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根据统计,国民政府在1938—1940年先后组织的大战役有:南昌会战、随枣会战、第一次长沙会战、1939年冬季攻势、桂南战役、绥西作战和枣宜会战等。第七次战役规模相当大,地域涵盖华东、华北、华中和西南地区,每次日军投入的兵力均在8—10万,中国军队投入的兵力至少在20万以上。……两年间,国民党军队共毙俘日军263,251人,同时也付出了1,019,911人的重大伤亡。”材料要说明的观点是1938—1940年间

A.国民党和共产党都是抗日的中流砥柱
B.国民党积极抗战,给日军沉重的打击
C.国共合作抗战,取得了抗战的胜利
D.人民群众积极支持抗战,给日寇沉重的打击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美国记者史沫特莱曾对一场战役作这样报道:“整个华北地区,从晋北山区到东海岸.从南面的黄河到北面的长城,都成了战场,……一百团人打击了敌人在华北的整个经济、交通线和封锁网,战斗是炽烈而无情的。”对上述战役理解正确的是

A.发生于抗日战争的防御阶段
B.是抗日战争以来的首次大捷
C.当时中国的主要矛盾是中日民族矛盾
D.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所示事件产生的影响是

A.中日民族矛盾开始上升为主要矛盾
B.加速并促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终建立
C.中国政府正式对日宣战
D.使中国的政治中心被迫由北往南移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英国《泰晤士报》对淞沪会战发表社论说:“中方伤亡固极惨重,但十周之英勇抵抗,已足造成中国堪称军事国家之荣誉,此乃前所未闻者……彼等竟守至十周之久,此种奇迹,自属难能可贵,上海一隅之抵抗,对于整个中国均有极大之影响。”对材料中强调的淞沪会战对整个中国的“极大之影响”理解正确的是(     )

A.淞沪会战开启了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局面
B.淞沪会战显示了国民政府的抗战决心,坚定了全国人民坚持抗战的信心
C.淞沪会战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
D.淞沪会战扭转了中国抗战的不利局面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46年,远东国际军事法庭起诉日本法西斯战犯的其中一项罪行为“违反人道罪”。法庭采信的事实依据可能是(    )

A.日本“征服满蒙”的武装侵华方针
B.扶植傀儡政权对中国实行殖民统治
C.违反国际公法研制并使用化学武器
D.利用谍报人员窃取中国的军事机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曾任国民党陆军总司令的张发奎在回忆录中写道:“他(蒋介石)坚持抗战到底誓不投降,为了这一点,我钦佩他,事实上这是很难坚持的,这八年是相当艰难的岁月,但他从未动摇过决心。在日本提出看来比较合理的条件时,蒋先生仍拒绝接受和议。”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肯定了蒋介石坚定抗战的意志             ②赞成蒋介石坚持全面抗战路线
③个人回忆带有较强的主观色彩             ④是研究国民党抗战的重要史料

A.①② B.②④
C.①③④ D.③④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4年9月1日,民政部公布了首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与英雄群体名录。下图为该名录构成示意图,从中可得到的正确认识是

A.八路军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中流砥柱作用
B.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
C.抗日英烈都牺牲于1937年—1945年间
D.国民政府的军队在抗战中发挥重要作用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同学在总结“中国共产党光辉历程”这一专题内容时,自制了多张学习卡片,下图为其中一张,请指出有几处错误 
 

A.1处 B.2处 C.3处 D.4处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民国采访战》原名《我的中国岁月(1926---1941)》,讲述的是美国《纽约时报》驻华首席记者阿班对在华十五年适逢中华民国历经多变的回忆。下列事件,你认为阿班在华十五年的新闻报道有可能覆盖的是( )。
①中共一大召开  ②北伐军收复汉口英租界  ③九一八事变爆发  ④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抗战期间,国民党在正面战场上组织多次战役抵抗日军的侵略。1938年4月9日路透社电讯说:“英军事当局对于中国津浦线之战局极为注意,最初中国军队获胜之消息传来,各方面尚不十分相信,但现在证明日军溃败之讯确为事实。”电讯中的“中国军队获胜”是指( )。

A.淞沪会战 B.平型关大捷
C.台儿庄战役 D.枣宜会战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有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说法,符合史实的是( )。
①组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背景是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最主要矛盾
②1936年12月12日的西安事变,揭开国共两党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
③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布了国共合作宣言,标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④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全民族共同抗日的战线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42年春,罗斯福总统说:“假如没有中国,……有多少师团的日本兵可以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打下澳洲、印度,打败俄国。”在这段话中罗斯福

A.暗示澳洲、印度、俄国将面临日本更大规模的侵略
B.试图说服美国政府尽快对日宣战
C.肯定了中国战场对抗击日本法西斯起了重要作用
D.对中国抗战作出的重大牺牲表示同情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地图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阅读下面两幅地图
 
从两幅地图中提取两项中国革命形势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对同一历史事件,不同的立场会有不同的历史认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胜的日本确保了侵略中国东北的桥头堡,获得的巨额战争赔款加快了以军需产业为中心的产业化。同时镇压了抵抗日本侵略的东学农民运动,强迫进行甲午改革,扩大了对朝鲜的影响力。以甲午战争为契机,长期延续的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国际秩序宣告瓦解。
——韩国国定教科书
材料二 日清战争是作为欧美式近代立宪国家而发展的日本与中华帝国的决战。被称为“沉睡的狮子”而让人惧怕其潜力的清朝,与世界的预料相反,一下子就败给了新兴的日本,自古以来东亚所持续的中华秩序崩溃了。其后,列强诸国群聚清朝,马上获得了各自的租借地(借用他国领土的土地),构筑了进入中国的立脚点。
——日本扶桑社出版的《新编历史教科书》
请回答:
(1)据材料一说明韩国史学界普遍关注甲午战争的主因。
(2)据材料指出韩、日教科书认为甲午战争对东亚历史和世界历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结合所学,谈谈甲午战争对大清王朝造成的强烈冲击。
(3)扶桑版日本教科书中关于“日清战争”的阐述,哪些是中国史学界认可的事实?哪里又是中国人民不能接受的?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太原会战中中央军、晋军正面防御,八路军攻击敌军两翼。115师切断了忻口与张家口、北口的敌军交通线;120师切断了忻口与大同的交通线;129师陈锡联偷袭了阳明堡机场,削弱了日军对山西战场的空中威胁……这说明

A.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互相配合 B.太原会战是国共合作抗战的典型
C.中共领导的八路军是抗战主力 D.太原会战是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抗日战争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