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历史信息浩如烟海,多种多样。有效获取和正确解读历史信息,是研习历史的重要前提。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文字资料
16世纪末,来华的耶稣会教士利玛窦在一封信中说:“中国人非常博学,医学、自然科学、数学、天文学都十分精通。”……问题是:它为什么没有继续上升到理论,构筑起其理论体系,或如西方那样,发展出现代科学。
——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材料二 图片信息
下图是上海三兴烟草公司(成立于1924年,位于上海美租界)刊登在1926年10月10日《申报》上的一则“孙文牌香烟”广告。

材料三 表格数据
下表是1870-1910年中国一些进口货物占总进口值的百分比

年份
棉布
金属和矿物
机械
1870
28.0
5.8
——
1880
24.9
5.5
——
1890
20.2
5.7
0.3
1900
21.5
4.7
0.7
1910
14.7
4.3
1.5

(1)依据材料一,从中、西两方面各举1例说明利玛窦的结论。并根据所学分析我国的古代科技“为什么没有继续上升到理论?” (8分)
(2)从图片中提炼有效的历史信息,分析烟草公司发布该广告时的政治背景。(4分)
(3)根据上述表格数据的变化,分析中国近代工矿业发展的状况。(12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的四大发明发明应用情况
指南针:始祖为战国时期“司南”到了宋代,制造了指南针,开始应用于航海.最早解答“指南针为何能够指南”问题的是是英国科学家吉尔伯特.宋朝发明了火箭和火枪,这些都是用竹管制成的原始管形火器,火药发明之后,曾被当做药类,火药传到西方后,西方在此基础上发明了炸药。造纸术:西汉初期已经有了纸,东汉时蔡伦改进了造纸术,魏晋南北朝时期,逐渐成为主要书写材料。印刷术: 隋朝发明雕版印刷术 北宋毕升发展、完善,产生了活字印刷术直到19世纪居于主要地位。
材料二 西方的部分交通工具的发明和应用情况
蒸汽机1698年英国人萨弗里制成的世界上第一台实用的蒸汽提水机.英国人瓦特于1765年发明了设有与汽缸壁分开的凝汽器的蒸汽机. 自18世纪晚期起,蒸汽机不仅在采矿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在冶炼、纺织、机器制造等行业中也都获得迅速推广火车和铁路,1804年,英国人德里维斯克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蒸汽机车.1825年,斯蒂芬森制造出了性能良好的“火箭号”机车,利物浦--曼彻斯特铁路因此成为世界上第一条完全靠蒸汽机运输的铁路线.1879年,德国西门子电气公司研制了第一台电力机车;1894年,德国研制成功了第一台汽油内燃机车;1890年英国铁路总长达 32000公里;1916年,美国铁路营业里程408745公里。汽车1885年,德国工程师卡尔·本茨制成了世界上第一辆三轮车1914年Edward G budd 发明了全金属车身,同年道奇公司生产了第一辆全金属汽车,1906年,法国生产汽车50000辆,1906—1927年,世界共生产汽车1500万辆。
阅后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国古代重要发明和应用的特点。
(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西方主要交通运输工具发明和应用的特点。
(3)分析中国和西方形成上述不同特点的原因。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英国史学家汤因比说:“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法国著名汉学家谢和耐在一书中说:“13世纪的中国在近代化方面进展显著,比如其独特的货币经济、纸币、流通证券,其高度发达的茶盐企业。……在社会生活、艺术、娱乐、制度、工艺技术诸领域,中国无疑是当时最先进的国家,它具有一切理由把世界上的其他地方仅仅看作蛮夷之邦。” 法国学者埃狄纳称宋朝为“现代的拂晓时辰”。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 “13世纪的中国在近代化方面进展显著”和宋代处于 “现代的拂晓时辰”的观点的合理性。
材料二 在我们要讲的唐宋明清五个朝代里,宋是最贫最弱的一环,也是最没有建树的一环。……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若论制度,宋代大体都沿袭着唐旧。只因宋初太祖太宗不知大体,立意把相权拿归自己,换言之,这是小兵不放心大臣,这也罢了。他们种种措施,自始就不断有人反对。但因宋初承袭五代积弊,社会读书人少,学术中衰,反对的也只晓得唐制不如此而已,并未能通览大局,来为有宋一代定制创法。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2)根据材料二,简要说明宋朝在政治制度上“没有建树”的主要原因。据所学知识,概括说明从秦汉到唐宋政治制度演变的基本趋势。
材料三   熹窃观古昔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以及人,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词章,以钓声名,取利禄而已也。
——朱熹《白鹿洞书院揭示》
宋代至清代我国书院性质状况表

(3)根据朱熹《白鹿洞书院揭示》概括古代书院学习内容。根据《宋代至清代我国书院性质状况表》概括我国古代书院发展的主要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观察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十七大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认真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加大对自主创新投入,着力突破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技术。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支持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社会公益性技术研究。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充分利用国际科技资源。进一步营造鼓励创新的环境,培养造就世界一流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使创新智慧竞相迸发、创新人才大量涌现。”
请回答:
(1)概括说明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农业科技发展的突出表现。
(2)两次工业革命分别对生产力、生产组织形式、经济结构和社会关系方面产生了哪些最突出的影响?
(3)假如你是当前国家经济建设部门的主要领导人,你认为两次工业革命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哪些值得借鉴的地方。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在近代以前的14个世纪里,中国对于自然现象的知识和用以造福人类的技术方面远远胜过欧洲,可是为什么近代科学是在地中海和大西洋沿岸,而不是在中国发展起来呢?这一问题随后被学术界称之为“李约瑟难题”。对于这一问题,国内外学者曾从不同角度做了大量的探索,但至今仍然难以有定论。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1)君主专制制度对科学发展的压制。(2)固守农耕经济。(3)地域的封闭性不利于文化的交流。(4)重人伦轻自然的文化传统。(5)科举制扼制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关于中国古代没有产生近代科学的原因再补充一条,并说明补充的理由。(所补充的原因及理由需观点正确,符合历史事实。)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1085年欧洲十字军攻陷穆斯林在西班牙统治的托莱多城时,发现大批阿拉伯文纸写本,其中包括希腊人著作的译本,遂引起注意。雷蒙德大主教筹办翻译机构,招请懂阿拉伯文的人将其译出。这些拉丁文新译本的出现使欧洲人为之震惊,在他们面前突然展现出早已忘却而感到新鲜的古希腊精神文明的世界和不久前还放出异彩的阿拉伯文化宝库……到14世纪欧洲已有四十多所大学,培养出一批批学者,每个大学都有图书馆,师生在阅读藏书时,从新译出的希腊和阿拉伯著作中获很多哲学和科学知识,自然认识到天主教神学的荒谬性。
——潘吉星《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源流、外传及世界影响》
材料二 启蒙运动是欧洲文化史上光辉灿烂的一页。在启蒙时代,欧洲知识界对西方文明传统信仰和价值观重新思考,强有力地扫荡了笼罩着西方世界的封建思想和宗教神学的迷雾。……(启蒙运动)崇尚科学和对人类理智的乐观主义态度则促进了现代科学的重大发现。
——《中国中学教学百科全书·历史卷》,转引自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Ⅲ
材料三 若干年间,批评指责的北风刮起它最大的曲解和嘲讽的暴风,(他们)甚至把我说成是一个邪恶的人。          
——赫胥黎语,转引自解恩泽:《科学蒙难集》
(1)根据材料一,指出造纸术的传播是如何推动近代欧洲思想解放运动的。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西方文明传统信仰和价值观”的含义,并分析启蒙运动是如何“促进了现代科学的重大发现”的。
(3)“北风”喻指哪一势力?“他们”为何把赫胥黎“说成是一个邪恶的人”?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徐光启(1562—1633),字子先,号玄扈。南直隶松江府上海县人。他从青年时代起,就“以天下为己任”。鉴于历年水旱灾害严重影响群众生活,他从2 1岁起就开始留意“水法”,对农田水利不断“周咨博访”。在科学上他虽有多方面成就,如在北京向利玛窦学习西方的天文学、地理学和水利工程等方面的知识,尤注意于数学,1606年与利玛窦合作翻译《几何原本》,但他主要是以农业科学来贯穿一切,以此达到使天下“丰衣食,绝饥寒”的目的。他曾在天津做了多次试验,开辟水田,想实行军屯,以应付长城东段后金的侵扰,并想将之推行,藉以“兴西北水利,为国家立根本之计,岁省东南挽漕百万之费”。明末农民起义威胁着明朝的生存,徐光启片面地认为灾荒是引起农民起义的重要原因。因此,为了巩固明朝的统治,稳定人民生活,他所撰写的《农政全书》特别重视“荒政”。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徐光启对科技发展的意义。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徐光启重视“荒政”的原因。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科技的发展对于促进社会变革和社会进步有积极的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在世界科技发明中的比例统计表

   阶段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401——1000年
1001——1500年
1501——1840年
   比例
       70%
     58% 
     29%

 
材料二 观察下列四副图片
 
材料三  科学不仅刷新了我们的世界图景,也刷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然而,在科学成功的背后,我们必须看到一个潜在的危险正在暴露出来:人类通过大规模地开发大自然,虽然掌握了更高的能量,有了支配自然界的能力,但却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
——吴国盛《科学的历程》
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哪一种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第三阶段状况的思想原因。
(2)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二中图一的应用对生产产生了哪些影响?图二的应用如何丰富了人们日常生活?指出图三和图四中近代科学家研究自然科学
采用的主要方法。
(3)怎样理解材料三中科学“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 我们该如何应对这种“潜在的危险”?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4分)出版印刷事业被誉为“文明之母”,反映着社会的变迁,促进了人类文化爱展和社会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宋)中央政府继续刻印图书,除国子监承刻之外,其它政府部门和地方官署都刻书、印书,全面开展了政府刻书事业……刻书内容范围更加扩大,不仅刻印儒家经典著作,又遍刻正史、医书、诸子、算书、字书、类书和名家诗文,政府还编印了四部大型类书以及佛、道藏经典。私人刻书以文集最多,坊间刻书则以售卖营利为主,除了刻印经文以外,又另刻有字书、小学等民间所需用及士子应举所需要的读物,品类丰富繁多。
——张树栋《中华印刷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宋代印刷业发展的因素。(6分)
材料二      谷登堡的印刷术一经发明,立即以惊人的速度普及开来,20年间就传遍了欧洲。l5世纪末,欧洲大约有3万种,2000多万册书籍被印刷发行,印刷种类也从宗教文件扩大到自然科学、哲学、文学和教科书,广泛地传播了新的信息和长期被垄断的知识……1474年,距(欧洲)活字印刷术发明仅30年,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的活字印刷版就发行了,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在他生前就有了活字印刷版,他是抚摸着他的著作的印刷本去世的……印刷机的出现,使“危险思想”的传播变得对统治阶级更加危险了。在欧洲的封建统治者看来,哲学和自然科学的新思想是异端邪说,必须禁止其发表。
(2)与材料一相比,欧洲印刷业的发展有何特点?这对欧洲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10分)
材料三      作为第三次外来文化大输入重要渠道的近代译书,开始于鸦片战争前后,战前为少量译书,战后为大量译书。近代译书的发展,大体上分别由教会、官方、民间三方面力量相互交替进行,其主次地位,在不同时期依次发生变化:鸦片战争前后的译书,基本上是教会出版机构的天下;l9世纪60年代以后,为教会出版机构与官方出版机构并峙,但以官方译书机构为主;l9世纪末开始,民间商办出版机构空前兴盛,私人译书成为主体。
——陈志勇《译书与中国近代化》
(3)依据材料三概括中国近代译书活动的变化,并谈谈你对中国近代译书活动的认识。(8分)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体系的突出特点是它极强的实用性,在封建社会中表现为直接满足封建王朝各方面的需要……可以说中国古代科学,一直停留在以《周易》为代表的传统科学思想和以《考工记》为代表的实用工艺技术。
材料二  由于启蒙运动的发展,“自然科学便走进了理论的领域,而在这里经验的方法就不中用了,在这里只有理性思维才能有所帮助”,理性思维就是对感性材料进行抽象和概括,建立概念,并运用概念进行判断和推理,提出科学假说,进而建立理论或理论体系。
——吴国盛《科学的历程》
材料三  人类文明发展到现在,共有五次科技革命……包括两次科学革命,三次技术革命。科学革命的判断标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科学革命应该是显著改变人类的思想观念,技术革命则主要显著改变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上述两者的影响率和覆盖率都应超过50%。……印度和中国则错失了一、二、三、四次科技革命,印度沦为殖民地,中国在解放前则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到了二十世纪后半叶,我们抓住了第五次科技革命的机遇,升级为工业化和经济增长较快的国家。
材料四 目前,世界正处于第六次科技革命前夜,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拂晓”……第六次科技革命的方向很有可能得益于第五次信息科技革命的推动,在物质科学、生命科学等学科及其交叉领域开辟出新的空间。……走向对原子、分子甚至电子进行调控的时代,进而产生新的科技突破;对暗物质、暗能量、反物质的探测很可能在21世纪取得突破性进展,这将极大地改变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有可能颠覆我们现有的世界观。……实现人类的“网络化生存”;量子通信将引发一场通信领域的变革;……纳米技术的应用将大大改变人类的生活……能源和资源领域的突破……帮助我们进入低风险,高效益的后化石能源时代。
——中国科学院《2012科学发展报告》序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概述中、西方科学思想的特点。结合相关知识指出近代中、西方科技发展状况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三、四和所学知识,分析“第五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技术是什么?
(3)据所学知识分析科技发展将带来哪些负面问题,人类应该如何应对?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根据《自然科学大事年表》的统计,从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1000年,中国在世界重大科技成就中所占的比例约达50%~70%,公元1000年以后的宋元时期的几项重大成就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和进步又做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但自16世纪以后,欧洲诞生了近代科学,中国文明却没有产生与欧洲相似的近代科学。
(1)宋元时期对世界文明和进步产生重要影响的成就有哪些?(3分)
(2) 中国古代科技为什么能长期领先于世界 ?
(3) 16 世纪中国没能产生与欧洲相似的近代科学的原因是什么 ?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正是中国古代文明,即那些传教士花费毕生精力,在努力教化中国人的过程中传播过去的文明,曾经成为打碎欧洲中世纪文明的有力武器。
——辜鸿铭《中国人的精神》
材料二 下图为中国、西方古代科技成果比较

农业的产生,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奠定了基础。我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古代中国以农业立国,农耕文明长期居于世界先进水平,精耕细作是我国农业经济的一个基本特征。14世纪后,西方工商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不断得到发展……随着文艺复兴的深入发展,人们对自然现象的认识也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面向世界,注重实践的精神,激励人们以科学的态度和全新的思想方式探索和解释自然现象。生产经验的积累,技术能力的提高,也为科学研究创造了条件。近代自然科学兴起。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通史》
材料三 在17、18世纪,中国人在欧洲人心目中,是天才的民族,是伟大的民族,是有高度文明的民族。但殖民主义者侵入中国以后,中国的许多弱点都暴露出来了。首先是中国因为不强,在信奉优胜劣败的欧洲人眼中,中国不行了……久而久之,欧洲人忘记了他们曾经有一段崇拜中国文化的历史. 而我们中国人也忘记了自己过去在欧洲人心目中的地位。
——季羡林为《中国纪行》所作的序言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结合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文明“曾经成为打碎欧洲中世纪文明的有力武器”。(8分)
(2)依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在世界科技发展史上地位的变化,依据下面的材料简要说明原因。
(3)材料三说“殖民主义者侵入中国以后,中国的许多弱点都暴露出来了。”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说明“中国的许多弱点”造成中国国力不强的具体原因有哪些? (6分)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国宋代时期的科学文化传播到欧洲(“中学西传”),对欧洲产生了重大影响。对此,《全球通史》中写道,中国文明在文化领域到了宋朝达到顶峰,尤其是科学技术取得了至今才得到充分理解的非凡的进展。英国哲学家、科学家弗兰西斯·培根也说:“我们应该注意到这些发明的力量、功效和结果,因为这些大发明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
材料二     日本学者薮内清在《中国·科学·文明》中说:“北宋时代……儒学方面兴起了后来被称作宋学或朱子学的新儒学。”新儒学讲究由心而发,格物致知,在文学艺术和社会生活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材料三      苏轼认为:“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阙一,不为成书也”,强调书法的精神气度。他还认为,“我书意造本无法”,“自出新意,不践古人。”
材料四    宋徽宗赵顼以画鸟擅长,不仅建立了皇家画院,而且有考试制度。如一次出考题“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获得第一名的却画着船夫躺在船尾,独自吹着笛子,是“非无舟人,只无行人”。
回答问题: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元时期科学文化“中学西传”的具体表现。怎样理解“这些大发明改变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
(2)根据材料二、三、四,概括指出新儒学的产生对宋代文人书法、绘画特点的影响。
(3)明代晚期,思想家李贽对统治阶级极力推崇的新儒学大加鞭挞,痛斥孔子为“庸众人类”。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李贽这样做的社会原因。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综合国力的竞争,归归根到底是经济的竞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表是《中国的世界记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情况

项目
数学
天文、历
法、气象
医学
化学
农学
机械
水利
轻工
兵器
数量
22
25
25
9
25
7
7
8
8

材料二    《全球通史》一书中曾列出古代中国传播给西方并对其造成影响的诸多发明:钻井技术1126年传入欧洲;冶金鼓风机1200年传入欧洲;铸铁1300年传入欧洲;1340年在意大利的法布里亚诺建立了第一个造纸的作坊;活塞风箱,1500年传入欧洲;旋转风扇1556年传入欧洲……
材料三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时间
成就
意义
1964年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打破核垄断,步入核国家
1966年
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
中国拥有战略威慑武器
1967年
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研制经费少速度快
1970年
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中国拥有自己天空眼睛
1997年
银河一III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
计算机枝术跨人世界先进行列
2002年
中国第一头克隆牛成功
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取得重大成果
2003年
神五飞船发射成功
世界上第三个把人送入太空的国家
2008年
神七飞船发射成功太空行走
实现卫星放飞探测手段的多样化
2010年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中国科学家“纳米科学和纳米技术发展贡献”奖章
标志着中国在此方面的研究水平居世界前沿
2013年
“辽宁”号航母正式入列人民海军
表明中国海军航母已经开始进入战斗力生成阶段

 (1)根据材料一,分析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材料二说明了什么?16世纪欧洲诞生了近代科学,中西方科技地位发生逆转。联系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产生?
(2)材料三表明20世纪70年代前后,中国科技发展的重心有何变化?新中国成立以来科学技术的进步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5分) 以“思想文化”为切入点探究某时期的历史特征是种重要的学习思路。
【主题1】宋朝文化魅影在福建
材料一   福建在宋代被称为“海滨邹鲁”,是宋代少数几个有名的文化大省之一,不论在理学、文学、历史学还是科学、政治等各个领域都有非凡的成就,产生了许许多多对中国历史有重要影响的人物,如朱熹、柳永、袁枢、郑樵、宋慈、章得象、李纲等人,他们不仅为中华文化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而且在世界史上也占有一席之地。福建文化在宋代发展达到了其前朝后代所无法比拟的历史巅峰。
——黄洁琼《试论宋代福建的科举与文化》
【主题2】吴歌“孕育着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的前导”
材料二   吴歌是明清时期的流行歌曲,起源于吴地(今天苏州、上海一带)水上人家,全盛在明清。 吴歌这一腔质朴的、真挚的人生感受,萌动着追求人生幸福的渴望……这里孕育着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的前导……从思想史的角度考查吴歌,以吴歌解析社会思潮为改写中国思想史增辉添彩。
——刘志琴《吴歌与人文启蒙》
【主题3】欧洲人视野中的世界
材料三   阅读下面两幅世界地图。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福建文化的发展特征。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吴歌“孕育着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的前导”的依据,以吴歌解析社会思潮对史学研究有何意义?
(3)材料三反映了16-17世纪欧洲人眼中的世界的形状。仔细比较两幅世界地图,简述欧洲人对世界的认识出现的显著变化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第三次科技革命综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