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诞生,早期民族资本主义主要出现于(  )

A.广东沿海地区的缫丝行业
B.东南沿海地区的轻工业部门
C.长江沿岸地区的食品加工业
D.东南沿海地区的重工业部门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18分)
材料一 郡城之东,皆习机业;织文曰缎,方空曰纱。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有他故,则唤无主之匠代之,曰“换代”。无主者,黎明立桥头以待……。若机房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                     ——《苏州风俗考》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
材料二  19世纪六七十年代至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简况表

年份
新办民族工业总数/家
新增民族工业资金总额/万元
平均每年设厂数/家
平均每年新增资本/万元
1869—1894
50多
500多
1.42
1.41
1895—1900
100
4500
16.7
750
190l一1911
300
5600
31
510
191一1919
600
13000
75
1625

(2)读材料二,分析1895——1900年和1912年——1919年两个时期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材料三:1952年、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比较表

所有制性质
经济成分
1952年
1956年
 
公有制经济
国营经济
19.1%
32.2%
合作社经济
1.5%
53.4%
公私合营经济
0.7%
7.3%
私有
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6.9%
0%
个体经济
71.8%
7.1%

(3)读材料三,分析1952年到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变化的主要原因和标志意义。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生为陈村民,死为陈村尘。……
——白居易《朱陈村》
材料二     洋布、洋纱、洋花边、洋袜、洋巾入中国,而女红失业……洋铁、洋针、洋钳入中国,而业冶者多无事投闲……华民生计,皆为所夺矣。
——[清]郑观应《盛世危言》卷七
材料三     荣毅仁的前辈荣宗敬、荣德生于1912年创办上海福新面粉厂,至1922年,荣氏家族拥有面粉厂12家,产量占全国民族面粉企业的三分之一左右。
材料四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我国唐代自然经济的主要特点。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中期中国的经济结构和社会性质分别发生了怎样的重要变动?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荣氏家族企业在此期间获得发展的主要条件是什么?
(4)材料四中的两幅图片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的什么重要事件?这一事件有什么深远的历史意义?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同学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收集了一则材料:民国某年1-8月,1美元同中国当时货币的兑换比价从17.8万元上升至1108.8万元,据此推断该现象会发生在哪一时期(    )

A.1912—1918年 B.1927—1937年
C.1937—1945年 D.1945—1949年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西汉]贾谊《论积贮疏》
材料二: “夫农工商贾者,财之所自来也。农尽力,则田善收而谷有余矣。工尽巧,则器斯坚而用有余矣。商贾流通,则有无交而货有余矣。彼有余而我取之,虽多不病矣”。…… “农工商贾皆乐其业而安其富,则公家何求而不获乎?”
——(宋)司马光
材料三: “即如关税,洋人仅完厘半,而华人则勒索数成,盘查则洋船不敢谁何,华船则百般恫喝,以至华商人人气短,而不能自保之势矣。”
——清·钟天纬《扩充商务十条》
材料四:甲午战争后,……爱国人士要求“振兴实业”“设厂自救”。在此压力之下,20世纪初,清政府先后发布上谕,提出“矿律、路律、商律等类,皆应妥议专条”“通商惠工,为古今经国之要政,急应加意讲求……先订商律,作为则例”。制订和颁布了《钦定大清商律》等一系列经济法律、法规。
(1)依据材料一、二,概括说出两人的不同观点。结合所学分析其产生的背景。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三所反映现象的出现原因以及这种现象的存在对中国经济产生的影响。
(2)结合材料三、四和所学知识,回答清政府的这些经济立法有什么积极意义?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近代工业发展曾出现三次热潮: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资本主义工业兴起;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这“三次热潮”的相同作用是(   )

A.根本上动摇了传统生产方式和政治制度
B.促进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广泛传播
C.一定程度上瓦解了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
D.为辛亥革命的到来奠定了物质和阶级基础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早期著名的企业有(   )
①安庆内军械所      ②上海发昌机器厂    ③开平煤矿  ④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

A.①②④ B.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面对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近代中国社会各阶层提出了各自的教国方案。
材料
方案一:孙中山的共和救国论
“余以人群自治为政治之极则,故于政治之精神,执共和主义.夫共和主义岂平手而可得,余以此一事而直有革命之责任者也。”
——l897年孙中山与日本友人宫崎寅藏的谈话
方案二:张謇的实业救国论
“救国为目前之急,……譬之树然,教育犹花,海陆军犹果也,而根本则在实业。若骛其花与果之灿烂甘美而忘其本,不知花与果将何附而何自生。”
——张謇《对于救国储金之感言》
方案三:陈独秀的民主科学救国论
“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
——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辩书》
评材料中关于近代中国救国论的观点。(12 分)(要求:选择材料中的任意一种观点加以评述;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表从一个方面反映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全面抗战运输物资的需要
B.帝国主义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C.“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推动
D.《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的签订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世纪70年代宁波买办严信原创办轧花厂,因惧怕官吏们反对,所以表面上依附于日本人保护;上海发昌机器厂造成一艘小汽船,船头悬挂英国旗,船尾悬挂中国龙旗。造成以一现象的根源是(    )

A.中外合资的结果
B.民族资本主义生存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民族资本主义先天不足
D.民族资产阶级得到了外国企业大力支持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官僚地主杨宗濂兄弟在(十九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既投资近代棉纺织工业,又大量购买田产,增强自己的地主地位。杨氏如此选择的原因是(    )

A.受传统重农抑商思想的影响
B.受到近代工业利润的驱使
C.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
D.处于半封建社会转型过程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鸦片战争使中国面临“千古未有的变局”,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由此发生了巨大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间剪纸

材料二 1864年有人记载上海港附近松江、太仓手工纺织业的情况说:“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绫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消减大半。”
——摘自彭泽益《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
材料三 1872~1913年中国境内近代工业统计资料表  

年代
商办
外国人办
设厂数
资本
(千元)
资本所
占比重
设厂数
资本
(千元)
资本所
占比重
1872~1894年
53
4687
9.6%
103
28000
57.3%
1895~1913年
463
90801
41%
136
103153
46%

 
(1)材料一中反映了中国传统经济结构的基本特点是什么?(4分)
(2)鸦片战争后,中国传统的经济结构出现了巨大变动。根据材料二、三加以说明。(6分)
(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变动给中国近代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2分)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4分)2010年第16届亚运会展示了中国特色、广州风采,广州的经济发展也见证了中国的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朝时期,中国对外贸易渐趋萎缩。那时候,只开广州一处对外通商,规定由政府特许的“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出口商品仅占市场总量的3%左右。
材料二 1872年(清同治十一年),旅居南洋归侨陈启源在广州地区南海简村创建继昌隆缫丝厂。这是我国第一家商办近代化胡器(外国机器)缫丝厂。
材料三 1979年,中央确定对两省(广东、福建)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给地方以更多的主动权,使之发挥优越条件……把经济尽快搞上去。这个重大的决策,对加速我国的四个现代化建设有重要意义。
(1)依据材料一,指出清朝统治者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制定这一政策的经济根源是什么?(4分)
(2)依据材料二,指出此企业的性质是什么?依据所学知识概括此类企业产生的原因。(6分)
(3)材料三中的“重大的决策”是什么?以广东为例,简要说明我国对外开放的进程。(4分)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清末状元张謇被甲午中日战争中国的败局震惊,毅然挂冠从商。此举表明他(    )
①把救亡图存作为时代的使命
②视创办实业为救国之要途
③用实际行动来批判科举制度
④认为经济是政治改革的前提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张謇曾说:“救国为目前之急。……譬之树然,教育犹花,海陆军犹果也,而其根本则在实业。”这则材料的主要观点是(   )

A.教育兴国 B.实业救国 C.军事强国 D.农业立国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意义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