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近代以来,中国人为实现工业化付出了艰苦的努力。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阶级掀起了洋务运动。作为运动代表人物之一的李鸿章曾说:“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基于这种认识,李鸿章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等。随着运动的深入,李鸿章认识到“古今国势,必先富而后能强”。于是,他又创办了上海轮船招商局等。李鸿章的所作所为,正代表了地主阶级进行工业化探索走过的独特发展道路。——《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
材料二:民国初年工业资本分布状况统计表(单位:千元) ——《中国近代工业资料》

材料三:建国初期轻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比重的变化统计图

材料四:(建国初期)我国的工业基础,特别是重工业基础,非常薄弱……许多重要的工业品的人均产量,不仅远远落后于工业发达国家,甚至落后于1950年的印度。……这种落后的经济状况只能靠优先发展重工业才能改变,只有钢铁等基础工业发展了,机器制造业的原材料增多了,轻工业的装备才能得到保证。……同时,当时的国际环境也极需我们尽快建立强大的军事工业,以增强国防力量。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以李鸿章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所走过的独特的工业化道路是什么?对中国社会有何积极影响?
(2)据材料二,简述民国初年我国工业发展的状况,分析这种变化的原因。
(3)据材料三,分析建国初期我国工业结构的变化,说明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依据材料四分析这种变化的必要性。
(4)党的十六大指出,实现工业化仍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艰巨的历史任务。我国要加快实现工业化应走什么样的道路?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近代前期(19世纪60年代至五四运动)很多有识之士意识到机器竞争的年代“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于是他们开展实业救国,中国工业化的征程开始艰难起步、发展。简要叙述这一时期中国工业化的进程表现?结果如何?导致这些结果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  1913—1922年,中国进出口面粉值变化表(单位:海关两)

年份
出口
进口
出超(+)入超(—)
1913年
3384088
11094775
—7706687
1918年
10080756
947420
+9133326
1922年
663290
18059756
—11427466

     材料二  1922年民族资本家张謇说:“百里一税,二百里再税,道路梗阻,节节为历,行之愈远,则商货成本愈重,是禁止商货之流通,迫其近售,而罚其远行者也。”另一资本家又写道:“我之廉价工人,(日本)亦得而使用;我之丰富原料,彼亦得而购买;就地制造,运费既省,关税无多,我之便利彼之便利。况彼来者皆是该国一流工厂,资本较吾雄厚,技术较吾高深,对工厂之管理经营,亦皆养之有素,吾更何恃而不恐,吾将何术而善后”。
回答:
(1)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怎样的发展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种特征的原因及影响。
(2)依据材料二归纳出该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障碍。(不得摘抄原文)。
(3)综合上述材料,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是一战前后中国进口总值指数变化的情况。(以1913年为100%)
阅读图表,完成下列问题:

(1)依据图表,分析一战以来中国进口贸易总值变化的趋势。
(2)说明进口总值发生变化的原因。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民国初年工业资本分布状况统计表[单位:千元]

 
材料二:实现国家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当然要求和必要条件,也是100多年来中国人民的宿愿。旧中国的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很小的比重,1949年现代工业产值占工农总产值的17%,而且发展极不平衡,仅有的一点工业基本上集中在沿海城市和地区。由于工业落后,旧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的生产工具还是和古代没有多大区别,现代交通工具和通信设备极其缺乏。……到1952年工业已经恢复并超过了历史上的最高水平,但总的说来,中国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
——杨先材主编《中国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卷》
材料三:轻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比重表





 

 
——引自虞和平主编《中国现代化历程》
材料四:高技术产业增长较快。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技术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了20.6%。光通信设备、程控交换机、移动电话机和微型电子计算机等信息通信产品产量分别增长25.9%至1.2倍。
—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4年2月26日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民国初年我国工业发展的状况。
(2)根据材料二、三,分析建国初期我国工业结构的变化,说明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四,简要指出我国当今工业化建设的新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出现这一特点的主要原因。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13年至1920年,全国新设面粉厂47个。1914年前,面粉每年入超。从1915年起,变为出超。1915年至1920年,面粉出超量由0.2895万吨增至17.2485万吨,增加了59倍以上。1913年至1921年,全国华资纱厂的纱锭,也由48.4万余枚增至124.8万余枚,增长了157.9%;织布机由2016台增至5825台,增长了188.9%。
材料二:欧战结束后,欧洲各国的面粉工业迅速复兴,从1921年起就开始抵制中国面粉的输入。1922年后,日本、美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的面粉和小麦开始大量输入中国,外资在华面粉工厂也开始扩展,使中国的面粉工业很快遇到了萧条的厄运。1922年6月,上海的面粉厂开工者占总数的75%,7月份减少至40%。1922~1926年,江苏省有5家新面粉厂成立,而倒闭者则达7家;天津的10家面粉厂有4家倒闭,其余6家屡经改组仍难以维持;东北的面粉厂则由原先的近30家减至十几家。
——以上材料均摘自岳麓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Ⅱ》
请回答:
(1)材料一说明了中国民族工业怎样的发展状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都有哪些?
(2)材料二说明了中国民族工业怎样的发展状况?依据材料,回答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
(3)综合以上两则材料,你能得到什么认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民国初年新注册的工厂数(不包括矿山)(单位:家)

年份
民国元年
二年
三年
四年
五年
六年
七年
八年
工厂数
17
37
37
50
33
34
29
23

——中华民国农商部的统计
材料二:1914年在中国的外商、华商棉纺织厂平均纱锭数

 
每厂平均纱锭数
外商企业
51664/厂
华商企业
23686/厂

——汪敬虞《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提供的统计数字
材料三:1916年在中国的外商、华商煤矿情况(单位:%)

 
年产百万吨以上
年产10万~99万吨
年产1万~9万吨
年产1万吨以下
外商企业
100
88.5
41.1
0
华商企业
0
11.5
59.9
100

——汪敬虞《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提供的统计数字
材料四:1919年全国注册工厂的情况(单位:家)

江苏
直隶
浙江
广东
山东
福建
奉天
湖北
陕西
黑龙江
广西
其他各省
155
45
42
33
31
20
19
19
3
3
1
0

——陈真《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提供的统计数字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估计当时中国民族工业的情况,并简要分析出现这一情况的原因。
(2)据材料二、三、四,说明我国民族工业当时在其发展上的弱点。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洋商见我工商竞用新法,深中其忌,百计阻抑,勒价停市。上年江浙、湖北等省,缫丝、纺织各厂,无不亏折,有歇业者,有抵押与洋商者。——《东华续录》光绪朝
材料二:20世纪90年代初,天津武举李福明在北京开办一家机器面粉厂,使用外国进口蒸汽机磨,每天能磨细面粉200石。京城官府见机器面粉厂生意兴隆,就存心勒索。今天饬令它降低价格,明天饬令它捐献。李福明不甘心受压迫,到官府去讲理。结果,官府给他扣上“私设磨坊”“哄闹官署”等罪名……李明福的机器面粉厂被迫关闭。——人教版《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
材料三:中国的资本主义近代工业,1912年至1919年8年间,建成厂矿470多个,投资近1亿元,加上原有企业的扩建,新增资本达1.3亿元以上,8年相当于过去全部投资总额。——《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
请回答:
(1)材料一、二反映出民族工业发展过程中的阻力是什么?
(2)依据材料三,指出这一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路径或者方向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历史可能循着某种路径发展,历史条件改变了,发展的路径也可能改变,这就是历史发展的转折。洋务新政(洋务运动)的兴起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一次重要转折。它虽然没有使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生产方式成为中国社会的主流,但却为此后改良派、革命派成长提供了基础。
材料二 近代中国历史的前期(晚清时期),其基本特征是“沉沦”,从一个完全的独立国家变为半殖民地的国家;近代中国历史的后期(民国时期),其基本特征是“上升”,进一步发展成一个半封建半资本主义的国家。在“沉沦”和“上升”中间有一个过渡期(1901年到1920年),既是“沉沦”的谷底时期,也是“上升”的起始时期,是“沉沦”到“上升”的转折期。
——两段材料皆据张海鹏:《近代中国历史进程概说》
  请回答:
(1)洋务运动是如何为改良派、革命派成长提供基础的?请结合洋务运动的内容简要分析。
 
(2)根据材料二的观点,列举1901年到1920年间体现近代中国“沉沦”的重要历史事件。
(3)简要分析1901年到1920年间近代中国由“沉沦”到“上升”的原因。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国民大革命综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