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革命精神。你认为下列革命精神按
出现的先后顺序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①“五四精神” ②延安精神
③井冈山精神 ④长征精神
A.①③④② | B.①②③④ | C.①②④③ | D.①④②③ |
20世纪40年代,朱自清总结了人们的普遍心情:“胜利到来的当时,我们喘一
口气,情不自禁的在心头描画着三五年后可能实现的一个小康时代……但是胜利的欢呼闪电
似的过去了,接着是一阵阵闷雷响着。这个变化太快了,幻灭得太快了。”当时人们的普遍
愿望是( )
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 B.要和平,争民主 |
C.还我河山,守土抗战 | D.打倒列强,除军阀 |
“祝捷的炮像雷声响,满街的爆竹,烟火飞扬。漫山遍野是人浪!笑口高张,热
泪如狂”。诗人罗家伦在《凯歌》中描绘了中国人民欢庆抗日战争胜利的狂欢景象。抗日战
争的胜利( )
①使中国走上了独立、民主、富强的道路
②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③是中国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帝斗争
④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蒋介石在1937年南京失守后发表告国民书,声称:“中国持久抗战,其最后决胜
之中心,不但不在南京,抑且不在各大都市,而实寄于全国之乡村与广大强固之民心。”这
说明( )
A.国民党开始寻求和共产党合作抗日 |
B.国民党号召全国民众奋起抵抗侵略 |
C.国民党准备发动群众开辟敌后战场 |
D.国民政府统治被推翻面临严重危机 |
电视剧《亮剑》成功地塑造了八路军独立团团长李云龙和国民党晋绥军某部团长
楚云飞的形象。图是该剧人物李云龙和楚云飞共同抗日的情景,你认为出现该情景的原因
是( )
①国共两党的阶级立场相同
②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③国共两党坚持的抗战路线相同
④中日民族矛盾成为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④ | D.①③ |
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媒体大多采用临时增刊的形式,大量报道日本从满洲事
变到全面侵华的照片。下列报道与史实不符的是
A.占领海南 | B.贺南京陷落 | C.救民于水火 | D.欢呼胜利 |
1937年4月清明节国共两党派代表同祭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陵,林伯渠代表中
共宣读了毛泽东亲自撰写的祭文;2012年4月清明节前台湾当局领导人马英九率台湾官员
在台北主持遥祭黄帝陵典礼,意欲凸显“慎终追远”、“源远流长”等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
是高于政治层次的文化历史层次。对两次祭奠黄帝陵共同传达的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①民族认同推动国共合作 ②文化认同推动民族凝聚力
③救亡图存激发民族认同 ④海峡两岸认同“一个中国”
A.①④ | B.①② | C.①③ | D.②④ |
1945年8月14日,日本天皇在《停战诏书》中说:“前者,帝国所以向美英两
国宣战,实亦为希求帝国之自存与东亚之安定而出此,至如排斥他国主权,侵犯其领土,固
非朕之本志。然自交战以来……战局并未好转……如仍继续交战,则不仅导致我民族之灭亡,
并将破坏人类之文明……此朕所以饬令帝国政府接受联合公告者也。”从日本天皇的这一公
告中,不能看出
A.日本发动战争是为了维护东亚地区的和平 |
B.日本天皇仍然为其侵略战争进行辩解 |
C.日本接受战败史实,准备向盟国方面投降 |
D.日本对其发动的侵略战争缺乏客观、理性的认识 |
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积极组织抗战。1937年11月20日,南京国民政府发表
宣言:“淞沪一隅,抗战亘于三月,各地将士,闻义赴难,朝命夕至,其在前线,以血肉之
躯,筑成壕堑,有死无退。”淞沪会战的积极作用在于
A.取得了抗战以来的首次胜利 |
B.推动了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 |
C.粉碎了日军迅速灭亡中国的计划 |
D.扭转了抗战初期的不利局面 |
该图所示为蒋介石的一封信件的摘抄,来源于国民政府军委会战时新闻检查局档
案。由此可见,当时
A.蒋介石反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
B.蒋介石主张攘外必先安内政策 |
C.国共第二次合作破裂,内战开始 |
D.国共两党既相互合作又舆论斗争 |
阅读下列材料:
近代史上,列强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和船坚炮利的军事优势,屡屡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逼签条约,严重践踏了中国的国家主权,使中华民族陷入生死存亡的危机之中。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全国人大十届二次会议期间,温家宝总理在答记者问时,引用了清末诗人丘逢甲的诗词《春愁》:“春愁难遣强看山, 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 去年今日割台湾。”
【材料二】于右任是参加辛亥革命的国民党元老。在1962年1月24日病重时在台湾写下《望大陆诗》:“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远不忘。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材料三】 我们中国人民,半个世纪以来受尽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欺凌……现在这个万恶的敌人,已被中、苏、美、英的联合力量所打倒了。……这的确是我中华民族百年来未有的大事,值得全国同胞的热烈庆祝。
————1945年9月5日《解放日报》社论《庆祝抗战最后胜利》
【材料四 】1972年9月日本内阁总理大臣访问中国,并在北京发表联合声明,宣布两国结束不正常状态;中国放弃对日本的战争赔款要求;中国政府重申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日本政府表示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宣布即日起建立外交关系.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这首诗写于哪一年?请分析战争中交战双方的态度及其最终结果
(2)我国中央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政策是什么?基本原则又是什么?
(3)抗日战争的胜利是“我中华民族百年来未有的大事”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
(4)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回答:中日建交的直接背景是什么?中日的建交有什么历史意义?你认为当今制约中日关系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该表是《1937—1942年国民党军队阵亡人数统计表》,它所反映的历史信息是( )
年份 |
1937 |
1938 |
1939 |
1940 |
1941 |
1942 |
阵亡人数 |
125130 |
249213 |
169562 |
339530 |
144951 |
87719 |
A、正面战场始终是抗日的主要战场 B、国民党军为抗日作出了重大贡献
C、国民党领导抗战取得了伟大胜利 D、国共合作是抗战胜利的根本保障
阅读下列材料:
2005年4月26日至5月3日,连战先生从台北出发,先后到达祖国大陆的南京、北京、西安、上海等城市,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的双手终于握到了一起,并发表了“三项体认”和“五个促进”的新闻公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和平之旅”的第一站南京,刚下飞机的连战说:“对中国国民党来讲,南京是一个具有历史连接、感情连接的地方……是‘国父’以及创党总理中山先生的陵寝所在地……”
材料二 党史研究专家李新在《国共关系七十年·序》中指出:在当代中国的政治舞台上,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是举足轻重的两个政党。从本世纪20年代以来,国共两党经历了两次合作……国共两党关系在某种程度上左右了中国历史的进程,影响到中华民族的昌盛……
材料三 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谋求台海和平稳定,促进两岸关系发展,维护两岸同胞利益,是两党的共同主张。
——中国共产党总书记胡锦涛与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会谈新闻公报
请回答:
(1)20世纪的二十年代,国共两党实行了首次合作。国共两党首次合作实现的标志是什么?合作后共同开展了什么运动?
(2)1937年,为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日本制造了什么事变?为实现全民族抗战,国共再次携手合作。请指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
(3)“九二共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目前,祖国大陆提出的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政策是什么?
(4)从国共两次合作过程中,你得到了哪些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