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有如下描述:“义军见严纲兵来,都伏而不动;直到来得至近,一声炮响,八百弓弩手一齐俱发。”有人据此推断三国时火药已应用于战争。这一推断
A.依据正确,结论正确 | B.依据错误,结论正确 |
C.依据正确,结论错误 | D.依据错误,结论错误 |
鲁迅说:“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这说明了的实质问题是( )
A.中国迷信思想盛行 | B.外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
C.中国自然经济发展不需要科技 | D.社会环境决定了科技能否发挥作用 |
“ _______ 肇始于隋朝,行于唐世,扩于五代,而精于宋人。”横线处的文字是
A.雕版 | B.造纸 | C.指南针 | D.火药 |
贾思勰在《齐民要术》“序”中说:“盖神农为耒耜,以利天下;尧命四子,敬授民时;舜命后稷,食为政首;禹制土田,万国作义;殷周之盛,诗书所述,要在安民,富而教之。”这说明古代科学家研究科技的动机是
A.服务国计民生 |
B.名留史册、实现自我价值 |
C.解释经学著作 |
D.体现“仁”“孝”之德 |
磁针是铁打磨成的,铁属金,按五行生克说,金生水,而北方属水,因此北方之水是金之子。铁产生于磁石,磁石是受阳气的孕育而产生的,阳气属火,位于南方,因此南方相当于磁针之母。这样,磁针既要眷顾母亲,又要留恋子女,自然就要指向南北方向。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介绍了我国最早的指南工具“司南” |
B.借用了阴阳学说的某些思想 |
C.科学地解释了磁针指南的原理 |
D.该理论促进了指南针的发明 |
它创造性地确立了“六经分类”的辨证施治原则,奠定了理、法、方、药的理论基础。它是
A.《神农本草经》 | B.《黄帝内经》 | C.《伤寒杂病论》 | D.《本草纲目》 |
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特点是在封建社会初创的秦汉时期形成的,从建立与巩固新的封建秩序出发,科学技术直接为发展生产服务就成为必然的事,因此它更多地具有……的色彩。材料省略处应该是
A.经验性 | B.描述性 | C.实用性 | D.本土化 |
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灿烂辉煌,对下列著作的成就或历史地位的表述,准确地是
A.《农书》——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农书 |
B.《授时历》——我国最早的天文学著作 |
C.《九章算术》——标志我国古代数学体系形成 |
D.《本草纲目》——奠定了中医学理论的基础 |
宋史专家邓广铭认为:“宋代物质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下列史实能佐证上述观点的有( )
①工商业市镇在全国大量出现
②商品经济发达,“市”突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
③在纺织业发达地区出现了一定规模的自由劳动力市场
④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三大发明有划时代的发展
A.①④ | B.②④ | C.①③ | D.②③ |
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科技固然成绩突出,但“这些成果在技术方面停滞于农业和手工业的经验工艺的水平上,在理论上始终贯穿着‘天人合一’的思想,以变幻莫测的道、气等概念来建构学术体系……混有大量的荒诞不经的反科学的成分……”这主要表明中国古代科技( )
A.缺乏理性精神 | B.求善而不存真 |
C.具有很强的封闭性 | D.落后于西方国家 |
从以下两张图片中能够得出的主要历史信息是宋朝( )
A.科技水平全面领先于世界 |
B.在军事中普遍使用火药武器 |
C.在航海中开始使用机器动力 |
D.科技与军事、航海相结合 |
相对于欧洲的“黑暗时代”,元朝的文化和科技居于世界领先水平。下列史实不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
A.天文学家郭守敬创制简仪 |
B.黄道婆对棉纺织技术加以改进 |
C.将王守仁编写的《四书章句集注》作为科举考试的内容 |
D.元杂剧的代表作有王实甫的《西厢记》 |
归纳法是活化历史知识的重要方法。某同学将《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齐民要术》《农政全书》归为一类。按其归纳的标准,他还可以选择( )
A.《离骚》 | B.《石氏星表》 |
C.《四书章句集注》 | D.《红楼梦》 |
古人写字用黄纸,写错了,就用黄色的矿物颜料“雌黄”涂抹后重写。北齐颜之推《颜氏家 训·书证》篇有“以雌黄改‘宵’为‘苜’”的记载。后人把那些不问事实,妄论一番,轻易下结论,称之为“信口雌黄”、“ 口中雌黄”。这一现象说明( )
A.印刷术的发明促进了文化的传播 |
B.古代科学与技术之间开始走向结合 |
C.古人重视科学技术的传承与创新 |
D.纸的应用带动了相关技术及文化的发展 |
下图是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一套以中国古代科技发明为内容的纪念币,涉及马镫、阴阳八卦、算盘、伞、兵马俑,对此最为合理的认识是,我国古代科技发明( )
A.涉及多个领域 |
B.注重观察和实验 |
C.是劳动人民发明的 |
D.都是以服务农业生产为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