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重要体现,浏览下列有关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图片:
                                       


请回答:
(1)读图①、②,这两幅图分别反映了我国古代哪两种制度?
(2)读图③,这是什么制度?该制度有何作用?
(3)结合图①②③,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同镇)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
材料二: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                        ——《史记》
请回答:
(1)指出材料一主张的实质内容。
(2)材料二反对的理由是什么?“安宁之术”主要指什么?
(3)上述材料反映的争论发生在什么时候?有何意义?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政治文明的演进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 寓封建(注:即分封)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                               ——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
材料三 ……直至近百年来,才发生新的变化。……皇帝和贵族的专制政权是被推翻了,代之而起的先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接着是地主阶级和大资产阶级联盟的专政……伟大的近代和现代的中国革命,是在这些基本矛盾的基础之上发生和发展起来的。(着重号为本试卷所加)            ——毛泽东《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1939)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和秦朝的主要政治制度。分析说明周秦政治制度的主要差别。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其专在下”、“其专在上”各指什么。材料中顾炎武提出了怎样的思想主张?
(3)材料三中“新的变化”指什么?加着重号的文句分别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近代以来中国社会政治变革的历史趋势。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阅读以下三幅地图

图(一)(周朝)          图(二)(战国七雄)               图(三)(秦朝)
在材料一中图(一)到图(二)变化的原因是什么?秦采取什么措施实现了由图(二)到图(三)变化的
材料二:贾宜在<过秦论>中说:“秦并海内,兼诸侯,南面称帝,以养四海,天下之士斐然乡(向)风,若是者何也?曰:近古之无王者久矣。周室卑微,五霸既殁,令不行于天下,是以诸侯力政,强侵弱,众暴寡,兵革不休,士民罢敝。今秦南面而王天下,是上有天子也。既元元之民冀得安其性命,莫不虚心而仰上,当此之时,守威定功,安危之本在于此矣。”
根据材料材料二,当时天下士民百姓对秦统一天下是什么态度?为什么会是这样的态度?
材料三:有关秦朝的四幅图:


材料四: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统一后,统一了文字、货币和度量衡;收缴了天下的金属兵器铸“金人十二,各重千石”;“隐宫徒刑者七十余万人,乃分作阿房宫”,历时三十多年修筑秦始皇陵;先后征发徭役百余万,修筑长城;数次移民实边,动辄数万家,如“因徙三万家丽邑,五万家云阳,……”;颁布“挟书律”、焚书坑儒等。
(3)材料三、四所显示的这些事实在战乱纷繁的春秋战国时能实现么?在秦朝能够实现的主要原因什么?
根据材料及对以上问题的分析,请简要阐述一下秦朝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丞相王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镇)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去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
——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 (元)世祖皇帝建元中统以来,始采取故老诸儒之言,考求前代之典,立朝廷而建官府,辅相者曰:中书省……夫外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
—— 《经世大典叙录•官制》
(1)根据材料一的相关信息,判断 ① ② 分别是什么政治制度?
(2)根据材料二,指出秦统一后在地方行政制度设计问题上存在哪两种意见?秦始皇最后选择了谁的意见?
(3)材料三表明元朝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是什么?
(4)上述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怎样的发展趋势?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加强对地方的统治,是中央政府必须重视的大事,各个时期所采取的政策不同,效果也各有千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武王为殷初定未集,乃使其弟管叔鲜、蔡叔度相禄父治殷。已而……封诸侯,班赐宗彝,作《分殷之器物》。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召公奭于燕,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余各以次受封。
──[西汉]司马迁《史记》卷四《周本纪》
材料二
尹湾六号汉墓一号木牍正面:(第1行)县、邑、侯国卅八:县十八,侯国十八,邑二。其廿四有堠。都官二。
──《尹湾汉墓简牍》
材料三
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元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则过之,有难以里数限者矣。立中书省一,行中书省十有一。
──[明]宋濂《元史》卷五八《地理志》
材料四
民族问题本来就是个复杂的问题,麻烦的问题。每个民族都有它长期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历史痕迹。对待民族问题,要作历史的分析,并且要有阶级观点。
──周恩来《民族区域自治有利于民族团结和共同进步》(1957年3月25日)
请回答:
(1)材料一实行的是什么制度?归纳材料中哪些人在实施这一制度中收益?
(2)指出材料二中西汉初期推行的地方管理体制。分析这一制度的局限性。
(3)材料三认为元推行行省制度的原因是什么?这一制度在加强地方管理方面的创新之处在哪里?
(4)民族地区管理有其特殊性,材料四反映了新中国在少数民族进行管理上实行什么制度?从社会发展的大局角度,这一制度有什么历史意义?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殷以前,天子诸侯君臣之分未定也。……诸侯之于天子,犹后世之于盟主,未有君臣之分也。……逮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由是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盖天子诸侯君臣之分始定于此。此周初大一统之规模,实与其大居正之制度相待而成者也。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
材料二 知封建之弊变而为郡县,则知郡县之弊而将复变。然则将复变而为封建乎?曰:不能。有圣人起,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
——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西周制度相比于以前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变化的影响。
(2)概括材料二中顾炎武的主要观点。(不得摘抄原句)
(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古代地方管理制度演变的认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西周分封               秦朝疆域                 元朝疆域
材料二  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还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镇“奉行”而已。
——朱熹《朱子语类》
材料三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逐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行政一切收了,州郡逐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败。
——朱熹《朱子语类》
材料四  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今冀、晋、鲁、内蒙及河南的黄河以北地区称“腹里”,由中书省辖。中书省也称都省,为全国行政中枢。总领各行省,又兼辖腹里。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元制,凡有重大军中,则谴中书省官员前往督之,其班底仿中书省建制,故称“行中书省”。《元史·地理志》中载:“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三个朝代分别推行的地方管理制度。
(2)根据材料二叙述,如果唐朝准备在长安城内兴建某一大型工程,试简要说明这一工程在中央从决策到具体实施的基本程序。
(3)材料三中北宋“尽夺藩镇之权”中“兵也收了,财也收了”的具体措施指哪些?材料三作者对此看法如何?
(4)材料四中元朝设置的中书省与唐朝的有何不同。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政治制度的变化是社会变迁的重要内容。请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西周灭商后,控制的地域西起今甘肃东部,东达海滨,北起今辽宁,南达长江。有的学者认为,由于技术性的因素,西周的中央政府不能有效地统治整个国家。在平定了一次严重的叛乱后,西周王室进行了大规模的“封藩建卫”:西周的统治者把统治的权力、权威和责任委任给属国,属国反过来效忠中央政府并向中央政府纳贡,提供军事支持。
——据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先秦卷》、[美]杰里·本特利 赫伯特·齐格勒著《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等资料整理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与西周推行分封制有关的重要因素。
灭六国后,针对地方政治制度问题,秦王朝曾有重要的辩论。多数大臣赞成恢复分封制,而李斯却提出了不同意见:
材料二: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史记·秦始皇本纪》
结合材料,分析秦始皇和李斯决定推行郡县制度的历史依据。与分封制相比,该制度具有鲜明的特点。请根据所学简要概括。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地方自治的呼声在社会上骤然兴起。
材料三:康有为在1902年指出,欧美、日本等国强盛的原因在于实行地方自治,……中国所以“败弱”,原因在于“官代民治”,因此救中国之道,“听地方自治而已”。
梁启超认为,“抑民权之有无,不徒在议院参政也,而尤在地方自治,地方自治之力强者,则其民权必盛,否则必衰”。
某留日学生则认为,“地方自治制最完全者,其实业必最隆起,其国力必最强盛。地方自治制与实业要有密接之关系”,“吾民族欲自发达其实业……非亟亟趋向于地方自治之规模而进行不可”。
 ——据虞和平主编《中国现代化历程》第一卷、马小泉《晚清新式绅商的公民意识与政治参与》等资料整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以上三人对地方自治问题论述的不同角度,并概括由此反映的时代背景。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政治制度的发展与社会经济和思想文化的变迁密切相关。
(1)秦朝开创了一种有创新内容的政权组织形式——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这种“政权组织形式”的出现具有怎样的历史必然性?
材料 顾炎武认为,分封制与郡县制各有其得失,“封建(分封)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郡县之最大弊端即在于“尽天下一切之权,而收之在上”。而在宗法分封制下,天子与诸侯差别不大,“非绝世之贵”,所以,天子“不敢肄于民上以自尊……,不敢厚取于民以自奉”。
(2)依据上述材料,分析先秦时期宗法分封制与秦统一后君主专制的不同?(4分)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顾炎武探讨这一问题的经济背景和意义。(4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14分)

材料三: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省做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叉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只主书填“奉行”而己。
——《朱子语类》
材料四:军机处能迅速处理各地呈送的各种文书,简化了处理政务的手续,行事快捷,提高了清王朝的行政效率。军机处完全听命于皇帝,军国大事皆由皇帝一人裁决。军机处的设立,是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
——高中历史教科书岳麓版必修l《政治文明历程》
请回答:
(1)材料一所反映的我国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是什么?(4分)
(2)依据材料二、三,回答秦朝和唐朝为建立和完善中央集权制度采取了哪些措施?
(3)依据材料四,回答清朝设置军机处产生的重要影响。(2分)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趋势。(2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武王克商,先有天下,其兄弟之国十有五人,姬姓之国四十人。
——《左传· 昭公二十八年》
材料二  (楚庄王十六年,公元前598年)伐陈,杀夏征舒。征舒碱其君,故杀之也。已破陈,即县之。 (秦惠文王十三年,公元前312年)攻楚汉中,取地六百里, 置汉中郡。
——《史记》
材料三 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郡邑,废侯卫而为守宰(宰:地方官),据天下之雄国,都 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适于掌握之内,此其为得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四 中统、至元间……嫌于外重,改为某处行中书省。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 国重事,无不统之。
——《元史·百官志》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周分封诸侯的主要对象及其特点。(4分)
(2)根据材料二,提炼出相关的历史信息。(3分)
(3)材料三、四分别反映了我国古代的哪些政治制度?这些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何共同影响?(6分)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我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演变的特点。(4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太古至春秋,君所任者,与共开国之人及其子孙也。……大夫以上皆世族,不在选举也。
——清·俞正燮《癸巳类稿》
材料二 今台阁选举,涂塞耳目;九品访人,惟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
——《晋书·段灼传》
材料三 《傅畅自序》云:“时清定九品,以余为中正。余以祖考历代掌州乡之论,又兄宣年三十五立为州都,今余以年少复为此任,故至于上品。”  ——《太平御览》
材料四 乡会试考官、房考、监临、知贡举、监试、提调之子孙及亲族,例应回避。雍乾间,或另试,或题由钦命,另简大臣校阅。乾隆九年停其例,并受卷、弥封、誉录、对读等官子弟、戚族亦一体回避。
——《清史稿·选举志》
材料五 根据1855年前后英国议院辩论记录及相关资料,得出结论:“中国的科举制度在英国已广为人知;在当时英国期刊文献和议会辩论中,竞争考试的观念均与中国有关;议会内外都认为考试制度是中国创立的制度,而且没有人加以否认;没有任何其他国家先于中国采用竞争性的文官考试制度,而且没有任何西方的个人、国家或种族声称其拥有考试制度的发明权。”
——张沅长《中国与英国的文官改革》
材料六  1855年文官改革令在英国政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是以择优取士的崭新方式取代官职恩赐制的重要起点,因而也是不列颠现代文官制度建立的起点。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选官的主要依据是什么?西周为了维护政治稳定和权力的传接实行了什么制度?
(2)根据材料二、三分析,傅畅为何能“至于上品”?与材料一中的选官制度有何共同特点?
(3)综合材料一到材料四,分析材料四中选官制度有何变化?
(4)根据材料五、六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55年英国实行文官制度的原因。
(5)综合上述材料,从君主专制和东学西渐的角度分析古代中国选官制度的影响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殷以前,天子、诸侯君臣之分未定也。……诸侯之于天子,犹后世诸侯之于盟主,未有君臣之分也。……逮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由是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盖天子、诸侯君臣之分始定于此。此周初大一统之规模,实与其大居正之制度相待而成者也。
——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观堂集林》卷十二
材料二 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
——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三 知封建(分封制)之弊变而为郡县,则知郡县之弊而讲复变。然则将复变而为封建呼?曰:不能……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
——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
材料四 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任何制度,断无二三十年而变的,更无二三百年而变的。但无论如何变,一项制度背后的本原精神所在,即此制度之用意的主要处则仍可不变,于是每一项制度,便可循其正常轨道而发展。此即是此一项制度之自然生长。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依据材料一概括西周制度相比于以前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变化的影响。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统一后为巩固统治实行了什么制度?柳宗元对这一制度的基本态度是什么?
根据材料三,概括顾炎武对两种政治制度的评价。
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四中钱穆的观点。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与封制相适应,商周的官员选拔采用“世卿世禄制。”三代(夏商周)时期治
理国家的统治者是贵族……从诸侯到士,根据出身的高低贵贱来兼任政府职务,世代为
官……
春秋时期,随着兼并战争的进行,秦、楚等国都在新占领的地方上设立县和郡,作为新
的行政建制。一般县在中心区域,郡在边远地区。郡县的长官,不再是世袭领主,而是
由君主委派官员直接管理。郡县长官由君主任免,对君主负责,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
取代贵族领主的职业官僚。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   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
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
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
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
难哉!廷尉议是。”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    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
等之爵。功臣侯者,百有余邑;尊王子弟,大启九国一一藩国大者,夸州兼郡,连城数
十,然一一诸侯原本以大,末流滥以致溢,小者淫荒越法,大者睽孤横逆,以害身丧国。
——《汉书》
材料四  若元(元朝),则起逆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
江南,而天下为一,故其地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盖汉东西九千
三百二里,南北一万三千三百六十八里,唐东西九千五百一十一里,南北一万六千九百
一十八里,元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则过之,有难以里数限者矣。
——《元史•地理志》 
(1)依据材料一,比较分封制与郡县制在任用管理人员上的本质区别。
(2)材料二反映西周实行分封制度原因是什么?(2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汉初又分封王侯的原因及影响。(4分)
(4)根据材料四概括元朝疆域状况的特点。为此,统治者实行了怎样的地方管理制度?(4
分)
(5)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特征。(4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明清时期科技的衰落综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