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不忘历史才能更好地开创未来。”今年是抗日战争全面爆发73周年,以下有关抗日战争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的完全胜利
B.实现全民族团结抗战是抗日战争能够取得完全胜利的主要原因
C.中国共产党北上抗日的长征精神彰显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伟大意志
D.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及国际影响力的提升对新中国外交产生了积极影响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为七七事变后,我国著名画家张光宇所作漫画《“七七”与“切切”》。对这幅漫画理解比较准确的是

①认为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是自取灭亡
②坚信中国抗战必将取得胜利
③表明了日本人普遍反对战争
④日本军人对发动的侵华战争感到悲观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史学家写道:“我国正处在中国有史以来最大转变关头……第一次全民族
一心一意在血泊和瓦砾中奋争以创造一个赫然在望的新时代。”这里写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解放战争
C.五四运动 D.抗日战争
来源:近代中国的反侵略斗争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最近央视正在热播电视剧“八路军”,下列情节不可能出现的是( ) 

A.朱德就任八路军总指挥指导作战
B.彭德怀在华北指挥百团大战
C.开明地主当选为抗日民主政权参议员
D.八路军支援西安事变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为了对侵略战争提供更有效的支援,日本对华北资源的掠夺更为迫切。煤、铁等资源是日本掠夺的重点。以原煤为例,1936年,华北向日本及东北输出原煤为100万吨。日军占领华北后,输出量猛增至400万至600万吨。1941年,日本军方进一步规定华北每年向日本本土输送原煤800万吨。
  材料二20世纪70年代前,中东(主要为西亚地区)国家的石油资源被西方的垄断公司独占。1968年初成立的阿拉伯石油输出国组织,在维护成员国个体和整体权益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到1980年,该组织成员国石油收入达2090亿美元,比1970年增加52%。中东石油是重要的战略资源。为控制石油产地和保障能源安全,主要发达国家在中东地区展开了激烈的争夺。因此,这里战争不断,冲突不断。这就导致中东各国过高的军事支出和财政状况的恶化。
  ──摘编自高德步《世界经济通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日本对华北资源掠夺的主要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日本对中国资源的掠夺造成的严重后果。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主要发达国家争夺中东的目的及对中东产油国的影响;20世纪60年代末中东产油国为维护石油权益采取了什么重大举措?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70年代前后中东产油国经济状况的变化。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72年9月25日,周恩来在致田中角荣的欢迎辞中指出,“自从一八九四年以来的半个世纪中,由于日本军国主义者侵略中国,使得中国人民遭受重大灾难,日本人民也深受其害。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这样的经验教训,我们应该牢牢记住。”
(1)写出19世纪末至20世纪40年代日本侵华的重大事例。(至少3例)。概括指出这一阶段中日关系的基本特征。
材料二  2007年12月日本首相福田康夫在北大演讲词:……日中两国在各自的发展过程中,相互加强各种交流与合作,构筑起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紧密的关系。借用作为总理签署《日中和平友好条约》(1978年签订)的我的父亲的话来说,就是日中联合声明在两国之间架起了一座吊桥,而《日中和平友好条约》又使它变成了一座铁桥……在当今日中两国已经成为影响变化显著的亚洲地区乃至世界的稳定与发展方向的存在,全世界都在关注和期待着我们,我认为,日中两国的未来不是选择合作还是对立的问题,而是如何寻求有效的负责任的方式开展和平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构筑战略互惠关系,恰恰是时代潮流对我们的要求。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福田康夫所指的“吊桥”、“铁桥”各指什么事件?它使中日双方关系发生什么变化?
(3)福田康夫设想的中日关系发展方向是怎样的?有何积极意义? 

来源:中日关系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斯大林说:“只有当日本侵略者的手脚被捆住的时候,我们才能在德国侵略者一旦进攻我国的时候避免两线作战。”对这句话理解错误的是(  )

A.中国人民的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B.中国人民的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C.中国战场对其他战场作了战略配合
D.美英盟军对日作战,配合了苏德战场
来源:抗日战争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
材料一 中国第一次提出取消列强在华特权要求是在1919年的巴黎和会。第一个把取消不平等条约列入纲领的政党是中国共产党。1928年时国民政府大力宣传要摆脱不平等条约的束缚,并发起了一场“改订新约”运动。这一运动在客观上反映了人民的利益和愿望,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材料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习惯国际法对各国进行战争的权利没有加以限制,因此以使用威胁或武力而取得的条约与其它条约一样有效。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渐渐趋于把侵略视为非法,结果必然把侵略者强迫订立的条约视为无效。
材料三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德、奥两国作为战败国被取消了与战胜国中国之间的所有不平等条约和特权,有关情形记载于《凡尔赛条约》中。取消两个主要列强国家对华不平等条约及其势力范围,揭开了中国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序幕。在第二世界大战中,德意日三国处于同中国敌对国状态,中国政府依据国际惯例单方宣布废除中国与三国之间所有条约及特权。1943年国民政府分别与英美签订协议,宣布英美等国通过不平等条约攫取的治外法权等侵略特权均被废除。
材料四  1946年到1947年,蒋介石政府先后又与美国签订了《中美通商条约》、《中美航空航海条约》和《青岛基地协定》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1)材料一中在1919年巴黎和会上提出取消列强在华特权要求的政府是什么政府?中国的正义要求未能得到满足的原因是什么?
(2)材料三中体现近代中国在废约问题上取得了哪些成果?据材料一、二、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是什么?能否据这些成果说明“废约”运动取得了彻底胜利?为什么?
(3)材料四中的现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你认为中国人民长期的“废约”运动最终是怎样的结局?

来源:湖南师大附中2010届高三第三次月考试卷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世纪30年代,日本大肆侵略中国。为了达到灭亡中国的目的,日本使用了一切最为残酷的手段。其中在武器方面使用了(  )①化学武器  ②细菌武器  ③核武器  ④导弹

A.①②③ B.①②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我们正处在中国有史以来最大转变关头,……第一次全民族一心一意地在血泊和瓦砾场中奋争以创造一个赫然在望的新时代。”史学家张萌麟在这里写的“新时代”是指

A.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抗日战争 D.全面内战
来源:抗日战争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日两国经历了二千多年的交往,五十多年的战争,跌宕起伏,观察下列三幅反映中日关系的图片,结合图片提供的信息回答问题 

(1)三幅图片分别反映了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2)试分别对图一、图二两种场景,从战争领导、民众参与、国际环境三个方面比较中国在这两次战争中不同结局的原因。

来源:2010届高三必修一模块各地历史模拟题汇编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为日本无止境之侵略所逼迫,兹已不得不实行自卫,抵抗暴力。”国民政府的上述宣言发表于下列哪一事件发生后不久?

A.九一八事变 B.七七事变 C.一二八事变 D.八一三事变
来源:扬州市高三第一学期期中历史调研测试题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仔细观察右边两幅图片,二者之间的关系是

A.前者是后者的根本保证
B.前者破坏了后者
C.后者是受前者的启发发表的
D.前者为后者提供了基础
来源: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实验中学2009届历史月考试题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研究课题小组在对民族复兴问题的研究中搜集到了以下几组史料,阅读后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1941年中国共产党发表《为抗战四周年纪念宣言》中说:“四年以来,全国军民奋起抗战,不顾牺牲,不怕困难,前赴后继,再接再厉,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度过了许多的难关,卒能使敌寇胆寒,环球心折,奠定了民族复兴的基础,产生了新中国的雏形。”                           ——王侩林《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若干问题研究》
(1)指出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复兴问题上的认识是什么?抗日战争是怎样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而使“环球心折”的?
【材料二】  1937年,红星照耀西方。该年1月,在美国《生活》杂志上,惊异的出现了毛泽东的头像。在斯诺为他拍摄的一系列照片中,那张头带八角帽,神情沉着,面容清癯的肖像无疑最为著名。



2,4,6

 

                  ——《复兴之路》环球时报

(2)结合你的理解,简述“红星”是如何“照耀西方”的
【材料三】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从衰败到复兴的转折点。抗战胜利后,民族复兴之路遭遇到艰难的国际政治环境,而(改革开放前长期进行的)经济积累又奠定了后来经济腾飞的基础。
(3)如何理解“民族复兴之路遭遇到艰难的国际政治环境”?改革开放前长期进行的“经济积累”涉及到哪些主要历史事件?
【材料四】 “21世纪始于1978年”,这是英国《卫报》专栏作家的断言。因为哪一年“是邓小平在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的年份---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始从平均主义向市场经济走出了尝试性的一步,它创造了一个完全不同的历史”。   
(4)这个“完全不同的历史”有什么主要表现?结合上述史料及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民族复兴的梦想会在1946年破灭却在1978年变成现实?
(5)对中华民族复兴问题的认识, 观点一是“中国不可能复兴,因为它存在太多的麻烦问题。” 观点二是“中华民族必然会崛起和复兴,这是历史的必然。”
依据这两种观点,谈谈你自己的看法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关于抗战胜利的意义评述不恰当的是
A 是中国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帝斗争的胜利 B 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贡献
C 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D 结束了半殖民地的历史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抗日战争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