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位历史学家感叹说:“世界上没有一个以农村社会作基干,不具实质上的统一,衣食未果的国家,打败一个工商先进国家的先例。”下面否定了这一观点的历史事件是( )
A.16世纪晚期的英西战争 | B.17世纪中后期的英荷战争 |
C.18世纪中期的英法战争 | D.20世纪30-40年代的中国抗日战争 |
蒋介石在1937年南京失守后发表告国民书,生称:“中国持久抗战,其最后决胜之中心,不但不在南京,抑且不在各大都市,而实寄于全国之乡村与广大强固之民心。”这说明
A.国民党开始寻求和共产党合作抗日 |
B.国民党号召全国民众奋起抵抗侵略 |
C.国民党准备发动群众开辟敌后战场 |
D.国民政府统治被推翻面临严重危机 |
1940年八路军总部电令:由于“国际情势的变动、我西南国际交通被截断、国内困难增加,敌有于八国进攻西安,载断西北交通之消息……因此,我军应积极的行动……”从中可推测我军采取的行动是 ( )
A.召开洛川会议,开辟敌后战场 | B.配合国民党军队进行太原会战 |
C.在华北对日军进行百团大战 | D.积极进行根据地的建设 |
五四运动主将之一、著名学者罗家伦在为迎接抗战胜利的《凯歌》中写道:“祝捷的炮声像雷声响,满街的爆竹,烟火飞扬。满山遍野是人浪!笑口高张,热泪如狂”。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功绩包括①消除了中国党派间的分歧②促进了世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③取得了反帝斗争的伟大胜利④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下列事件属于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是
①虎门销烟 ②淞沪会战 ③辽沈战役 ④百团大战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从云南腾冲到湖南怀化,跨越千山万水,穿越历史尘烟,92岁的怀化籍中国远征军老战士尹秀强(1917年出生,1932年离家谋生,“七七事变”后,主动投军,加入国民革命军抗日阵营)用77年的岁月,近乎一辈子的光阴走过。经历一段遥远的路程,2009年10月26日,终于回到他出发的地方——怀化市鹤城区黄金坳镇水环口村。关于中国远征军,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远征是为确保滇缅公路这条国际交通线 | B.救出了被围的英军七千多人 |
C.开辟了抗日战争中的国外战场 | D.1944年初,在英美军队的配合下,击败侵缅日军 |
抗战的胜利为民主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其含义是指
①抗战使人民力量空前壮大
②通过抗战,中共提高了威望,扩大了影响
③抗战使中国共产党在军事上占有优势
④抗战中,中共加强了自身建设,更加成熟
A.①②④ | B.②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③④ |
1945年4月27日毛泽东在为延安《解放日报》写的社论中曾说:“一九四二和一九四三两年先后开始的带普遍性的……,曾经分别地在精神生活方面和物质生活方面起了和正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两个环子,如果不在适当的时机抓住它们,我们就无法抓住整个革命链条,而我们的斗争也就不能继续前进。”“两个环子”指的是
A.整风运动和大生产运动 | B.三二制原则和精兵简政 |
C.三二制原则和土地改革 | D.反扫荡斗争和整风运动 |
中共“七大”的重大意义不包括
A.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
B.提出了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 |
C.实现了全党空前的团结和统一 |
D.为抗日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作了重要准备 |
1939年,国民政府政策重心发生转变的直接原因是
A.国民党军队在战场上接连失利 | B.汪精卫集团叛国导致国民党分裂 |
C.日本实行以政治诱降为主的政策 | D.美英的注意力集中于欧洲战场 |
在抗日根据地建设的措施中,适应现实要求的经济内容是:( )
A. | 打土豪分田地 |
B. | 废除封建债务 |
C. | 限制富农经济 |
D. | 减轻封建剥削 |
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最重要的原因是( )
A.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 | B.有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 |
C.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合力 | D.有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共同支援 |
从“九一八”事变到“八一三”事变,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特点是( )
A.从民主抗日为主到政府抗战为主 | B.从反蒋抗日到全民族抗战 |
C.从国民政府领导到共产党领导 | D.从片面抗战发展到全面抗战 |
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一结论的依据是
A.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大大增强 | B.中国的国际地位空前提高 |
C.人民民主力量得到壮大 | D.国民党反动派势力削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