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烟草制品的标志——烟标,折射了历史发展的进程。下图的烟标作为直接证据,可以用于研究
①实业救国思潮
②维新变法思潮
③民族工业发展
④近代民主革命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张謇就任农商总长后说:“謇意自今为始,凡隶属本部(农商部)之官业,概行停罢,或予招商承办,惟择一、二大宗实业……为一私人或一公司所不能举办,……规划经营,以引起人民之兴趣。余悉听之民办。”这段材料表明张謇主张 ( )
A.停办官营工商企业 | B.鼓励发展民营工商业 |
C.制定经济发展计划 | D.加强对民营企业控制 |
在鸦片战争后的半个世纪里,中国社会发生了重大变化。下列情形有可能出现在这一时期的是 ( )
①福建某茶农向英国出口茶叶,订单数量急剧增加
②上海某地主从国外引进机器设备,创办了纺织工厂
③外国在华创办的 工厂不断增多,并逐渐合法化
④清政府允许民间私人创办近代企业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著名史学家陈旭麓在《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提出“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使历史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这里的“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主要体现在洋务运动 ( )
A.有利于西学在中国的传播 | B.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 |
C.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 D.诱导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
1876年,上海发昌厂开始出售自制小火轮,1901年,工厂被卖给了英商开办耶松船厂。上海发昌厂的创办者为
A.张之洞 | B.方举赞 | C.李鸿章 | D.陈启源 |
下列近代民族工业的代表人物同他们创办的民族工业有误的是
A.方举赞——发昌机器厂 |
B.陈启源——继昌隆缫丝厂 |
C.张謇——保兴面粉厂 |
D.周廷弼——苏经缫丝厂 |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是近代史上进步的经济形态,它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历程。下列事件或现象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过促进作用的是 ( )
①洋务运动 ②义和团运动 ③辛亥革命 ④实业救国思潮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1897年2月11日,闻名中外的商务印书馆在上海诞生了,当时最有利于其诞生的国内环境是
A.上海成为中国与世界接轨的窗口 |
B.清政府放宽对民营企业的限制 |
C.“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 |
D.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蓬勃开展 |
1872年,一位华侨商人从安南(今越南)回到广东,他仿效安南的法国式缫丝机器,亲手设计绘制了两套机器图样。后来,他在家乡南海创办了我国第一家民族资本的蒸汽缫丝厂“继昌隆”。这位企业家是
A.张謇 | B.陈启源 | C.荣德生 | D.方举赞 |
对于中国近代化,有人这样说:“广东人立言,湖南人流血,江浙人摸钱。”上述评价中“江浙人摸钱”的本质含义是
A.江浙是近代中国财阀的聚集地 |
B.江浙地区最早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
C.近代资本主义经济在江浙等地发展较快 |
D.江浙人具有经商发家致富的优良传统 |
梁启超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写道:“夫成绩者,今所现之果也,然必有昔之成绩以为因;而今之成绩又自为因,以孕产将来之果;因果相续,如环无端,必寻出因果关系,然后活动之继续性可得而悬解也。”下列没有因果关系的历史现象是
A.铁器和牛耕——井田制瓦解 | B.明清资本主义萌芽——近代民族工业产生 |
C.工业革命——鸦片战争 | D.民族工业短暂发展——无产阶级队伍壮大 |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出现了创办实业的热潮,其原因有
①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②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
③列强对华商品输出的减少
④设立商部,奖励工商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按以下指定材料确定一研究主题,写一篇300字左右的小论文。
(1)1869年发昌机器厂建立。
(2)1873年轮船招商局成立。
(3)1915年《新青年》的创办。
(4)1922年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5)1990年浦东开发开放。
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层次清晰。
清末状元张謇说:“马关约成,国势日蹙,私忧窃叹,以为政府不足责,非人民有知识,必不足以自强。知识之本,基于教育。然非先兴实业,则教育无以资措手。”这说明张謇的核心主张是
A.教育救国 | B.实业救国 | C.变法图强 | D.罪责政府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很大程度上,我们可以认为,海权的历史乃是关于国家之间的竞争、相互间的敌意以及那种频繁的在战争过程中达到顶峰的暴力的一种叙述。海上商业对于国家的财富及其实力的深远影响,早在这些千真万确的原则昭然于天下之前,就已被洞察秋毫……因此海上力量的历史,蕴含着一个濒临于海洋或者借助于海洋的民族成为伟大民族的秘密和依据。
——马汉《海权论》
材料二 如果可以把1492年看做全球化的开始,那么,大致可以看出全球化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首先是葡萄牙和西班牙人开创了现代全球化;然后是大英帝国、法国、比利时等欧洲国家开始大规模的全球殖民,这一阶段大致是以英国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开始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第三阶段是美国和前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全面崛起,取代英国成为主导全球化大趋势的两大核心;第四阶段是从海湾战争开始,前苏联解体,美国开始独自引领全球化潮流,即开始构建一个美国模式的全球社会。
——白海军《大预言:2049年的世界》
材料三 世界的不平衡:富国和穷国——1970年(表中数字表示占世界总数的百分比)
国家和地区 |
人口 |
国民总产值 |
粮食 |
识字的人(占本国人口比例) |
发达国家(新西兰、日本、西欧、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 |
18.0 |
45.0 |
35.0 |
96.0 |
东欧和苏联 |
11.5 |
30.0 |
23.0 |
90.0 |
拉丁美洲 |
6 |
8.0 |
6.5 |
67.0 |
非洲 |
8.5 |
3.5 |
2.5 |
19.0 |
近东 |
3 |
7.5 |
14.0 |
36.0 |
远东(不包括中国) |
31.0 |
3.5 |
13.0 |
40.0 |
中国 |
22.0 |
2.5 |
___ |
50.0 |
请回答:
(1) 请你以16世纪前后西欧的史实说明材料一的观点。(2分)
(2) 19世纪中期推动英、法等欧洲国家大规模全球殖民扩张的动力是什么?该时期英、法等国的殖民扩张对中国的社会经济有何影响?
(3) 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亚非拉国家落后于“富国”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