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管仲辅佐齐桓公称霸。周王准备以上卿之礼赏赐管仲,管仲推辞说:“臣,贱有司也,有天子之二守国、高在,若节春秋来承王命,何以礼焉?”这反映了
A.贵族政治渐趋瓦解 | B.周朝统治基础有所扩大 |
C.分封制度逐渐恢复 | D.中央集权制度初步形成 |
公元前202年,刘邦击败项羽一统“天下”,称帝建立汉朝,遵循周朝宗法制的原则,他应立下面哪个孩子为太子,作为帝位的法定继承人?( )
选项 |
姓名 |
性别 |
年龄 |
生母姓名及身份 |
在诸子中的特点 |
|
A |
刘肥 |
男 |
20岁 |
曹氏,刘邦反秦前在家乡的情妇 |
最年长且最贤能 |
|
B |
刘元 |
女 |
12岁 |
吕雉,刘邦结发之妻,现封为皇后 |
人缘最好 |
|
C |
刘盈 |
男 |
10岁 |
也是吕雉,同上行 |
柔弱善良 |
|
D |
刘如意 |
男 |
3岁 |
戚懿,刘邦最受宠的妃子 |
最受父亲宠爱 |
|
鲁哀公十四年夏,齐国陈恒弑其君,孔子斋戒沐浴三天,向哀公恳请伐齐,哀公让他“告季孙”,孔子又向季孙(鲁国的卿家贵族,掌握鲁国实权)请求出兵,结果遭到拒绝。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分封制已经走向全面崩溃 |
B.季孙拒绝出兵是为维护宗法制 |
C.孔子伐齐是因为反对暴政 |
D.孔子克己复礼的理想难以实现 |
周朝规定同姓不婚。贵族们力图通过婚姻关系的血缘纽带,与异姓贵族建立宗法伦理关系。这样做,从政治角度看
A.周王的权力受到监督 | B.巩固嫡长子继承制 |
C.奠定了世卿世禄制基础 | D.有利于巩固周王室统治 |
北京四合院内宅居住的分配是非常严格的,所为“北屋为尊,两厢次之”,内宅中位置优越的正房,都要给长辈和地位尊贵之人居住。东西两侧的卧室也有尊卑之分,东侧为尊,正室居住,西侧为卑,偏房居住。此材料体现了中国古代哪一政治制度( )
A.世袭制 | B.分封制 | C.宗法制 | D.礼乐制 |
下列史实符合西周确立的宗法制继承原则的是
A.唐太宗通过玄武门之变继位 |
B.宋太宗继承兄长宋太祖之位 |
C.明太祖因太子亡指定嫡长孙继位 |
D.清康熙帝死后皇四子继位 |
《周礼》中设计的官制:“分设天、地、春、夏、秋、冬六官,各分领六十官职,总数为三百六十。政令、礼仪、祭祀又都有阴、阳之分。”这反映了古代中国文化的什么特征( )
A.天人合一 | B.以人为本 |
C.刚健有为 | D.贵和尚中 |
每到春节,天寒地冻,交通拥挤,但挡不住人们回家过年的脚步。下列各项与这种珍惜亲情、渴望相聚情结形成有密切关系的是( )
A.分封制 | B.宗法制 |
C.郡县制 | D.行省制 |
明朝中期以后,京城及江南地区,雕印出版个人著作之风盛行,有人谑称:"老童(生)、低秀(才),胸无墨、眼无丁者,无不刻一文稿以为交游酒食之资。"士大夫间也流行将书籍作为礼物。这种现象可以说明当时( )
A. |
学术文化水平迅速提升 |
B. |
士人的地位显著提高 |
C. |
经世致用思想影响广泛 |
D. |
崇尚文化的氛围浓厚 |
明《帝京景物略》载:“三月清明日,男女扫墓,……粲粲然满道也。拜者、酹者、哭者、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锭次,以纸钱置坟头。”该材料中的习俗( )
A.起源于明朝中期 | B.仅流传于中国北方 |
C.受外来文化影响 | D.受宗法制的影响 |
美国学者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后。”从上述中国人重视姓氏这一现象中可以看出( )
A.男尊女卑思想严重 | B.家族宗法观念浓厚 |
C.个人名利色彩鲜明 | D.聚族而居根深蒂固 |
史载夏王朝为当时各部落的盟主,只能以“封诸侯、建藩卫”进行统治。商承夏制,西周发展为全面的层层分封。当时已出现中央与地方的统属关系,有的都邑直属中央政权,有的都邑则由诸侯国管辖。《墨子·告子》载:“诸侯朝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这反映出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
A.神权高于王权,王权与神权结合 |
B.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
C.“传贤”制强化了君尊臣卑的等级秩序 |
D.以王权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
在中国有句古话“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女人出嫁后连姓氏都要随夫,因此也不能继承娘家的财产。在某些专业技艺、技巧方面有家规行规,如“传子不传女”。这种现象受中国哪种制度的影响。( )
A.禅让制 | B.宗法制 | C.世袭制 | D.分封制 |
《墨子·告子》载:“诸侯朝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六师移之。”这段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
A.春秋时期诸侯争霸 | B.战国时期兼并战争 |
C.西周末年王室衰微 | D.西周初分封制 |