是一个最后的信号,即白种人的负担将由一个更愿意承担的日本接过去。”《时代周刊》这一行动反映了
A.美国主流意识形态对于蒋介石主持抗大局的认可 |
B.美日远东格局的改变将直接决定于国民政府的态度 |
C.其对于中国已经开始的全中华民族抗战持悲观态度 |
D.其对于日本在远东地区的“积极进取”持赞赏态度 |
雅虎知识堂评价某战役“是国共合作、共创民族抗战伟业在战役上配合的典范……从阎锡山接受周恩来建议,建立战地动员会,到八路军吸收友军阵地战、阻击战经验,整个战役过程中无不闪烁着民族团结精神的光辉……同时也为新形势下的国共合作积累了经验。”它评价的战役是( )
A.太原会战 | B.淞沪会战 |
C.徐州会战 | D.百团大战 |
某一宣言称:承认三民主义为今日中国之必需,取消“苏维埃政府”,将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该宣言发表于( )
A.辛亥革命时期 | B.北伐战争时期 |
C.抗日战争时期 | D.解放战争期间 |
“根据统计,国民政府在1938—1940年先后组织的大战役有:南昌会战、随枣会战、第一次长沙会战、1939年冬季攻势、桂南战役、绥西作战和枣宜会战等。第七次战役规模相当大,地域涵盖华东、华北、华中和西南地区,每次日军投入的兵力均在8—10万,中国军队投入的兵力至少在20万以上。……两年间,国民党军队共毙俘日军263,251人,同时也付出了1,019,911人的重大伤亡。”材料要说明的观点是1938—1940年间
A.国民党和共产党都是抗日的中流砥柱 |
B.国民党的抗战,给日军沉重的打击 |
C.国共合作抗战,取得了抗战的胜利 |
D.人民群众积极支持抗战,给日寇沉重的打击 |
2014年12月13日是中国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每年12月13日国家举行公祭活动,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冥思厅的照壁上刻有“让白骨可以入睡,让冤魂能够安眠,把屠刀化铸警钟,把逝名刻作史鉴,让孩童不再惊恐,让母亲不再泣叹,让战争远离人类,让和平洒满人间。”这反映出中国人民的愿望是
A.勿忘历史,珍爱和平 | B.以史为鉴,科学发展 |
C.记住历史,忘记仇恨 | D.正视史实,历史不容篡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