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那时的西欧是无可匹敌的,它拥有向外猛冲的推动力——宗教动力、思想骚动、经济活力、技术进步和有效动员人力物力的民族君主国。”材料指出了( )
A.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 | B.启蒙运动的历史影响 |
C.近代科技发展的社会基础 | D.殖民扩张的客观作用 |
地圆说的流行是新航路开辟的重要条件之一。下图是新航路开辟不久一位德国人绘绘制的世界地图,它反映出( )
A.世界各国的封闭状态被打破 |
B.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 |
C.人们对世界尚缺乏全面了解 |
D.中国与西方的贸易日渐频繁 |
某学者写道:“衰落是一个容易使人上当的词,因为它包含了两个相去甚远的概念:一是外部力量减弱,一是内部力量的衰败。……拿16世纪的意大利来说,……在外部因素使其丧失了经济强国的地位之后,内部文化仍可达到巅峰。”这里所说的“外部因素”是指( )
A.“商业危机” | B.“价格革命” |
C.“商业革命” | D.“工业革命” |
新航路开辟后,美洲地区与世界的联系逐渐密切,以下表述不正确的是
A.美洲农作物品种的传入提高了中国的粮食产量 |
B.美洲的金银成为欧洲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来源 |
C.美洲原有的人种结构随着欧洲殖民活动而改变 |
D.美洲地区成为英国独占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
1500年,欧洲航海家卡布拉尔率远征队准备东去印度,但途中在赤道海流冲击下离开了航道,结果漂流到南美洲东部。他登陆后宣布该地为本国领地。这位航海家应属于( )
A.西班牙 | B.葡萄牙 | C.荷兰 | D.英国 |
如果将价格革命前欧洲拥有的货币总量设为100,按传统方式收取定额货币地租的封建地主拥有的货币总量(m)设为60,商人、新兴资产阶级、新贵族拥有的货币总量(n)设为40,若价格革命后欧洲货币总量上升为1000,那么,下列关于m、n的四组数据的推理判断可能正确的是( )
A.m=900,n=100 | B.m=800,n=200 |
C.m=600,n=400 | D.m=400,n=600 |
有学者认为,专制王权“为现代化的开端创设了一个方便的虽说是专制的契机”。能说明这一观点的事件是
A.新航路开辟 | B.启蒙运动 |
C.代议制的确立 | D.工业革命 |
1596年,一个叫巴伦支的荷兰船长,试图找到从北面到达亚洲的路线,但是他们被冰封的海面困住了8个月。在恶劣的险境下,17名水手中有8个人死去。但他们私毫未动别人委托给他们的、可以挽救他们生命的衣物和药品。最终,幸存的商人把货物完好无损地送到委托人手中。从上述事实中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商业成功取决于诚实 |
B.人性的启蒙迫在眉睫 |
C.地理大发现仍在继续 |
D.唯利是图是商人的本性 |
“西纪一千五六百年之交,全欧沿岸诸民族,各以航海业相竞。……□□□沿亚非利加南岸,逾好望角,达印度,回航以归欧洲。” 在□□□填写的航海家应是( )
A.迪亚士 | B.达伽马 | C.哥伦布 | D.麦哲伦 |
梁启超在《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中说:“何以哥氏(指哥伦布)、维氏(指达•伽马)之绩,能使全世界划然开一新纪元,而郑君(指郑和 )之烈,随郑君之没以俱逝?”下列哪一句话最能从根本上解决梁启超的困惑( )
A.中国人缺乏持久探险、创新的精神 |
B.郑和船队缺乏强有力的、持久的政府支持 |
C.支撑东西方航海活动的经济形态存在着巨大差异 |
D.西方拥有更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更加强大的武装力量 |
下图为三角贸易示意图。它兴起于16世纪,在17-18世纪成为最重要的洲际贸易,涉及欧洲、非洲和美洲三地,形成三角形的主要商路。对此解读正确的( )
A.促进了世界市场的进一步拓展 |
B.客观上推动了非洲经济的发展 |
C.为欧洲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劳动力 |
D.为西欧资本输出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
“1520年11月28日,星期三,我们越过海峡,进入太平洋。在3个月20天里,我们没有吃过任何新鲜的食物。我们吃的饼干已不是饼干,而是爬满虫子、发出老鼠尿味的粉渣。我们喝的是早已腐臭的黄水……”材料中“我们”的活动( )
A.揭开了地理大发现的序幕 |
B.证实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 |
C.确立了欧洲对世界的统治 |
D.彻底否定了宗教神学说教 |
在1500年到1800年的三百年间,西方殖民者在拉丁美洲掠夺的白银有一半都流进了中国,以购买丝与瓷器这些当时的高级奢侈品。这说明了
①新航路的开辟刺激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②中国是当时的世界经济和贸易中心之一
③中国出现了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势
④世界经济联系的加强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