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材料一:从公元前500年到1500年,人类的进步征途发生了飞流直下的逆转。这中间,黄金般瑰丽的罗马世界和激动人心的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创造时代被令人类文明伤心的“黑暗时代”割裂开来,弥漫社会的穷困、迷信、愚昧抹掉了那绚丽的文明之光。
——《剑桥插图中世纪史》
材料二:这一千年不是普遍野蛮状态所引起的简单的历史中断,那儿又是欧洲文化领域的扩大,有一个挨一个的富有激情的大民族,有巨大的科技进步的曙光……。
——恩格斯
材料三:图为“封建制度图示”
——(引自[美]杰克逊·斯皮尔福格尔著,《世界历史》大象出版社2006年3月版)

问题:
(1)为何材料一将“罗马世界”称之为“黄金般瑰丽”?
(2)哪些历史事件直接推动了材料二中“欧洲文化领域的扩大”?“巨大的科技进步的曙光”指的又是什么?
(3)维系材料三中各阶级的纽带是什么?由于哪一事件使其获取方式发生变化,其影响是什么?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古罗马法学家西塞罗曾经说:“环顾我们国家中的其他部分,你会发现一切都依照规则和法律的规定而运转。”这句话反映出当时罗马社会(   )

A.人人精通法律 B.法律适用于所有人
C.法律至上原则 D.统治阶级没有特权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根据材料一中的示意图,指出图示一、图示三反映的政治制度是我国历史上哪两个朝代开创的?图示二所示的政治制度的名称是什么?
材料二: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而第三次征服则以法律。而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平和、最为持久的征服。——德国法学家耶林格
(2)材料二中的“法律”指的是罗马法中的哪部分内容?简述罗马法与近代法学之间的关系。
材料三: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民享有人身、言论、著作、集会、结社、迁移等项自由和请愿、诉讼、选举及被选举等项权利。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3)材料三体现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4)图1所示的文献是在由哪一机构颁布的?图2所示的文献它体现了哪两大原则?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从一般意义上理解,政治文明的核心内容是民主和法治,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依存,互相促进,密不可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法律是君主个人意志的体现,皇帝集国家立法、行政、司法和军事指挥权于一身,决策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
(1)请回答:秦始皇所确立的在我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政治制度的名称是什么?该制度的核心又是什么?
材料二 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而第三次征服则以法律。而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平和、最为持久的征服。   ——德国法学家耶林格
(2)材料二中的“法律”指的是罗马法它包括哪些内容?简述罗马法与近代法学之间的关系。
材料三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民享有人身、言论、著作、集会、结社、迁移等项自由和请愿、诉讼、选举及被选举等项权利。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3)材料三体现的主要思想是什么?它的颁布有什么意义?
(4)该图所示的文献体现了哪两大原则?它的颁布又有什么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1975年宪法、1978年宪法和1982年宪法都无一例外地明确规定“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一不可动摇的宪法原则。
(5)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是如何保证“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学习了高中历史新课程必修一模块的内容以后,一些同学在就人类由专制到民主、由人治到法治的政治文明发展历程展开讨论。下面是他们的部分发言:
同学甲:古代中国和古代西方相比,政治上最大的特点就是中央集权和皇权至上。从秦朝起,皇帝就成了国家最高权力的掌握者,他颁布的命令就是法律,老百姓没有真正的民主权利可言。到了明朝,朱元璋废除了丞相制度,君主专制也发展就到了顶峰。
同学乙:其实古代西方虽有民主与法制传统,但君主的权力也很大。我听说古罗马的皇帝查士丁尼就曾经在自己出生的八月强行加上了一天,因此八月就变成了31天,而他的尊号也就成了今天英语里的“August”。
同学丙:现代的民主政治制度起源于英国,《大宪章》确立了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美国1787年宪法首先实践了三权分立原则。1871年德意志帝国也颁布了宪法,由议会掌握国家最高权力,从而维护了德国的统一。
同学丁:这些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有着严重的阶级性,因而后来国际工人运动蓬勃兴起,法国工人阶级进行了夺取政权的伟大尝试——巴黎公社革命,而列宁则领导苏联十月革命取得成功,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才真正实现了人民民主。
这几位同学发言的内容中有五处错误,请写出并纠正这五处错误。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法治社会逐步取代人治社会,是近(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又是政治文明的重要方面。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冶民无常,唯以法治……明和之所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何谭刑撼?曰:杀戮之谓刑,皮赏之谓德。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故法者,王之本也。”
——《韩非子·心度》
材料二:朱元璋对其孙子朱允按说:“吾治乱世,刑不得不重。汝治平世,刑自当轻,所谓刑罚世轻世重也。”
——《明史》
材料三:“民国主权属于国民之全体”,“盖国民为一国之主,为统治权之所出”;“一国之政事.悉以宪法行之。”
——《孙中山全集》
材料四: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材料五:有人评价说:“罗马人在法律方面的建树之所以彪炳世界,是与他们在三个不同阶段的法制探索分不开的。”
(1)材科一,二法治思想的核心各是什么?
(2)材料三与材料一、二相比,反映出来的法治观念有何不同?结台所学知识举出近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以法制取代专制实践的一例。
(3)材料四中提到的宪法,它体现了哪两个原则?它的颁行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4)请结合教材知识说出罗马人先后形成了哪三项重要法律成果及其法律高度成熟的标志。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滥施刑罚,野蛮执法,是中国古代法制方面的一大弱点,而古代罗马的统治者在这方面似乎收敛的多,主要原因在于两者

A.法律实施目的存在较大的差异 B.执法者的法制观念存在较大的差异
C.司法程序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D.法律的适用范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罗马法的作用与影响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