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上海可能存在的近代经济成分有:①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②外国资本主义企业 ③自然经济 ④洋务派企业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②④ |
19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不少民族企业在国内创办却在香港注册,造成这种情况出现主要原因是
A.香港的政策自由宽松 | B.民族工业实力较弱 |
C.外国资本主义的压迫 | D.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 |
19世纪后期,烟台、青岛等开埠通商,引发了山东省经济结构的调整。下表是今济南地区的章丘、济阳在20世初花生种植面积占耕地百分比变化表(章有义的《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第二辑)对该表的正确解读是 ( )
①农产品已商品化 ②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③两地经济融入世界市场 ④经济作物种植比例上升
A.①③④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 |
一位晚清状元,在严重的民族危机的刺激下,依然设厂自救,他创办了大生纱厂,后又创办轮船、面粉、冶铁、银行等企业,成为一代工商巨擎。他是
A 荣宗敬 B 张謇 C 方举赞 D 陈启源
2010年12月21日光明网发表《从科举制度的废除看近代以来的文化断裂》一文指出,农村知识分子大量地单向地向城市流动,并在城市中去寻求自己的生存与发展的机会与空间,是清末民国以来社会变动的一个基本趋势。这一趋势说明的实质问题是
A 近代中国工业化的发展趋势 B 近代农村生活的艰辛导致人才外流
C 近代城市生活对农村人才的强大吸引力 D 近代城市和农村的差距日益扩大
读表格,表格反映出(1870-1910年中国一些进口货物占总进口值的百分比)
A.中国对工业产品需求量减少 |
B.西方列强对华资本输出扩大 |
C.近代中国工矿企业发展壮大 |
D.中国的传统手工业衰败没落 |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记载:外国商业扩大到中国内地,促进了中国商人阶级的发展,他们不久就接管了西方商品销售。还记载:早在1869年英国一位官员说道:“由于在语言上占优势、拥有市场、开支较低。中国人几乎垄断了商业经营。”这主要说明近代中国
A.民族资产阶级垄断了商业活动 | B.外资与华资竞争共生关系 |
C.西方在华商品输出都靠中国人经营 | D.中国商人在本国市场上占有绝对优势 |
下列图片直接反映的信息是( )
A.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 | 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 |
C.近代企业在中国的出现 | D.自然经济在中国的逐步瓦解 |
下图是中国近现代五种经济形式的变化图,按照A、B、C、D、E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1840~1956年中国五种经济形式曲线图
A.地主经济、洋务经济、外国资本、民族资本、官僚资本
B.地主经济、外国资本、洋务经济、民族资本、官僚资本
C. 外国资本、洋务经济、官僚资本、封建经济、民族资本
D. 外国资本、官僚资本、封建经济、民族资本、洋务经济
如果把树苗比喻成民族资本主义,那么“树苗”在一战期间长成“大树”的原因是:
A.一战期间,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
B.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
C.洋务运动的诱导 |
D.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办厂的限制 |
光绪二十三年(即1897年)的《中国商务报》报道:“风气忽开,大为变更,商务则砖瓦丝茧,官事则邮政、银行、铁路,一时间景运更新,中国变动之际,从未有如此之速者。”促使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是( )
A戊戌变法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B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C辛亥革命为经济发展扫清了障碍 D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下列属于民族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是
①发昌机器厂 ②福州船政局③继昌隆缫丝厂④湖北织布局
A.①②③④ | B.①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清末状元张謇被甲午中日战争中国的败局震惊,毅然挂冠从商。此举表明他 ( )
①把救亡图存作为时代的使命②视创办实业为救国之要途
③用实际行动来批判科举制度④认为经济是政治改革的前提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