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发生巨大变化。新出现的经济形态有
①自然经济 ②外国资本主义经济 ③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④官僚资本主义经济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①②④ | D.②③④ |
据汉冶萍公司档案记载:1908年,汉阳铁厂与另外两家企业合并为商办的“汉冶萍煤铁厂矿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汉冶萍公司)。下图为该公司发行的股票。这些记载和图片
A.表明中国企业主要依靠政府投资 |
B.反映了汉冶萍公司的筹资情况 |
C.表明洋务企业由军用转变为民用 |
D.说明洋务企业就此开始走向市场 |
1882年9月《申报》记载:“即如公司一端,人见轮船招商与开平矿务获利无算,于是风气大开,群情若骛,期年之内效法者十数起。每一新公司出,千百人争购之,以得票为幸”。这种现象说明了( )
A.政府经济政策发生重大变化 |
B.洋务企业近代化因素增多 |
C.社会各界支持集股筹资企业 |
D.国人逐渐接受新型商业模式 |
清政府规定:“凡通商口岸,内省腹地,其应兴铁路、轮船、开矿、种植、纺织、制造之外,一体准民间开设,无所禁止,或集股,或自办,悉听其便。全以商贾之道行之,绝不拘于官场体统。”该政策:( )
A.大力支持了洋务运动的发展 |
B.促使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
C.使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 |
D.使民族工业迎来了进一步发展的春天 |
著名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上海申新纺织公司创办于1915年,历经40多年的风雨历程后,该企业的掌门人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接受社会主义改造。改造采用的主要形式是( )
A.中外合资 | B.承包责任制 |
C.私有化 | D.公私合营 |
“谋深虑远,实为经国宏谟,固为收江海之利,以与洋商争衡,转贫为富,转弱为强之机,尽在此举。”此话最有可能在高度评价( )
A.发昌机器厂 | B.江南制造总局 |
C.安庆内军械所 | D.轮船招商局 |
李鸿章认为,开口通商“于中国利害参半,未为全失”。下列各项中,符合这一认识方法的是
A.“租界中沉淀的不仅是罪恶,亦有工业文明的积累” |
B.“都门被围御园火,五口通商弭兵祸” |
C.“内治不修,则外交实无可办之理” |
D.“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
设想你生活在19世纪70年代前后的中国,欲投资新式企业,从投资小,见效快的角度考虑,下列行业中,你最有可能投资于( )
A.采矿业 | B.冶金业 | C.机器制造业 | D.棉纺织业 |
有学者这样描述中国近代经济的基本格局:“第一世界已是马达隆隆、汽笛长鸣,是工业文明曙光初现,而第三世界则依然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传统的畜牧业经济,第二世界则是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男耕女织,耕织结合的传统农业经济。”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近代工业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
②民族工业占绝对优势
③经济发展存在明显区域差别
④形成均衡发展的经济格局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③④ |
设想你生活在19世纪70年代前后的中国,欲投资新式企业,从投资小,见效快的角度考虑,下列行业中,你最有可能投资于( )
A.采矿业 | B.冶金业 | C.机器制造业 | D.棉纺织业 |
1913年,中国进口的各种机器总值仅800万关两,占该年进口总值的1.4%;但到1936年,已增至3800万关两,占该年进口总值的6. 4%。其中来自英、日、美、德的纺织机械和电力设备名列前茅。材料表明
A.中国近代化的水平大大提高 |
B.中国经济的发展环境已发生根本变化 |
C.中国进一步沦为西方的商品市场 |
D.中国已广泛运用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 |
从1895年开始,在短短的10多年时间里,张謇的企业从1个扩大到20多个,形成了一个以纺织为主、跨行业的企业集团。这主要得益于( )
A.洋务运动的办厂诱导 | B.外国资本的大力援助 |
C.西方列强的放松侵略 | D.清朝政府的放宽限制 |
根据蔡增基《十年来的中国航运》记载:“自国民政府成立(1927年)至今,不过十年,此十年间,民营公司之组织,约计二十五家,……已远胜以前数十年矣。”当时航运业民营公司发展较快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国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
B.蒸汽轮船制造技术开始传入 |
C.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 |
D.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对华侵略 |
1879年,旅日华侨卫省轩开办了我国第一家民族资本主义火柴厂——巧明火柴厂。下图为该厂生产的一枚火花。据此我们可以得到的信息是( )
①该枚火花最早应发行于20世纪前期
②近代民族工业主要兴起于东南沿海
③建厂时新式交通工具在我国已广泛使用
④早期民族资本家有实业强国的愿望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