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世纪早期英国作家笛福在《不列颠岛旅游记》中写道,有一个小城市诺福克为许多小城镇与乡村包围,这些乡村“是如此之大和住满了人,使它们足以与其他地方的镇相比”,这样的中心小城市布满了英国各地。这主要反映出当时的英国( )
A.国内工商业发展,推动了地区间的分工 |
B.国内市场发展,为工业革命创造了条件 |
C.圈地运动大规模开展,加速城市化进程 |
D.工业革命深入到农村,缩小城乡间差距 |
下表是1843年,创办和主编医学杂志《柳叶刀》的医疗改革者托马斯·维克利对这一年不同地区不同人员死亡的平均年龄的统计结果( )
对上面表格解读正确的是
A.农业地区的国家福利制度、措施比工业地区完善 |
B.农业地区的医疗水平比工业地区先进 |
C.有助于全面了解工业革命的影响 |
D.以农业经济为主的环境更适合人类的生产、生活 |
19世纪末的经济发展,再加上海洋运输和铁路上的交通革命,培植出一种真正的世界经济。到1900年时,欧洲人从世界各地进口牛肉、羊毛、咖啡、硝酸盐等物资;欧洲资本同样投向了海外,以建设铁路、矿山、电厂和银行。这说明( )
A.工业革命推动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
B.全球资源通过世界市场流向欧洲 |
C.欧洲在世界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 |
D.世界逐步建立起合理的经济秩序 |
据张跃发的《近代文明史》记载,英国棉布的价格指数:1780年为100;1812年—1815年为32;1860年为13。导致英国这一价格指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圈地运动促进了毛纺织业发展,毛织品代替了棉制品 |
B.英国棉织业率先采用机器和工厂制,提高了棉布产量 |
C.工业革命导致了社会两极分化,工人阶级购买力降低 |
D.工业革命提高社会整体生活水平,棉布成为低档商品 |
下图是十八世纪七八十年代输入英国的原棉重量变化示意图,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英国纺织工人数量增加 | B.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来临 |
C.棉纺织领域的发明创造 | D.工人手工纺纱速度提高 |
结合所学和下图中的信息,可以得出的推论是( )
①古代中国和欧洲的人口曾经长期维持稳定
②中国人口在隋唐时期突然达到第一个高峰
③伴随新航路开辟世界人口出现第二个高峰
④世界人口数量急剧攀升主要是缘于工业化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③④ |
纪录片《公司的力量》讲到:“从1872年2月17日到3月28日,短短39天,洛克菲勒一口气吞并了22个竞争对手,他还曾在48小时内,连续买下了6家炼油厂。1898年时,它(洛克菲勒美孚石油公司)……控制了近90%的石油运输。”以上材料反映的经济现象( )
A.说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成长 |
B.标志资本主义大工厂制的建立 |
C.推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发展 |
D.解决了单个资本家生产的无计划性 |
据统计,美国在18世纪的后半期,农业人口占40%以上……到19世纪末,农业人口减到5%左右,工业人口已经超过了农业人口……到20世纪50年代,大概1954年的前后,从事信息行业的人口已经超过了工业人口。这组数据说明( )
A.生产力的提高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生活结构的变化 |
B.科学技术在促进生产力发展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
C.美国将更多的第一、二产业转移到劳动密集型国家 |
D.经济全球化越来越有利于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 |
钱乘旦在《英国通史》中记述了英国在1700年到1780年间国家总产出增长了67%,到了1800年增长了1510。这说明
A.殖民掠夺是英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
B.资本原始积累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前提 |
C.工场手工业孕育工业革命 |
D.技术革新蕴藏了巨大动能 |
英国历史学家汤恩比认为,工业革命的实质既不是发生在煤炭、钢铁、纺织工业中引人注目的变革,也不是蒸汽机的发展,而是“以竞争代替了先前主宰着财富的生产与分配的中世纪规章条例。”作者旨在强调工业革命后
A.科学技术水平不断革新 |
B.经济运行规则的变化 |
C.生产力水平的大幅提高 |
D.旧规章制度阻碍发展 |
“产业革命的实质,既不是发生在煤炭、钢铁、纺织工业中引人注目的变革,也不是蒸汽机的发展,而是用竞争取代了先前主宰着财富的生产和分配的中世纪规则。”下列选项对材料中“产业革命实质”的认识最准确的是( )
A.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 | B.重视调整经济结构 |
C.强调生产重于消费分配 | D.确立自由市场制度 |
钱乘旦在《英国通史》中记述了英国在1700年到1780年间国家总产出增长了67%,到了1800年增长了151%。这说明( )
A.殖民掠夺是英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
B.资本原始积累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前提 |
C.工场手工业孕育工业革命 |
D.技术革新蕴藏了巨大动能 |
西方史学家指出“17世纪和18世纪初,西方人对中国的历史、艺术完全入迷了。”然而到了“18世纪末,欧洲人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更感兴趣。”引起此兴趣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
A.中国资源的丰富 | B.新航路的开辟 |
C.工业革命的需求 | D.世界市场的形成 |
英国《笨拙》杂志的漫画《穷人国和富人国的写照》的独白:“尽管说煤窖里的境遇仍相当悲惨,但它也带来了许多奢华与享受,了解这一点也就可以让人欣慰了。”该漫画描述的画面最早始于( )
A.地理大发现时代 |
B.蒸汽时代 |
C.电气时代 |
D.经济“大恐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