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中国共产党曾发表社论称赞美国是“资本主义世界最典型的民主国”,和苏联并为“民主世界的双璧”。该社论发表的背景是:
A.罗斯福新政成功实施 | B.世界反法西斯阵营团结合作 |
C.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 D.中国实行改革开放 |
亚洲历史上曾经创造了辉煌的文明,近代随着日本军国主义崛起却兵戎相见,面对未来,回顾历史,亚洲该缔造一个怎样的亚洲是值得世人思考的问题。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海路的开辟则在公元前111年徐闻县设置之后,汉武帝为了宣扬汉王朝的富庶、强盛和威德,满足宫庭奢侈生活的需要,派船队携带黄金、丝织品等,从雷州半岛的徐闻出发,因缺乏风帆和指南针,故沿北部湾直至越南海岸一路南行,用了近一年时间,绕过马六甲海峡,到达印度南部、再转斯里兰卡,然后将沿途交换的物品载回中国。这就是史书所记“自日南障塞,徐闻、合浦船行可五月,有都元国。……黄支之南,有已程不国,汉之译使自此还矣”的史料所反映的情况。也就是著名的“海上丝绸之路”,也称“香料之路”或“陶瓷之路”。
汉代“海上丝绸之道”的开通,犹如一条文化纽带,把居住异域的各民族连在一起,推向世界文明的大舞台。
材料二 作为一个民族国家,中国是由于日本的大举入侵和举国抗战体制的形成,才在当时条件下最大限度地实现了统一,国人的民族意识也因此得以极大提升。我们说,抗日战争使近百年饱受分裂之苦的中国重新统一起来了,增强了国民对国家认同的程度和对政府的监督程度,它自然也就促进了国民对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关心和参与,从而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枢纽。
——杨奎松《抗战燃起中国现代国家梦想》
材料三 2015年3月28日上午,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在海南省博鳌开幕。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强调亚洲要迈向命运共同体、开创亚洲新未来,必须在世界前进的步伐中前进、在世界发展的潮流中发展。我们要通过迈向亚洲命运共同体,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指出,本届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以“亚洲新未来:迈向命运共同体”为主题,可谓恰逢其时,既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有长远的历史意义。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联合国成立70周年,万隆会议召开60周年,东盟共同体建成之年。这是值得人们纪念的重要年份,也是激发人们铭记历史、鉴往知来的重要时刻。
——新浪新闻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代开辟海上丝绸之路的背景。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抗日战争为什么“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枢纽”?
(2)阅读材料三,结合材料二,从汲取战争教训,维护世界和平的立场出发,概括指出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关系,并简要说明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
1937年2月,中国共产党致电国民党,提出了“召集各党、各派、各界、各军的代表会议,集中全国人才,共同救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政府改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接受南京中央政府与军事委员会之指导”等主张。这表明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
B.中国共产党将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交给了国民党 |
C.中国共产党积极推动国共两党的第二次合作 |
D.中国共产党内出现在右倾投降主义错误倾向 |
下表是抗战时期,中日双方报刊上登载的部分战役中日方伤亡情况的统计数据
战役名 |
中方统计 |
日方统计 |
平型关战役 |
歼灭日军1000余人 |
亡167人,伤94人 |
武汉会战 |
毙伤日军20万余人 |
自身伤亡3万余人,因病减员6.7万余人 |
徐州会战 |
毙伤日军5万余人 |
伤亡3.2万余人 |
百团大战 |
毙伤日军2万余人、伪军5000余人,俘日军280余人、伪军1.8万余人 |
亡302人,伤1719入,皇协军(伪军)伤亡失踪1202人 |
根据这些数据,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国共合作共同抗击侵略者 B.日方的统计数据比较可信
C.双方开展激烈的宣传攻势 D.八路军是抗战的中流砥柱
《空军的处女战》一文中写道:“八月十四日,中国空军在抗日的民族解放战争中第一次显示了英勇的姿态,上海三百万民众怀着同样的又惊又喜的心情,仰着头,亲眼看见了她的英勇的战斗姿态。这惊喜将立即随着捷报扩大到全中国,抚慰着四万万颗跳跃不已的心。”对中国政府组织的此次会战理解正确的是
A.中国获得了最后的胜利 |
B.打破了日军“三月亡华”的狂妄计划 |
C.是国共合作抗日的典型 |
D.各界民众大力支持而政府态度消极 |
如果要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革命传统教育,你可以选择的实地考察路线是
A.江西井冈山——贵州遵义——陕西延安 |
B.广州虎门——南京中山陵——北京圆明园 |
C.南京天王府遗址——北京故宫——沈阳伪皇宫 |
D.上海“淞沪会战纪念馆”——枣庄“台儿庄战役纪念馆”——威海“甲午海战纪念馆”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937年,日本侵略军制造卢沟轿事变。12月,日军攻陷南京以后,对南京的和平居民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 |
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组织多次战役,抵抗日军侵略,中国共产党在敌后广泛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 |
1942年,美、英、中等26个国家签订反对德、意、日侵略的《联合国家宣言》,组成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 |
2012年以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多次参拜靖国神社,发表讲话称:“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审判是战胜国做出的裁决”,重申“侵略定义未定论”,推动修改《和平宪法》。 |
——摘编自《中日关系大事记》
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任选其中两个角度,说明2015年中国政府高调举办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的现实意义。(角度明确,史论结合。)
美国记者曾生动地记述抗日根据地:"如果你遇见这样的农民--他的整个一生都被人欺凌,被人鞭答、被人辱骂……你真正把他作为一个人来对持,征求他的意见,让他投票选举地方政府……让他自己决定是否减相减息。如果你做到了这一切,那么,这个农民就会变成一个具有奋斗目标的人。"这一记述表明,抗日根据地( )
A. |
农民的抗日热情得到激发 |
B. |
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 |
C. |
国民革命的任务得以实现 |
D. |
排除了国民党的影响 |
1943年8月,国民党颁布《抗战期间宣传名词正误表》,把"亲日派""长征时代""争取民主""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归为"谬误名词",禁止刊载,这反映了国民党( )
A. |
努力缓和与其他党派的关系 |
B. |
竭力塑造战时政府的形象 |
C. |
与中共争夺抗战的领导权 |
D. |
力图维护一党专政的局面 |
1937年8月,毛泽东强调要"发挥红军的特长",创建根据地,开展游击战,钳制与消灭敌人。在此原则指导下,人民军队( )
A. |
粉碎了第三次"围剿" |
B. |
变敌后为抗日的战场 |
C. |
赢得长征的伟大胜利 |
D. |
取得台儿庄战役大捷 |
美国《时代》载:“每位关心要闻的读者都知道,在1937年,日本的战争机器……(在上海)被卡住了13个星期之久,它的时间表第一次被中国的战争机器粉碎了。”这段话评述的是( )
A.卢沟桥抗战 | B.淞沪会战 | C.太原会战 | D.台儿庄战役 |
南京见证了风云变幻的中国近代史,今天,南京已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97年7月1日,位于南京下关的静海寺内悬挂起一尊大铜钟。钟的主体高1.842米……四周铸有许多“回”形图案……现在,每天前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每年8月29日,社会各界人士都要组织一次盛大的撞钟仪式,重温历史,警钟长鸣。静海寺因为浓缩着中国近代厚重历史而成为南京这个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一景。
——《光明日报》
材料二 中山陵是孙中山先生的陵墓,位于紫金山麓,坐北朝南,建筑宏伟。其祭堂的门楣上刻有“民族、民权、民生”横额。中山陵每年吸引观光游客达500万人次,2015年10月3日至5日3天里,该景区日接待量接近15万人次,创下日接待量的最高纪录。其中,来自海外的游客较之往年增加四成。
材料三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毛泽东(1949年4月)
请回答:
(1)南京静海寺的大铜钟高1.842米,四周铸有许多“回”形图案,并选择在1997年7月1日悬挂,这跟哪两个历史事件有关?根据材料二,分析中山陵成为旅游胜地的主要原因。
(2)材料三中,毛泽东诗词反映了哪一重要历史事件?有何伟大意义?
(3)上述材料反映了南京在中国近代史上三个不同时期的历史命运。请运用阶级分析的观点对其原因作一探究。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军队阵亡人数统计表
年代 |
阵亡人数 |
1937 |
125 130 |
1938 |
249 213 |
1939 |
169 562 |
1940 |
339 530 |
1941 |
144 951 |
——摘自《抗日战争研究》1997年第3期
材料二 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在于使已经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抗战。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的胜利。
——毛泽东《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
材料三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改变了国家的命运,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创造了历史契机。……抗日战争的胜利,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使中华民族避免了遭受殖民奴役的厄运。抗日战争的胜利,还结束了日本在台湾50年的殖民统治,使台湾回到祖国怀抱。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中国参与发起成立联合国并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李长春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5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如何评价国民党正面战场?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
“1938年3月底到4月初,他们遇到了军队的英勇抵抗,伤亡达三万之众,这是自南京沦陷后中国方面的第一个大捷。”该材料所描述的是( )
A.平型关战役 | B.台儿庄战役 |
C.枣宜会战 | D.百团大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