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下表右栏数字代号处所应代指的生产指数,对应正确的是
1912~1949年中国大陆的工业生产指数(以1933年物价为衡量标准)

民国时期
1912~1920
13.4%
一战后
1921~1922

国民政府前期
1927~1936

抗战时期
1937~1945
-2.45%
两党内战
1946~1949

A.①:-0.68%;②:-4.5%;③:8.7%
B.①:-4.5%;②:-0.68%;③:8.7%
C.①:8.7%;②:-4.5%;③:-0.68%
D.①:-4.5%;②:8.7%;③:-0.68%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表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曲线图,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
B.一战结束,列强卷土重来,民族工业很快萧条下去
C.民族资本主义的最高峰在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
D.它一度成为中国占主导地位的经济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经济史专家认为中国近代工业发展曾出现三次热潮: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资本主义工业兴起;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发展。这“三次热潮”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表现是( )
①冲击了封建生产方式和政治制度  ②资产阶级维新和革命思想广泛传播
③彻底瓦解了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  ④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到来准备了阶级基础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彭泽益的《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中记载:洋布“幅宽质细价廉,而适于用,人皆便之,反弃土布而不用,其夺我之利,实为最巨。”对材料所述现象的本质理解正确是(    )

A.洋布完全占领中国的棉布市场
B.西方的商品输出瓦解着自然经济
C.洋布质优价廉有利于获取利益
D.中国人开始认识到西方的先进性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实业救国是近代社会的进步思潮,受此影响,甲午战后兴办的企业是

A.发昌机器厂 B.继昌隆缫丝厂 C.湖北织布局 D.大生纱厂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郑观应在《商务叹》中写道:“轮船招商开平矿,创自商人尽商股。办有成效倏忽变,官夺商权难自主。名为保商实剥商,官督商办势如虎”。作者实际上

A.赞扬商办企业取得的成就 B.肯定商界企业主的积极性
C.否定官督商办的经营模式 D.主张政府加强对企业控制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反映了近代以来中国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图中两次发展热潮出现的共同原因是(   )
 

A.政府政策鼓励支持
B.列强放松对华侵略
C.实业救国开始兴起
D.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右图为《年中国近代轻工业年平均指数增长表》,根据所学知识推测 应是(  )

A.1850~1853 B.1933~1936 C.1937~1941 D.1945~1949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是一张残缺的南洋兄弟烟草股份有限公司的股票凭证,作为直接证据,它可以用于研究

A.民族资本主义在夹缝中求生存
B.民国晚期官僚资本的膨胀
C.建国初期社会主义改造运动
D.改革开放时期经济体制改革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时期,规模较大的钢铁、机器、电工器材等厂大多数设在湖南,其余金属矿、煤矿、电厂多选择川、陕等内地省份。电工器材厂,从原料和产品运销的角度来看设在武汉为宜,但却将其设在湘潭。这些举措(    )

A.有利于国民政府对经济的全面控制
B.缓解了经济大危机对中国的冲击
C.创造了国民经济增长速度的历史最高纪录
D.为后来的持久抗战奠定了物质基础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记载:“南方之金属矿,与北方之煤矿同受欧战之影响,故湖南之锑,民国三年不过值200万余元,至五、六年殆值千万。……所可惜者,南方金属各矿,开采均用土法,组织初无规模,成则互争,败则瓦解。故欧战既停,销路忽滞,改革无术,失败接踵。与北方之煤矿相较,然知新旧之不能相容,土法之不易持久也。”材料显示(    )
①原材料价格受一战影响大涨
②中国民族工业获得发展机遇
③一战中重工业与轻工业同步发展
④技术与管理也关系到民族工业的兴衰

A.①②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发展经历了曲折的过程。其中1912-1919年间,中国的第一、第二大工业分别是

A.纺织业和面粉业 B.造纸业和烟草业
C.火柴业和榨油业 D.钢铁业和煤炭业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图为清朝顺治九年(1652)——光绪十四年 (1888)国家财政税收结构变化图表(据申学锋《清史研究·清代财政收入规模与结构变化述论》编制)。据此可以推断

A.经济结构与社会变动促使税收结构变化
B.税收总量持续下降表明国力正逐渐衰落
C.农民运动迫使政府放弃了财税传统模式
D.外交政策调整使商业税收得以持续增长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王韬在《弢园文录·代上冯太守书》中说“西商贸易之利,首在航海,顾风波之险,有时不可测料,……于百中取二三。无事则公司得以微利,有失则商人有所藉手,不至于大损,此其法诚至善也。”材料中国所说的“法”主要是指(   )

A.创设国家中央银行 B.建立近代金融体系
C.仿效西方公司制度 D.建立近代保险制度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面是依据杜恂诚的《中国近代经济史概论》绘制的1936年中国国内不同商品产值所占比例示意图。它表明

A.中国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根本变化
B.中国经济以农业为主且工业化水平较低
C.商品供给因城市化水平大大提高而扩大
D.中国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主要粮食产地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马克思主义 国际工人运功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