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天朝田亩制度》、旧三民主义和《中国土地法大纲》中关于解决土地问题的基本主张,分析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说明为什么《中国土地法大纲》在解放区能够普遍实行?
一种观点认为:义和团运动与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一起构成了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历史上的三次革命高潮。第二种观点认为:“受封建顽固思想支配的反洋教运动和义和团运动,是与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运动相悖反的,尽管事出有因,并有广大群众参加,但不能认为是正确的。”“人们常说,义和团运动彻底粉碎了或有力阻止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阴谋。这话是夸大了的。”你同意上述哪一种观点?结合史实论证你所同意的观点。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多分,人寡则寡分,杂以九等。……务使天下共享天父上主皇上帝大福,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
———《天朝田亩制度》
材料二:兴车马之利,……倘有能造如外邦火轮车,一日夜能行七八千里者,准自专其利,限满准他人仿做。兴银行。……兴器皿技艺。有能造精奇利便者,准其自售。兴宝藏。凡金、银、铜、铁等货,有民探出者,准其禀报,爵为总领,准其招民采取。
———《资政新篇》
材料三: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升黄表,焚香烟,请来各等众神仙。……挑铁道,把线砍,旋再毁坏大轮船。……一概鬼子都杀尽,大清一统庆升平。
———义和团前期揭帖
材料四:烧了毛子楼,灭了耶稣教,杀了东洋鬼,再跟大清闹。
———义和团后期揭帖
请回答:
(1)材料一、二中,《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有关经济方面的规定各体现了什么思想?从时代的要求看,这两种经济思想各具有什么鲜明的进步性?
(2)分析材料三、四,概括指出义和团运动兴起的主要原因和前、后时期的斗争主张。
(3)为挽救民族危亡和争取社会进步,太平天国和义和团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和斗争,但为什么他们的努力和斗争都失败了?请据上述材料和有关史实,对太平天国运动或义和团运动自身的弱点进行简要分析,说明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原因。(注意:两个运动,任选其一说明即可)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洪秀全又是一个独立独行的人,取外来宗教,杂糅本土文化,创拜上帝会,装神显灵,不西不中,断辫蓄发,非儒删经,圣库均田,男女别营,广封王侯……种种想法与作为,大笔挥洒,出人意表。在太平天国……有君有民,有神有妖,有昏君有忠臣有奸佞,有英雄有美人,有正义有邪恶,有阴谋、内奸、逼宫、内讧……高潮迭起,曲折多姿,往往事在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外,但在现实之中。这是一个可以从不同角度反复阅读的奇特文本。
———熊月之谈太平天国
材料二:士不能颂孔子之经,而又别有所谓耶稣之说、《新约》之书,举中国数千年礼仪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此岂独我大清之变?乃开辟以来名教之奇变,我孔子、孟子之所痛哭于九原。凡读书识字者,又岂可袖手安坐,不思一为之所也?
———曾国藩《讨粤匪檄》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从两个完全相反的角度用一两句话对太平天国进行评说。
(2)材料二反映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的理由是什么?其根本出发点是什么?
(3)综合所给材料,分析太平天国失败的主观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叛党(太平军)正在帝国心脏区域迅速无阻地进展中,目前这已使南京与北京同受威胁……大不列颠一国,或是在中国海拥有舰队的三个外强联合起来,去制止这个毁灭性的战争,趁(中国)皇帝还据有能够缔结条约的地位时,向他取得这种干涉的报酬……我坚决相信无限制进入内地和沿海一切口岸,在北京建立直接外交关系,以及鸦片的合法化,都是当前可以获得的权益,并且,满可以在今后两个月以后,用正式条约获致之。
———《阿礼国上文翰机密报告》(1853年3月3日)
材料二:局势一天一天变化,如果叛军再有很大的进展,北京朝廷就会四处寻找外国援助的,除非政府用大力振奋起来,我看不出政府怎样才能支持下去。……如果反叛运动表现出任何复兴帝国的征象,或是有了定型政府的保证,那么让他们去搞是好的,然而不幸他们无此表现。因此事情就成为简单的选择问题了。是等待事情发展到一个不可知的结果呢,还是稳定现状?如果选取前一条路,现在我们的生意已经全盘陷入危险的境地,商人利益已经破灭了;如果选取后一条路,则这个灾难深重的帝国还有一线希望恢复其安全与和平,我们的生意也可望受到保护。
———《罗伯逊致阿斯登》(1861年5月10日)
材料三:这一场斗争(慈禧太后与辅政八大臣)的关键,主要看这一年我们和恭亲王交际中给他的印象如何而定。幸运的是,恭亲王依赖他自己对我们的观察和经验所获得的结论……全向太后保持,我们在此并无可怕之处,这方面他对太后之回京负完全责任。为了顺从恭亲王的意思,并证明我们是准备帮他把皇帝从那恶党徒手里解救出来的,我和我的同僚们曾注意防止外国人冒犯皇帝一行人入京时的行列。今附送恭亲王照会,他通知我已被任为首揆,仍负责外交事务,我给他的回文亦附来,回文的措辞是有意给他撑腰的。
———《英国派驻清政府公使致英国外交大臣的信》(1861年11月12日)
请回答:
(1)从材料一看,英国官员主张对中国采取什么政策?
(2)从材料二看,英国官员此时主张对中国采取什么政策?为什么?
(3)材料三反映了英国对中国发生的事件采取什么政策?它产生了什么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一兴舟楫之利,以坚固轻便捷巧为妙。或用火、用气、用力、用风,任乎智者自创。首创至巧者,赏以自专其利,限满准他人仿做,若愿公于世,乔禀明发行。兹有火船气船,一日夜能行二千余里者,大商则搭客运货,国家则战守缉捕,皆不数日而成功,甚有裨于国焉。若天国兴此技,黄河可疏通其沙而流人于海,江淮可通有无而缓急相济,要隘可以防患,凶旱水溢可以救荒,国内可保无虞,外国可通和好,利莫大焉。
——洪仁玕《资政新篇》
材料二 “至恭亲王奕訢等奏请购买外洋船炮,则为今日救时之第一要务。凡恃己之所有夸人所无者,世之常情也;……若能陆续购买,据为己物,在中华则见惯而不惊,在英法亦渐失其所恃……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逆,可以勤远略。”
——曾国藩《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摺》(1861)《曾国藩全集》奏稿(三)
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的主张有何相同之处?
(2)上述材料中,洪仁玕和曾国藩所提主张的目的是什么?
(3)联系所学知识,分析出现上述不同的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
——《天朝田亩制度》
材料二 小弟杨秀清……奏为征办米粮以裕国库事:……弟等细思安徽、江西米粮广有,宜令镇守佐将在彼晓谕良民,照旧交粮纳税。……御照:胞弟所论是也,即遣佐将施行。钦此。
——杨秀清上洪秀全奏折
材料三 兹本大臣恭奉天命,莅临斯土,催办钱漕,兼收贡税。田赋虽未奉其定制,尔粮户等宜谨遵天定,暂依旧例章程数如期完纳。
——太平天国乙卯五年(公元1855年)
材料四 忠天豫马丙兴告示:臣于业户固责按亩输纳、佃户尤当照额完租。兹值该业户粮宜急征之候,正属该佃户租难久拖之时,倘有托词延宕,一经控追,抗租与抗粮同办。各宜禀遵无违。
——大平天国辛酉十一年(公元1861年)
回答:
①上述四则材料说明太平天国在不同时期实行了哪些不同的土地租税政策?
②太平天国领导人是基于什么出发点实行不同的土地租税政策的?
③这种变化从所有制方面来看其实质是什么?
④这种变化说明什么?
当洪仁玕写出了《资政新篇》后,有人说:“若无天京变乱,我们就会在19世纪中期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你认为这种观点对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阅读下列材料:
在中国,连绵不断的起义已存在了约有十年之久,现在已汇合成为一个不可抵抗的革命;不管造成那些起义的社会原因是什么,不管那些起义带有何种宗教的、朝代的或民族的形式,这一次革命爆发的原因无疑地是由于英国大炮把名为鸦片的那种麻醉剂强加于中国所引起的。
在英国的枪炮面前,满清王朝的声威扫地以尽;以天朝为万古不朽的迷信破灭了;与文明世界的那种野蛮而密不通风的隔绝已被侵犯;互相交往的通路打开了,从那时起,在加利福尼亚与澳洲的黄金吸引之下。这种互相交往已迅速发展起来。……完全的隔绝曾经是保有旧中国的首要条件,那种隔绝状态既已因英国的媒介而遽遭结束,则随之而来的,必然是分崩离析,这同小心谨慎地保藏在密封的棺材内的木乃伊一旦与外界接触必然要发生解体的情形一样。
――――以上材料均摘自1853年马克思《中国的和欧洲的革命》一文
回答:(1).马克思所提到的“不可抵抗的革命”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2分)
(2).你同意作者对“这一次革命”爆发原因的分析吗?(1分)英国对中国发动战争的必要条件是什么?(2分)
(3).你怎样理解马克思对英国侵华战争所产生影响的分析?(4分)
(4).你从马克思这段文字中得到的最主要认识是什么?(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