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考察了英国城市曼彻斯特后说:“这些巨大的建筑物,高耸于人们的住所之上,隔绝了空气和阳光;它们像不散的浓雾一样包裹着人们。城市的这一边属于富裕的少数人,那一边属于贫穷的绝大多数人……这里人性获得了最为充分也最为野蛮的发展;这里创造了文明的奇迹,文明之人却几乎沦回野蛮人的境地。”上述材料可以观察的视角不包括( )
A.经济发展 | B.社会分化 | C.环境污染 | D.阶级斗争 |
“1830年以后的英国,公路和水路受到了铁路的挑战……短短数年内,铁路支配了长途运输能够以比在公路或运河上所可能有的更快的速度和更低廉的成本运送旅客和货物。”关于铁路运输业的发展表述正确的是
A.内燃机的发明是进入铁路时代的先决条件 |
B.美国人为铁路交通事业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
C.速度快、成本低的特点是其迅速发展的原因 |
D.第二次工业革命为其发展提供良好的科技环境 |
第二次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经济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一变化主要包括
①生产的社会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②形成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的垄断组织
③形成瓜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狂潮 ④科学技术和工业生产的密切结合
A.①②④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以一定时期内的一大强国为基轴,以绝对的经济、政治、军事实力优势为基础的霸权国际体制,成为了几个世纪以来国际关系史的普遍规律(如图所示),这种国际体制[来
A.工业革命后开始形成 | B.保持着动态中的平衡 |
C.一直以欧洲为核心国 | D.不利于全球化的发展 |
欧洲资本主义的发生与发展大致经历了资本原始积累、自由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对外经济扩张方式各有侧重,以下能对应的是
A.商品输出→资本输出→早期殖民 |
B.早期殖民→资本输出→商品输出 |
C.早期殖民→商品输出→资本输出 |
D.商品输出→早期殖民→资本输出 |
如下图所示,19世纪英国与美国的产品平均年出口值(百万镑)经历了不断变化的过程。从这幅图表中,我们可以得出的主要结论是( )
A.英国通过工业革命发展成为“世界工厂” |
B.美国凭借第二次工业革命在外贸领域反超英国 |
C.英国并未从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获得利益 |
D.美国通过签订关贸总协定掌握贸易霸权 |
表1改编自英国学者艾瑞克·霍布斯邦《帝国的年代1875—1914》一书,对其解读最准确的是
A.英国仍然坚持自由贸易政策 |
B.美俄等国自此放弃了自由贸易政策 |
C.欧美国家争夺世界市场矛盾加剧 |
D.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关税税率 |
“工业革命的本质就是竞争替代了早先曾经控制了财富的生产和分配的中世纪管制。”对此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
A.工业革命促进了个人自由的发展 |
B.工业革命前的欧洲缺少经济上的竞争 |
C.自由放任经济政策是工业革命的要求 |
D.工业化就是要求不断打破经济垄断的过程 |
18世纪中后期,一场对人类历史发展有着重大影响的革命首先在英国爆发。这场革命虽没有刀光剑影,却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刻影响。下面对这次革命的本质特点叙述最为准确的是( )
A.雇佣关系取代师徒关系 | B.手工工场取代手工作坊 |
C.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 | D.生产高速发展取代缓慢增长 |
“现代经济之父”亚当·斯密指出:“如果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不能真正分流到大众手中,那么它在道义上将不得人心,而且是有风险的,因为它注定要威胁社会稳定。”可见,他认为社会财富的分配应( )
①兼顾道义与公平 ②持自由放任态度 ③采取平均主义 ④关注社会底层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①④ |
20世纪初,美国人福特提出了“大规模生产”的新管理概念:“大规模生产,就是劳动力、准确性、经济性、系统性、连续性和高速运转等原则集中地运用到制造一种产品的生产方面……其结果就会有这样一种生产组织:用最低限度的成本,大量生产出按标准化设计、标准化工艺和标准化材料制造的有用商品。”这种管理概念( )
A.激化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 B.提高社会生产效率 |
C.促进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 | D.导致大批工人失业 |
下图是某同学在学习工业革命时的笔记,内容出现了疏漏。请结合所学知识,a、b处应该补上的内容是( )
A.冶炼业/城市化进程加快 | B.交通运输业/阶级产生分化 |
C.交通运输业/机器制造机器 | D.服务业/机器制造机器 |
观察下图,A、B、C、D四条曲线代表的是四个国家的世界制造业产值,这四个国家分别是( )
A.中国、美国、英国、德国
B.中国、英国、德国、美国
C.英国、德国、中国、美国
D.中国、英国、美国、德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