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史上曾出现一种奇怪的现象:有的民办企业向清政府交纳一部分资金,以获取清政府的支持和庇护;有的民办企业依附于洋人,如上海发昌机器厂造成一艘小汽船,船头挂英国国旗,船尾挂中国龙旗;19世纪70年代,宁波买办严信厚创办轧花厂,但在表面上却依附于日本。产生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民族企业对外国技术有依赖性 | B.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 |
C.外国资本主义企业经营方式的吸引 | D.清政府对民族企业进行鼓励和支持 |
下图是中国近代火柴业留下的商标,火花告诉我们中国近代民族资产阶级兴办、发展工业的内在动力是
A.政府放宽限制 | B.爱国心的驱使 | C.列强放松侵略 | D.政治地位提高 |
民国初年, 我国民族工业进入了进一步发展阶段。以天津为例,在工商部注册资产达万元以上的企业有数十家,其中面粉、纺织、化工业生产水平居全国前列。我国民族工业在这一期间得以迅速发展的内因是:
A.海外华侨竞相投资办厂 | B.欧洲列强在一战期间暂时放松经济侵略 |
C.各种实业团体广泛建立 | D.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专制统治 |
“实业救国”思潮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部分有识之士的倡导和宣传 | B.受辛亥革命的鼓舞 |
C.民族资产阶级要求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 D.政府对发展社会经济的高度重视 |
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最快的是:
A.纺织 面粉业 | B.纺织 造纸 |
C.面粉业 火柴业 | D.纺织 化工 |
中国早期的民族工业主要分布在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城市,这客观上突出反映了:
A.这些地方地理位置优越 | B.外资企业、洋务派企业的刺激和诱导作用 |
C.清政府扶植沿海地区创办的企业 | D.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只能在沿海地区出现 |
有人认为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是“先天不足、后天畸形”,这里的“先天不足”实际表现为 ( )
A.投资者主要来源于官僚、地主和商人 | B.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C.缺乏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 | D.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
英国驻华公使欧格纳曾直言不讳地说,“机器进口,恐非西国之福也”。为此,他们采取阻止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措施是 ( )
A.限制机器进口 |
B.夺取各种经济特权 |
C.把持中国海关 |
D.控制中国海外贸易 |
这部史书描述的战争反映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程度的大大加深,有人认为,这场战争是传统中国与近代中国的分界线,这主要因为这场战争后( )
A.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 |
B.清政府开始引进西方近代技术,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
C.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
D.发展商业和设议院的要求出现,维新变法思想开始形成。 |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张謇创办的南通大生纱厂等民族企业发展迅速,但战后很快走下坡路。其直接原因是
A.中国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B.一战后西方列强卷土重来 |
C.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 D.北洋政府对民族工业扶植不力 |
1912~1919年中国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发展,其原因是( )
①民族资产阶级倡导实业救国 ②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放松对中国的侵略 ③爱国心和利润的刺激,使民族资产阶级乐于投资新式工业 ④封建帝制被推翻,为民族工业发展开辟了道路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③④ | D.②③ |
下列关于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原因的表述,正确的是( )
A.自然经济已整体上解体 |
B.民间资本大量投资铁路 |
C.清政府调整经济政策 |
D.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 |
下列四条曲线反映了近代中国四种经济力量的发展演变过程,其中最能体现进步潮流的经济形态是…(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