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30年代蒋迁黻的《中国近代史大纲》称:近百年的中华民族要本只有一个问题,即追求近代化。如果这一观点成立,是基于它( )
A.全面揭示了近代中国历史的基本线索 | B.根据人类文明发展的的一般规律得出结论 |
C.考虑到近代中国特殊的社会性质 | D.重视中国近代化建设的政治前提 |
1872年侨商陈启沅自海外归来在南海创办继昌隆缫丝厂,采用蒸汽机和传动装置,雇工数百,产品行销欧美,获利颇丰。这段资料可以用来印证中国近代民族工业( )
①产生于19世纪70年代 ②采用机器生产方式 ③首先在沿海地区出现 ④产品控制欧美市场
A.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 |
《马关条约》中规定:“日本臣民在中国制造一切货物,其于内地运送税,内地税,钞课……即照日本臣民运入中国之货物一体办理,自应享优例豁除。”从中可以看出中国近代以来民族工业举步维艰的一个因素是
A.清朝政府法律制度不太完备 | B.封建势力严重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
C.封建势力反对一切外来事物 | D.受到了外国侵略势力的严重阻碍 |
“张謇先生在近代中国史上是一个很伟大的失败的英雄……终于因为他开辟的路子太多,担负的事业过于伟大,他不能不抱着许多未完的志愿而死。”对于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是( )
A.当时商业资本未发展为近代资本 |
B.正确地分析了张謇失败的根本原因 |
C.张謇为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牺牲 |
D.近代民族经济的发展任重而道远 |
19世纪八十年代,中国社会并存的经济成分有
①自然经济 ②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③洋务企业 ④外国资本主义企业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③④ |
南京大学资深教授方之光指出,有清一代总共268年。前200年清朝历史,基本上仍然是古代封建社会的延续,后70年则开始由古代向近代阶段转变。“向近代阶段转变”的显著特征是
①西方列强的开始入侵 ②被迫进行开放和改革
③不平等条约制度化 ④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甲午中日战争意味着古老中国的终结,意味着它的整个经济基础全盘的但却是逐渐的革命化,意味着大工业和铁路等等的发展使农业和农村工业之间的旧有联系瓦解……甲午战争后,一外商说:今天,随便走进哪一家农户,人们都可以看到,曾经是不可缺少的纺车,都蒙上了尘土,被人遗忘了。一捆捆机压的孟买纱似乎使人注意到手纺车已经不合时宜了。下列哪项符合题意?
A.甲午战争后,西方工业文明对中国农业文明的冲击更为强烈 |
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受到外国商品的强烈冲击 |
C.中国传统的家庭手工业在抗击外国商品的冲击中不断发展 |
D.向外国学习器物制造,使中国人完全归附于外国 |
发昌机器厂最初只是由铁匠方举赞和孙英德合伙设立了一家打铁作坊,资本200元左右,工人有四五人,专门为外商船坞打造修配船用零件。约到1869年,开始使用车床。1876年制造第一艘小火轮,1877年兼造车床,到1890年已发展成为拥有车床10多台,可以容纳200人工作的工厂。关于该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它是中国最早的近代工业企业 | B.由传统手工作坊发展为机器工厂 |
C.性质上属于民族资本主义工业 | D.是近代西方工业文明洗礼的产物 |
他是晚清的状元、主张实业救国,中日甲午战争后,他愤而辞官从商,创办了大生纱厂等一系列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这位中国近代民族工商业的代表人物是
A.荣宗敬 | B.张之洞 | C.周学熙 | D.张謇 |
观察下列图表.指出l895~1900年我国出现这种经济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清政府对民间设厂限制的放宽 | B.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的放松 |
C.资产阶级政治地位的空前提高 | D.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
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一批官僚、地主、商人开始投资创办近代企业。这一史实表明中国
A.开启了近代化进程 | B.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
C.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 D.经济结构开始发生变化 |
从甲午战争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民族工业的发展出现了第一个高潮,图就是在此时期创办的南通大生纱厂,它的创办者是
A.陈启沅 | B.方举赞 |
C.张謇 | D.周学熙 |
张謇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状元实业家,下列有关其事迹的介绍中,不符合史实的是
A.主张发展民办实业 | B.创办了发昌机器厂 |
C.热心倡导“实业救国” | D.创办了南通大生纱厂 |
19世纪70年代前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产生的途径是
①政府投资兴办②中小地主、官僚买办、商人、华侨投资兴办③手工工场采用机器生产④洋务派创办近代军事和民用工业企业
A.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