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地方行政制度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殷以前,天子、诸侯君臣之分未定也……诸侯之于天子,犹后世诸侯之于盟主,未有君臣之分也……逮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由是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盖天子诸侯君臣之分始定于此。此周初大一统之规模,实与其大居正之制度相待而成者也。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
材料二

材料三 忽必烈进入中原,建立元朝,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以中书省分驻地方,称行中书省,以便直接控制、处理政务……各省还设有行枢密院和行御史台分管军事和监察。
——《中国政治制度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西周制度相比于以前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变化的影响。(6分)
(2)材料二中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是什么?有何弊端?(4分)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简析元朝地方行政制度的特点及其影响。(6分)
(4)综合上述材料,简要说明中国古代中央与地方关系发展的主要特点。(4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政治文明的演进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
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下大变局"。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 寓封建(注:即分封)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有司之官……无肯为其民兴一日之利者,民乌得而不穷,国乌得而不羁?
--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
材料三 ……直至近百年来,才发生新的变化。……皇帝和贵族的专制政权是被推翻了,代之而起的先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接着是地主阶级和大资产阶级联盟的专政……伟大的近代和现代的中国革命,是在这些基本矛盾的基础之上发生和发展起来的。(着重号为本试卷所加)
--毛泽东《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1939)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和秦朝的主要政治制度。分析说明周秦政治制度的主要差别。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其专在下"、"其专在上"各指什么。材料中顾炎武提出了怎样的思想主张,并予以简要评价。
(3)材料三中"新的变化"指什么?加着重号的文句分别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近代以来中国社会政治变革的历史趋势。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尧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权授舜。授舜,则天下得其利而丹朱病;授丹朱,则天下病而丹朱得其利。尧曰:“终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而卒授舜以天下。
——《史记》卷一 《五帝本纪》
(1)材料一反映的是我国古代什么政治制度?其后来又被什么制度所取代?
材料二 诏曰:“朕深诏执事,兴廉举孝,庶几成风,绍休圣绪。夫十室之邑,必有忠信;三人并行,厥有我师。今或至阖郡而不荐一人,是化不下究,而积行之君子壅于上闻也。且进贤受上赏,蔽贤蒙显戮,古之道也。其议二千石不举者罪。”有司奏:“不举孝,不奉诏,当以不敬论;不察廉,不胜任也,当免。”奏可。
——《资治通鉴》卷十八 《汉纪十》
(2)材料二反映的是我国古代什么制度?依据材料二,指出当时社会存在什么问题,解决办法如何?
材料三 由此论之,职名中正,实为奸府;事名九品,而有八损;古今之失,莫大于此!愚臣以为宜罢中正,除九品,弃魏氏之敝法,更立一代之美制。
——《资治通鉴》卷八十一 《晋纪三》
(3)材料三中所说的“一代之美制”后来在何时开创?简要说明其创立之初,对匡正时弊所起到的主要历史作用。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代)连江县的杨崇家庭,六世同居,男女老幼有70口人,饮食一道,财产共有。南平廖氏,五代同居,也同耕共食。大田县吴氏六世同居,男耕女织,不分彼此。福清县王荣也是六世同居,大小家人七百余口,不曾折箸争吵过,而且这个家庭一直发展到清代。
——摘自彭文宇《历史上闽台家庭与家族交往》
材料二 中国的家族社会有着古老的风俗习惯、价值观念,并且强调家庭和宗族是社会的基本单位,但清末最后十年里,这一基础摇摇欲坠。儒家思想中诸如家庭忠义、孝道、贞节、三纲五常等观念已被西方思想中的个人主义、自由思想和男女平等观念代替。人们逐渐认识到,个人不仅是家庭的一员,更是社会、国家的一员,而且个人拥有即使是家庭中的长者也不能剥夺的权利。年轻一代的中国人开始宣布从家庭中独立出来,并把儒家教导的各种合理关系,斥之为过时的和封建的,家长的全能地位受到了挑战。
——摘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1982年-2005年南京家庭户规模的构成(%)

年份
1982年
1990年
2000年
2005年
合 计
100
100
100
100
一人户
11.85
8.46
12.12
14.13
二人户
12.43
14.27
23.51
28.67
三人户
20.67
33.5
39.58
37.57
四人户
23.22
24.1
14.31
11.11
五人及五人以上户
31.83
19.67
10.48
8.52

——江苏省统计局《改革开放以来南京市人口、家庭结构的变迁》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大家庭的基本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家庭发生的变化及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代家庭的发展特点及其折射的社会趋势。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我国采铜的历史非常悠久。
材料1:青铜是铜、锡等金属的合金。青铜器在三代主要作为礼器和兵器。
材料2:《左传》记载:“国之大事,惟(祭)祀与(兵)戎。”
材料3:夏商周三代都城屡次迁移。为发现夏商周三代都城分布的特点与迁移的原因,某学者制作了如下示意图。

图例  △ 都城       ● 铜矿产地        ◆ 锡矿产地
观察图,概括夏商周三代都城分布的特点。结合史实,分析其原因。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人类文明在演进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的发展模式和道路。
古希腊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发展模式差异很大。西周时期出现的“国”是在分封制度下,由周人驻防各地,凝聚而成。诸侯之下,又有卿大夫,每一层级均从上级授民授土取得权力,而每一级的主权都不完整。完整的主权只有周天子拥有,尊王是诸侯国政权合法性的依据。而希腊的城邦则是在一个地区内,若干村落聚合而为政治与经济的共同体。城邦是自卫的单位,在经济上自给自足,城邦居民侍奉同一保护神,以建立同群的认同。共同体的领袖大抵是雄杰之士,以个人的勇略、智谋、品德取得众人的信服。他们尽管被称为君王,但仍须耕作渔猎。
(1)结合所学,比较古代希腊城邦和西周诸侯国两种发展模式的不同。

 
希腊城邦
西周诸侯国
形成途径
 
 
主权状态
 
不完整
首领产生标准
才干、品德
 
文化认同
侍奉同一保护神
 

近代以来,中国面临种种严重的问题,出现了解决问题的不同思路。维新派号召全国人民“合一群,同道德,同法律,同风俗,同文学美术,而组织一完全无缺之国家”,断言“世界由是而文明,欧美由是而进者也”。
而在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认为个人的人权和科学才是欧洲“优越于他族”的原因。胡适更是大声疾呼:“争你们个人的自由,便是为国家争自由;争你们自己的人格,便是为国家争人格!自由平等的国家不是一群奴才建造得起来的!”
(2)分别概括材料中所体现出来的两种救国主张;结合所学,分别指出导致这两种主张的原因。

巴黎公社
《共产党宣言》发表
中国五四运动
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
第一国际成立
俄国农奴制改革
日本明治维新
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德意志帝国宪法颁布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建立

(3)以“19世纪后             运动的发展”为主题,从上述表格中选出三个历史事件,再补充一个符合该主题的历史事件,以这4个事件为材料,写一篇小短文。
要求:主题明确;事件选择完整、准确;材料运用充分;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学者在研究中产阶级时提出了以下论点。
论点一:在中国古代的农民和皇权官宦之间,长期存在一个起缓冲作用的乡村士绅阶层(准中产阶级)。
论点二:现代意义上的中国中产阶级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其成员主要有:近代工业中的管理者和文职雇员……政府官员……文学教授、律师、作家和艺术家等自由职业者。
论点三:二战后,专业技术人员、经理阶层、学校教师、办公室工作人员等“新中产阶级”在西方日益增多,逐渐取代小企业主、小农场主等“老式中产阶级”而居主导地位,这与制造业转向服务业经济,科学的日益科层化……密切相关。
请回答:
(1)指出中国古代“乡村土绅阶层”长期存在的经济、政治背景。
(2)结合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中国相关史实,分析中产阶级对近代化的积极影响。
(3)有学者认为,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己不存在中产阶级。你是否同意此观点并说明理由。
(4)根据论点三,指出西方新、旧中产阶级的划分标准有何不同?并分析二战后新中产阶级“居主导地位”的原因。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体育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有组织的社会活动,伴随人类社会的演进而逐步发展。
材料一 射礼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体育项目之一。西周射礼是一项有严格礼仪要求的射箭活动,它改变了商代射礼的祭祀色彩,而赋予了深刻的人文内涵。《礼记·射义》记载西周时“诸侯之射也,必先行燕礼;卿、大夫、士之射也,必先行乡饮酒之礼。故燕礼者,所以明君臣之义也;乡饮酒之礼者,所以明长幼之序也”。春秋时期,孔子对射礼推崇备至,《礼记·射义》记载孔子曾对围观射礼的民众提出要求:不忠不孝者不得入内,尊老爱幼和好学上进者可以就坐。
(1)西周射礼的人文内涵指什么?结合历史背景说明孔子重视射礼的原因。
材料二 足球运动发展历程

19世纪初
足球在英国贵族私立学校兴起
19世纪40年代
足球由贵族私立学校的游戏,变成劳工阶层的闲暇娱乐,在曼彻斯特等工业城市开始流行
1863年
英国足协正式成立,制定统一的竞赛规则,标志着现代足球运动的诞生
1876年
英国谢菲尔德俱乐部开始招募职业运动员,世界上第一个职业足球俱乐部诞生
1888年
英格兰足球联赛开始,12支职业足球队往来于各城市,进行循环赛
19世纪90年代
受英国移民、水手的影响,足球运动在欧洲大陆和南美开始流行
1904年
国际足球联合会创建
1954年
瑞士世界杯期间,比赛首次运用电视转播
2010年
南非世界杯期间,通过电视和网络观看者已达到数百亿人次,成为收视率最高的一次体育盛会

(2)阅读上表,对足球运动的发展历程划分阶段并说明理由。分析足球运动不断发展的历史条件。
材料三 民国初年曾围绕武术出现了一场争论。1914年北洋军阀将领马良提倡“国粹体育”,编订《中华新武术》教材,并设立武术等级佩剑制,以宣扬武德,该教材后被国会定为学界必学的“中国式体操”。鲁迅在《新青年》撰文,认为武术中有“扶乩(一种占卜方法)打拳那些鬼画符的东西”,最终还会堕入“枪炮打不进”的愚昧境地。他说“有几个自己高兴的人,自在那里投师练习,我是毫无可否的意见;因为这是小事。现在所以反对的,便在教育家都当作时髦东西,大有中国人非此不可之概”。北京体育研究社提出“旧有武术……不过为个人身体之活动, 教授方法既乏研究,施诸团体教练, 或加入学校课程, 倍觉困难”,主张打破师徒相传、门户森严的局限,用现代体育理论改进武术的教学方法。与此同时孙中山支持普及武术,他针对将武术作为废物抛弃而盲目崇外的看法提出:“我同胞居此竞争剧烈之时代,不知求自卫之道,则不适生存”。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解读这场对武术的争论。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阶级、等级结构是社会群体结构中政治结构的集中体现。阶级是基于生产关系划分的,它反映了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关系。等级是由统治者规定或由习惯法所规定的各社会成员不同的政治地位。在我国古代,等级划分与阶级区分都很普遍,等级以门第和职业为依据,从而与阶级的分界并不完全吻合。
战国时期等级关系与阶级结构发生了深层变化,社会等级是流动的,个人有可能凭才力改变贫贱的地位,贵贱取决于出身而一成不变的状况已成为历史,上层社会对下层人士开放,下层人士可以通过努力,下学上达,跻身官僚阶层。商人、农夫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得到爵位,改变社会地位,集权政府的社会基础因而更加扩大。这样,社会较前代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摘自李瑞兰《中国社会通史·先秦卷》
材料二 民国时期,中国社会政治的剧变和经济的发展,加剧了社会阶层的流动:工人阶级作为新兴的阶级得到了发展和壮大;资产阶级在复杂的政治经济环境中进一步分化;大量农民为生活所迫纷纷离村,流向社会各个阶层;地主阶级在新的社会环境下也发生了某些变化。社会阶级、阶层的这种变动,反映了民国社会结构的新变化,同时又影响了民国社会的发展。
——摘自朱汉国《中国社会通史·民国卷》
材料三 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人民”的范围变得越来越小。在国旗上,围绕一颗大星的四颗小星中,代表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颗小星,实际上已经不存在了,只剩下代表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的两颗小星。而在农民中,富农和富裕中农也常被排除在“人民”之外。
——摘自杨继绳《中国当代社会阶层分析》
(1)根据材料一分别概括等级与阶级划分的标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战国时期等级与阶级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个不同时期社会阶层变化带来的主要影响。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社会阶层划分的理解。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学者在研究中产阶级时提出了以下论点。
论点一:在中国古代的农民和皇权官宦之间,长期存在一个起缓冲作用的乡村士绅阶层(准中产阶级)。
论点二:现代意义上的中国中产阶级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其成员主要有:近代工业中的管理者和文职雇员……政府官员……文学教授、律师、作家和艺术家等自由职业者。
论点三:二战后,专业技术人员、经理阶层、学校教师、办公室工作人员等“新中产阶级”在西方日益增多,逐渐取代小企业主、小农场主等“老式中产阶级”而居主导地位,这与制造业转向服务业经济,科学的日益科层化……密切相关。
请回答:
(1)指出中国古代“乡村土绅阶层”长期存在的经济、政治背景。
(2)结合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中国相关史实,分析中产阶级对近代化的积极影响。
(3)有学者认为,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己不存在中产阶级。你是否同意此观点并说明理由。
(4)根据论点三,指出西方新、旧中产阶级的划分标准有何不同?并分析二战后新中产阶级“居主导地位”的原因。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图一 湖南某地刘氏宗祠落盛典礼 图二 湖北某地王氏宗族陵园碑文设计图
图一  宗祠,又称宗庙、祖祠,祠堂。它是供设祖先的神主牌位,举行祭祖活动的场所,又是从事家族宣传、执行族规家法、议事宴饮的地方。2010年湖南邵阳市某地,由六位刘氏宗族人共同捐资500多万元,在原宗祠遗址上依据原貌复建了刘氏宗祠,来自本地以及省内外4000多位刘氏族人参加了宗祠及公馆落成典礼。
图二 湖北宜昌市某地王氏宗族于2007年发起重修王氏族谱活动,为此专门成立了族谱修编委员会,历时三年多,于2011年清明节编修成了王氏族谱。族谱中厘清了本族世系,重续族规家训,为以往和当代本族名人立传,组建了王氏宗亲联谊会,公推会长,成立王氏宗亲慈善帮扶基金,并决定修缮王氏陵园。图为陵园碑文图。

图三 海峡两岸王氏后裔共祭闽王   图四 癸巳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
图三 唐末乱世中,河南光州固始县琅琊王氏中的一支部队由王审之弟兄率领,为朝廷四处征战,来到福建,五代时建立了闽国。王审之继承王位,治闽30年,对福建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被称为“开闽第一人”、“八闽人祖”。王氏后代遍布港、澳、台和东南亚。福州和固始政府多次举办过闽王文化节。
图四 癸巳年(2013年)清明节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在陕西省黄陵县桥山黄帝陵祭祀广场庄严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华建敏,台湾海基会原董事长江丙坤、新党主席郁慕明,中央和国家有关部委代表,全国各省区市代表,港澳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等共约一万余名海内外中华儿女代表现场公祭人文始祖黄帝。
以上材料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种现象的看法或认识。(限250—300字以内。要求:条理清楚,史论结合。)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地图中包含了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多项信息。

甲                                        乙
比较图甲和图乙,提取两项有关西周和古希腊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 别子(嫡长子)为祖,继别为宗,继弥者为小宗。有百世不迁之宗,有五世则迁之宗。百世不迁者,别子之后也。宗其继别子之所自出者,百世不迁者也。——《礼记·大传》
材料二 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 天下之道……使贤者居上,不肖者居下,而后可以理安。今夫封建者,继世而理;继世而理者,上果贤乎,下果不肖乎?……圣贤生于其时,亦无以立于天下,封建者为之也。
——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四 秦人任智力以自雄,收万方以自私,敢于变百圣之大法,自速其年世,以遗生民气运世世无穷之大祸,祖龙(秦始皇)之罪上通于天矣!——清·颜元《习斋四存编》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该制度对维护周天子权威有何积极作用?
(2)据材料二、三,分别概括李斯和柳宗元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秦到唐哪些重要的政治制度体现了他们的观点?
(3)据材料四,分析清人颜元反对郡县制的理由。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述材料中对分封制与郡县制的看法产生较大差异的原因。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孔姓族属历经千年,繁衍日盛,元朝孔氏第54代衍圣公孔思晦始用辈字,并定第55代为“克”,明太祖朱元璋先后赐给孔氏十字作为行辈字,从56代起排,此后孔氏族人不准随便取名。从明初至1919年订定的行辈共计50字50辈,依次为:希言公彦承、弘闻贞尚胤、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建道敦安定、懋修肇彝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
材料二 罗斯福家族在美国有超过300年的历史,其历代名人有:艾萨克·罗斯福、西奥多·罗斯福、富兰克林·D·罗斯福、艾略特·罗斯福、小富兰克林·D·罗斯福、苏珊·罗斯福
问题:对比材料一、二,提取两项关于中西方姓氏文化差异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
材料一 大黄金时代中的平民却可重新获得知识技能,爬到贵族地位,担任政府官员和累积财富,世袭贵族统治瓦解后各种新的哲学、政治、道德观念纷纷涌现……春秋战国的吞并战争在公元前三世纪结束时,大黄金时代达到巅峰。
——据柏杨《中国人史纲》
材料二  1901—1928年天津工业发展进入了黄金时代。(清政府)在“实业救国”的社会舆论压力下发布“新政”上谕,颁布了一些促进发展工商业的措施,如设立专门管理工商业和教育事务的机构,制定各种政策性鼓励兴办工商业的章程。附近农村剩余人口流向城市,成为新建企业的廉价劳动力,附近农村称为企业商品的销售市场。大规模收回“利权运动”使外货输入量急剧下降。新政时期华北局势稳定,没有发生大规模战乱。后来,一战爆发、俄国十月革命大量牵制了列强力量,各界人士的反帝斗争和抵制洋货运动,都给它们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据陈迪新《天津近代工业的黄金时期工业概况及原因浅析》
材料三 维多利亚时期(1837—1901年)是英国发展史上的“黄金时代”,社会迅速发展转型,一举成为世界头号强国。┅┅,出身高贵、温文尔雅、衣食无忧、教养良好等绅士理念逐渐弱化,边沁和穆勒提出的功利主义伦理道德观成为信条,形成所谓“维多利亚主义”道德风尚。
——据李增、龙瑞翠《英国“黄金时代”道德风尚之流变》
请回答以下问题: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历史背景,分析“大黄金时代”的平民地位变化的政治原因。
(2)概括指出材料二中天津工业发展进入“黄金时代”的条件。
(3)分析材料三英国出现“黄金时代”的原因。
(4)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材料一和材料三的“黄金时代”中道德观念变化的相同之处。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明清时期科技的衰落综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