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937年,日本侵略军制造卢沟轿事变。12月,日军攻陷南京以后,对南京的和平居民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 |
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组织多次战役,抵抗日军侵略,中国共产党在敌后广泛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 |
1942年,美、英、中等26个国家签订反对德、意、日侵略的《联合国家宣言》,组成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 |
2012年以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多次参拜靖国神社,发表讲话称:“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审判是战胜国做出的裁决”,重申“侵略定义未定论”,推动修改《和平宪法》。 |
——摘编自《中日关系大事记》
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任选其中两个角度,说明2015年中国政府高调举办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的现实意义。(角度明确,史论结合。)
某次战役后,毛泽东致电朱德、彭德怀:“庆祝我军的第一个胜利”,“此役的意义正是一场最好的政治动员”。蒋中正也两次致电祝贺嘉勉,团内各党派团体纷纷致电祝贺。从整个抗日战争的历史看,它震动全国,意义深远。文中的“此役”是指
A.太原会战 | B.平型关战役 |
C.百团大战 | D.台儿庄战役 |
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解放战争分别推翻或动摇了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国民党政府,构成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三次高潮。这“三次高潮”一致的是
①革命对象 ②革命结果 ③指导思想 ④革命性质 ⑤革命任务
A.①②③ | B.③④⑤ |
C.①③ | D.④⑤ |
新民主主义革命中,下列史实发生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中共诞生 ②北伐战争 ③淞沪会战 ④渡江战役
A.①②③④ | B.①③②④ |
C.①③④② | D.②①③④ |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
A.日本不断扩大侵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
B.中共制定了正确的方针 |
C.国民政府对日态度发生了变化 |
D.卢沟桥事变的爆发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对同一历史事件,不同的立场会有不同的历史认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战胜的日本确保了侵略中国东北的桥头堡,获得的巨额战争赔款加快了以军需产业为中心的产业化。同时镇压了抵抗日本侵略的东学农民运动,强迫进行甲午改革,扩大了对朝鲜的影响力。以甲午战争为契机,长期延续的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国际秩序宣告瓦解。
——韩国国定教科书
材料二、日清战争是作为欧美式近代立宪国家而发展的日本与中华帝国的决战。被称为“沉睡的狮子”而让人惧怕其潜力的清朝,与世界的预料相反,一下子就败给了新兴的日本,自古以来东亚所持续的中华秩序崩溃了。其后,列强诸国群聚清朝,马上获得了各自的租借地(借用他国领土的土地),构筑了进入中国的立脚点。
——日本扶桑社出版的《新编历史教科书》
请回答:
(1)据材料一说明韩国史学界普遍关注甲午战争的主因。
(2)据材料指出韩、日教科书认为甲午战争对东亚历史和世界历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扶桑版日本教科书中关于“日清战争”的阐述,哪些是中国史学界认可的事实?哪里又是中国人民不能接受的?
1940年8月26日,中国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致电朱德:“顽寇陆续增兵,企图扫荡华北,截断我西北国际交通,兄等抽调劲旅,事以迎头袭击,粉碎其阴谋毒计,至深佩慰。”该电文证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战
A.策应了远征军赴缅作战的行动 | B.支持了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敌 |
C.配合了国民党徐州会战的进行 | D.打通了海外援华的物质通道 |
“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所以,政府必特别谨慎,以临此大事,全国国民亦必须严肃沉着,准备自卫”(蒋介石1937.7.17庐山)结合时代背景,各方对此讲话的态度错误的是( )
A.国民党尽管还犹豫但已经准备作战 | B.共产党加快了二次国共合作的步伐 |
C.日本对中国施以更猛烈的军事打击 | D.英美各国加大了对中国的支持力度 |
台湾国民党印发“勇士国魂”月历,内页列出的抗日将领中,首次出现1942年牺牲的共产党将领左权。是基于
A.中共提出“一国两制”政策 | B.国共两党曾抗击共同的敌人 |
C.国共双方消除意识形态矛盾 | D.国共双方达成“九二共识”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1894年10月,日本发布由日本中国通宗方小太郎撰写的《开诚忠告十八省之豪杰》檄文,文中提到:“满清氏元(原)塞外之一蛮族,既非受命之德,又无功于中国,乘朱明之衰运,暴力劫夺,伪定一时,机变百出,巧操天下……虽然,我国之所惩伐在满清朝廷,不在贵国人民也;……夫贵国民族之与我日本民族同种、同文、同伦理,有偕荣之谊,不有与仇之情也。”
——据维基百科
材料二 李鸿章在马关谈判会场,曾做长篇演说,其中明言:“此次战争,实获两个好的结果:其一,证明欧洲式之陆海军组织及作战方法,并非白种之民族所独擅,黄种之民亦可应用并取得成功:其二,贵国之长足进步,使我国从长夜迷梦中觉醒,得益匪浅。”.
——《马关议和中日谈话录》
材料三 见下表
抗日战争前夕《中日国力、军力对比简表》
项 目 |
国力 |
军力 |
||||||||
工业总产值(亿美元) |
生铁产量(万吨) |
钢产量(万吨) |
石油产量(万吨) |
现代工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例 |
总兵力 (万 人) |
有训练的后备兵源(万人) |
军舰(艘) |
军舰总位(万吨) |
飞机 (架) |
|
中 国 |
13.6 |
95.9 |
55.6 |
0.02 |
10% |
202.9 |
50 |
66 |
5.9 |
600(作战305) |
日 本 |
60 |
239.7 |
635 |
39.3 |
80% |
60余 |
409.7 |
200 |
77.1 |
2625 |
——据人民版历史教材必修一教参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日本出兵中国的目的?结合所学知识批驳这一错误论调。
(2)李鸿章认为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的重要意义是什么?请结合此后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重大事件予以说明。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在抗日战争中的劣势。在此等劣势下,中国为什么仍然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教材标题(即“伟大的抗日战争”)的理解。
南京失守后的第三日,蒋介石发表《告全国国民书》,称:“最后决胜之中心,不但不在南京,抑且不在各大都市,而实寄于全国之乡村与广大强固之民心;我全国同胞能晓然于敌人之鲸吞无可幸免,父告其子,兄勉其弟,人人敌忾,步步设防,则四千万方里国土以内,到处皆可造成有形、无形之坚强堡垒,以制敌之死命。”这表明蒋介石已经认识到( )
①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一场持久抗战 ②必须以空间换时间来争取胜利
③民心团结的重要性 ④共产党开辟的敌后战场是抗战主战场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 |
日本防卫厅战史室编写的史料中说:“在治安战期间的某战场。敌我的势力范围犬牙交错,变化无常。有关敌人准确位置的情报很不可靠,甚至在我方势力范围内部深处经常潜藏有敌人的军事力量。”其中的“某战场”是指( )
A.中国东北战场 | B.中国华北战场 |
C.滇缅战场 | D.太平洋战场 |
“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所以,政府必特别谨慎,以临此大事,全国国民亦必须严肃沉着,准备自卫”(蒋介石1937.7.17庐山)结合时代背景,各方对此讲话的态度错误的是( )
A.国民党尽管还犹豫但已经准备作战 | B.共产党加快了二次国共合作的步伐 |
C.日本对中国施以更猛烈的军事打击 | D.英美各国加大了对中国的支持力度 |
有学者评论:“抗战之前的中国是传统的、一盘散沙的、领导核心无力而且缺乏代表性的非现代化中国,而抗日战争给中国的历史带来了全新的现代性。”“全新的现代性”是指( )
A.抗日战争取得了全面的胜利 | B.抗战结束促进了现代化建设 |
C.战争促进中国民族意识觉醒 | D.抗日战争促成了全国的统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